起重机及其副起重臂、副起重臂的臂筒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130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7:54
本公开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起重臂、副起重臂的臂筒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臂筒(1)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用于安装副起升机构,所述第二端(12)用于与主起重臂的臂头连接,所述臂筒(1)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叠且粘接的脱模布层(13)、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4)、碳纤维材料层(15)和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6),所述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4)、所述碳纤维材料层(15)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6)一起固化成型为筒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大幅降低副起重臂的重量,进而有益于提升起重机的提升性能。进而有益于提升起重机的提升性能。进而有益于提升起重机的提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及其副起重臂、副起重臂的臂筒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起重臂、副起重臂的臂筒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起重臂是起重机中重要的装置,用以支持物料吊重并使装卸桥具有一定的起升高度和宽度。起重臂包括主起重臂和副起重臂,副起重臂安装在主起重臂的头部,用于增加臂架长度、提升起升高度,进而增加起重机的作业范围。
[0003]相关技术中,副起重臂为钢质结构,随着起重机趋于大吨位、大臂长、大作业幅度方向的发展,起重机的副起重臂的重量也不断增大,副起重臂的重量的增大直接影响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导致起重机的起重量降低。
[0004]为了减轻副起重臂的重量,通常采用的方式例如通过调整副起重臂筒体板厚、优化副起重臂的截面大小、设置减重孔等,然而上述这些方式所起到的减重效果甚微,减重比例仅在3%左右,对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及其副起重臂、副起重臂的臂筒及其制作方法,能够大幅降低副起重臂的重量,进而有益于提升起重机的提升性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副起重臂的臂筒,所述臂筒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安装副起升机构,所述第二端用于与主起重臂的臂头连接,所述臂筒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叠且粘接的脱模布层、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碳纤维材料层和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所述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所述碳纤维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一起固化成型为筒状。
[0007]可选地,所述臂筒构造为中空的棱台或棱柱结构。
[0008]可选地,所述臂筒构造为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渐缩的锥形筒状。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起重机的副起重臂,所述副起重臂包括安装臂头、连接基座和上述的副起重臂的臂筒,所述安装臂头连接在所述臂筒的第一端,所述连接基座连接在所述臂筒的第二端。
[0010]可选地,所述安装臂头固连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适配的形状并能够伸入到所述臂筒中且与所述臂筒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地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连接基座固连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与所述臂筒的第二端相适配的形状并能够伸入到所述臂筒且与所述臂筒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地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主起重臂和上述副起重臂,所述副起重臂的臂筒通过连接基座与所述主起重臂的臂头连接。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副起重臂的臂筒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将脱模布铺贴并包覆在柱状的芯模的周向上;依次在所述脱模布上施加并
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和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抽空所述脱模布、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压实在所述脱模布上;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固化成型而获得臂筒,其中,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固化成型后为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固化成型后为碳纤维材料层,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固化成型后为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以及,将所述芯模从所述臂筒剥离。
[0014]可选地,所述依次在所述脱模布上施加并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和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抽空所述脱模布、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压实在所述脱模布上中包括:依次在所述脱模布上施加并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和多层碳纤维预浸料;抽空所述脱模布、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和多层所述碳纤维预浸料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和多层碳纤维预浸料压实在所述脱模布上;在碳纤维预浸料上施加并粘接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抽空所述碳纤维预浸料与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压实在所述碳纤维预浸料上。
[0015]可选地,所述依次在所述脱模布上施加并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碳纤维预浸料和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抽空所述脱模布、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压实在所述脱模布上中包括:依次在所述脱模布上施加并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多层碳纤维预浸料和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抽空所述脱模布、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多层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多层所述碳纤维预浸料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压实在所述脱模布上。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臂筒通过脱模布层、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碳纤维材料层和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一起固化成型而形成,相比于由钢铁材料制成臂筒,由于碳纤维材料本身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且其密度仅为钢铁材料的23%,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臂筒的密度低,副起重臂的综合重量能够比常规钢铁结构的副起重臂减重40%以上,副起重臂的重量能够大幅降低,由此有益于提升起重机的提升性能。其中,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能够起到防电化学腐蚀的作用,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能够起到防电化学腐蚀并起到阻挡面外冲击的作用,由此,能够保证碳纤维材料层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副起重臂的使用寿命。
[00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副起重臂的臂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副起重臂的臂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副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的副起重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副起重臂的臂筒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副起重臂的臂筒处于未脱模状态时的截面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臂筒;11

第一端;12

第二端;13

脱模布层;14

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5

碳纤维材料层;1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起重臂的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筒(1)沿其轴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端(11)用于安装副起升机构,所述第二端(12)用于与主起重臂的臂头连接,所述臂筒(1)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叠且粘接的脱模布层(13)、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4)、碳纤维材料层(15)和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6),所述第一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4)、所述碳纤维材料层(15)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防腐蚀层(16)一起固化成型为筒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起重臂的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筒(1)构造为中空的棱台或棱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起重臂的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筒(1)构造为从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渐缩的锥形筒状。4.一种起重机的副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起重臂包括安装臂头(2)、连接基座(3)和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起重臂的臂筒(1),所述安装臂头(2)连接在所述臂筒(1)的第一端(11),所述连接基座(3)连接在所述臂筒(1)的第二端(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头(2)固连有第一连接座(21),所述第一连接座(21)具有与所述第一端(11)相适配的形状并能够伸入到所述臂筒(1)中且与所述臂筒(1)通过第一紧固件(4)紧固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机的副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基座(3)固连有第二连接座(31),所述第二连接座(31)具有与所述臂筒(1)的第二端(12)相适配的形状并能够伸入到所述臂筒(1)且与所述臂筒(1)通过第二紧固件(5)紧固地连接。7.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主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

6中任一项所述起重机的副起重臂,所述副起重臂的臂筒(1)通过连接基座(3)与所述主起重臂的臂头连接。8.一种副起重臂的臂筒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将脱模布(130)铺贴并包覆在柱状的芯模(100)的周向上;依次在所述脱模布(130)上施加并粘接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40)、碳纤维预浸料(150)和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60),抽空所述脱模布(130)、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40)、所述碳纤维预浸料(150)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60)中任意相邻两者之间的空气,以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40)、所述碳纤维预浸料(150)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60)压实在所述脱模布(130)上;将所述第一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140)、所述碳纤维预浸料(150)和所述第二玻璃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涛崔士朋郭永辉初美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