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109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外设有外冷却夹套,外冷却夹套与壳体外壁之间成型有外冷却水夹层,壳体内设有导流筒,导流筒内设有上搅拌机构,导流筒外设有内冷却夹套,内冷却夹套与导流筒外壁之间成型有内冷却水夹层,内冷却夹套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循环通道,壳体内上部设有孔板,孔板与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形成集水腔,集水腔的外壁上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循环通道内设有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换热列管,换热列管上端与孔板固定连接并与集水腔相连通,换热列管下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与外冷却水夹层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紧凑,能够及时调节反应器取热负荷,保持反应温度稳定,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高反应效率。高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环氧琥珀酸钠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聚环氧琥珀酸钠由环氧琥珀酸钠再经聚合反应得到,是一种无磷、非氮的“绿色”环保型多元阻垢缓蚀剂,兼具阻垢缓蚀双重功效,生物降解性能好并适用于高碱、高金属含量水系,是一种绿色水处理化学品。
[0003]作为聚环氧琥珀酸钠原料的环氧琥珀酸钠,通常是以顺丁烯二酸、氢氧化钠为原料合成得到,环氧琥珀酸钠在合成过程中会放热剧烈,且放热速度不均匀。
[0004]而现有的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换热面积较小,无法进行快速大量取热,因而经常存在局部的、瞬时的温度热点,为了控制温度的相对稳定,现在通常是通过降低原料负荷(即降低原料的进料速度)以避免剧烈放热,但这样操作导致存在反应速度慢、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反应时生成的中间体易粘壁以及沉积在反应器底部,影响合成反应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环氧琥珀酸钠生产用合成装置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紧凑,能够及时调节反应器取热负荷以保持反应温度稳定,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的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设有外冷却夹套,所述外冷却夹套与壳体外壁之间成型有外冷却水夹层,壳体内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内设有上搅拌机构,导流筒外设有内冷却夹套,所述内冷却夹套与导流筒外壁之间成型有内冷却水夹层,内冷却夹套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循环通道,壳体内上部设有孔板,所述孔板与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形成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外壁上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所述冷却外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进口管,冷却外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出口管,所述内冷却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进口管,内冷却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出口管,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换热列管,所述换热列管上端与孔板固定连接并与集水腔相连通,换热列管下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与外冷却水夹层相连通。本技术在壳体内设置了导流筒、内冷却夹套及换热列管,导流筒能使物料在上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沿着循环通道重新返回至导流筒内,在改变物料流向的同时,还使物料再通在导流筒的内外形成径向和轴向上的不断循环,既有利于增强物料的混合强度,物料混合更为均匀充分,保证了物料的混合状态,又能避免出现局部的、瞬时的温度热点,保证壳体内反应物料的温度均匀,保持反应温度稳定,还能减少中间体的粘壁现象;内冷却水夹层与换热列管则能大大增加取热面积,从而有利于反应器快速取热;通过控制外冷却水夹层、内冷却水夹层中的冷却水流量可以及时调节反应器取热负荷,以保持反应温度稳定;冷却外夹套中的冷
却水及内冷却夹套中的冷却水均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
[0007]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双氧水进料管及氢氧化钠进料管,所述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双氧水进料管及氢氧化钠进料管均与壳体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双氧水进料管的出口及氢氧化钠进料管的出口均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射角度为45
°
~135
°
。喷头使双氧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均匀喷出,有利于物料反应均匀,避免出现局部热点。
[0009]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
[0010]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中部外壁上设有pH计套管及温度计套管。pH计套管用于安装pH计,温度计套管用于安装温度计,pH计套管及温度计套管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搅拌机构包括上电机及上搅拌器,所述上电机固定在壳体顶部,所述上搅拌器位于导流筒内,上搅拌器的转轴与上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本技术中的上搅拌器最好采用推进式搅拌器,以便从上往下推进物料,使其沿着循环通道进行强制循环。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筒下方设有下搅拌机构。下搅拌结构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将物料甩向壳体的内壁,使物料能进入循环通道内并上升进入导流筒内,促进物料循环;二是防止反应中产生的固相中间体沉积在壳体底部。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下搅拌机构包括下电机及下搅拌器,所述下电机固定在壳体底部,所述下搅拌器位于导流筒下方,下搅拌器的转轴与下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下搅拌器最好选择框式搅拌器。
[0013]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合理紧凑,能够及时调节反应器取热负荷,保持反应温度稳定,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5]图2是外冷却夹套、壳体、导流筒、内冷却夹套及换热列管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0016]图中:壳体1,外冷却夹套2,外冷却水夹层3,导流筒4,内冷却夹套5,内冷却水夹层6,循环通道7,孔板8,集水腔9,冷却水出水管10,外冷却水进口管11,外冷却水出口管12,内冷却水进口管13,内冷却水出口管14,换热列管15,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16,双氧水进料管17,氢氧化钠进料管18,喷头19,出料管20,pH计套管21,温度计套管22,上电机23,上搅拌器24,下电机25,下搅拌器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的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包括壳体1,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15,壳体外设有外冷却夹套2,外冷却夹套与壳体外壁之间成型有外冷却水夹层3,壳体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16、双氧水进料管17及氢氧化钠进料管18,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双氧水进料管及氢氧化钠进料管均穿过壳体及外冷却夹套,并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双氧水进料管的出口及氢氧化钠进料管的出口均设有喷头19,喷头的喷
射角度为45
°
~135
°
,冷却外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进口管11,冷却外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出口管12,壳体内设有导流筒4,导流筒内设有上搅拌机构,上搅拌机构包括上电机23及上搅拌器24,上电机固定在壳体顶部,上搅拌器位于导流筒内,上搅拌器的转轴与上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导流筒下方设有下搅拌机构,下搅拌机构包括下电机25及下搅拌器26,下电机固定在壳体底部,下搅拌器位于导流筒下方,下搅拌器的转轴与下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导流筒外设有内冷却夹套5,壳体的中部外壁上设有pH计套管21及温度计套管22,内冷却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进口管13,内冷却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出口管14,内冷却水进口管及内冷却水出口管均穿过壳体、外冷却夹套并固定在壳体上,内冷却夹套与导流筒外壁之间成型有内冷却水夹层6,内冷却夹套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循环通道7,壳体内上部设有孔板8,孔板与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形成集水腔9,集水腔的外壁上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外设有外冷却夹套(2),所述外冷却夹套与壳体外壁之间成型有外冷却水夹层(3),壳体内设有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内设有上搅拌机构,导流筒外设有内冷却夹套(5),所述内冷却夹套与导流筒外壁之间成型有内冷却水夹层(6),内冷却夹套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循环通道(7),壳体内上部设有孔板(8),所述孔板与壳体顶部之间的空间形成集水腔(9),所述集水腔的外壁上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10),所述冷却外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进口管(11),冷却外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外冷却水出口管(12),所述内冷却夹套的下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进口管(13),内冷却夹套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内冷却水出口管(14),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换热列管(15),所述换热列管上端与孔板固定连接并与集水腔相连通,换热列管下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与外冷却水夹层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琥珀酸钠合成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外壁上连接有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16)、双氧水进料管(17)及氢氧化钠进料管(18),所述顺丁烯二酸/催化剂加料管、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兴宁李建华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