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13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包括架体、基质组件、灌溉机构;架体一侧与墙体连接,另一侧与基质组件连接;基质组件包括依次铺设的吸水层、植物纤维棉层以及无土植被层;罐盖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进水管和浇灌管,水泵的一端连接在储液箱上,另一端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与浇灌管相连通,浇灌管设于架体与基质组件之间,浇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植物纤维棉层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电磁流量调节阀连接,电磁流量调节阀安装在进水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不能对植物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对植物墙进行合理浇灌,减少养护工人任务量,节约水源,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对植物墙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植物墙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植物墙进行智能化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绿化
,具体为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

技术介绍

[0002]植物墙也称绿墙、绿植墙、植物幕墙或植生墙等等,是墙面绿化中的一种,是由绿色植物、栽培基质、框架结构和灌溉系统组成的一个小型的绿化系统。它是利用绿色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使自然状态下在平面生长的绿色植物永久的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上,形成垂直面上绿色生态景观的一种绿化形式。相对于传统园林绿化,具有占地少、景观效果强等优势特点。在目前城市用地供需矛盾严峻的情况下,植物墙的营建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绿化用地难的问题,为城市发展带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我国现有的植物墙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墙体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植物生长栽培基质流失严重,现有的植物墙存在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工作人员对智能一体化植物墙进行了不同的研究: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3349048A公开了一种室内无土垂直绿化系统,其包括墙面基层、基质布、防水层、灌溉机构和增氧机构,墙面基层上设置有固定架,防水层连接在固定架上,基质布连接在防水层上,基质布设置有至少两层,基质布的四周为封闭结构,基质布内设置有无土海绵,基质布上设置若干种植孔,植物种植在种植孔上,灌溉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水管和滴管,水泵的一端连接在储液箱上,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水管,水管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滴管连接在连接孔上,滴管位于墙面基层的顶部,滴管的一端插入基质布内,增氧机构设置在墙面基层的底部。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整体绿墙的厚度大、所占用的空间大、单位面积的重量大、对于结构墙面的负担大以及植物存活率低的问题。然而该技术方案并不能满足随时监测植物的环境湿度,需要人工进行判断,增加了工人的任务量,不能进行科学化、智能化管理。
[0004]因此有必要对智能一体化植物墙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克服现有技术和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有效解决不能对植物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对植物墙进行合理浇灌,减少养护工人任务量,节约水源,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对植物墙进行智能化管理。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包括架体、基质组件、灌溉机构;所述架体一侧与墙体连接,另一侧与基质组件连接;
[0007]所述基质组件包括依次铺设的吸水层、植物纤维棉层以及无土植被层;
[0008]所述罐盖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进水管和浇灌管,所述水泵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液箱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浇灌管相连通,所述浇灌管设于架体与基质组件之间,所述浇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
[0009]所述植物纤维棉层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
器与电磁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电磁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所述进水管上。
[0010]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纵向排列的长方体钢片以及塑料板,所述钢片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塑料板通过螺栓与钢片固定连接;所述钢片与膨胀螺栓、螺栓、塑料板均涂有防水涂料层。
[0011]优选地,所述浇灌管、所述吸水层、所述植物纤维棉层以及所述无土植被层依次连接到所述架体。
[0012]优选地,所述浇灌管与进水管垂直布置,且所述浇灌管横向布置,所述进水管纵向布置,多跟所述浇灌管间隔30cm

60cm布置。
[0013]优选地,所述架体底部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内设有砂石。
[0014]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与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PC终端或移动终端通信,并发送数据信息或接收控制指令。
[0015]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0016]1、在本技术中,通过使用基质组件和代替现有容器和土壤栽培介质,使整体绿墙的厚度大幅缩小,所占用的空间少,单位面积的重量轻,对于结构墙面的负担小,植物纤维棉层作为植物的生长空间,吸水层作为保水和固定植物根系的介质,吸水层可以提高保水效果,减少水的浇灌次数,还可以使植物的根系固定的更加牢固,提高植物在基质布上的稳定性,从而不容易从基质布上掉落,进而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0017]2、在本技术中,通过架体的设立,有效防止液体接触墙体,避免了墙体渗水。
[0018]3、在本技术中,设有湿度传感器对湿度进行实时监控,进行合理的浇灌,减少养护人工,节约水源,有效的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的智能一体化植物墙整体结构布置图。
[0020]图2是本申请中基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申请中控制器连接示意图。
[0022]本申请中的附图标记:
[0023]架体1、钢片11、塑料板12、膨胀螺栓13、基质组件2、吸水层21、植物纤维棉层22、无土植被层23、灌溉机构3、储液箱31、水泵32、进水管33、浇灌管34、湿度传感器4、电磁流量调节阀5、控制器6、无线通信装置7、PC终端8、移动终端9、水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附图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申请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申请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下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形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申请的多个变型。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由此,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25]图1至图3示出,本申请的智能一体化植物墙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架体1、基质
组件2、灌溉机构3;架体1一侧与墙体连接,另一侧与基质组件2连接;基质组件2包括依次铺设的吸水层21、植物纤维棉层22以及无土植被层23;罐盖机构包括储液箱31、水泵32、进水管33和浇灌管34,水泵32的一端连接在储液箱31上,另一端连接进水管33,进水管33与浇灌管34相连通,浇灌管34设于架体1与基质组件2之间,浇灌管34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植物纤维棉层22内设有湿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4与控制器6连接;控制器6与电磁流量调节阀5连接,电磁流量调节阀5安装在进水管33上。本技术有效解决不能对植物环境湿度的实时监测,对植物墙进行合理浇灌,减少养护工人任务量,节约水源,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对植物墙进行智能化管理。
[0026]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基质组件2、灌溉机构3;架体1一侧与墙体连接,另一侧与基质组件2连接。架体1包括纵向排列的长方体钢片11以及塑料板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基质组件、灌溉机构;所述架体一侧与墙体连接,另一侧与基质组件连接;所述基质组件包括依次铺设的吸水层、植物纤维棉层以及无土植被层;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储液箱、水泵、进水管和浇灌管,所述水泵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液箱上,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浇灌管相连通,所述浇灌管设于架体与基质组件之间,所述浇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植物纤维棉层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磁流量调节阀连接,所述电磁流量调节阀安装在所述进水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纵向排列的长方体钢片以及塑料板,所述钢片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塑料板通过螺栓与钢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明振
申请(专利权)人: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