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074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涉及呼吸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开设在主体侧壁上的安装室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室内侧壁上的雾化发生器,安装室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a,支架a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卷筒,卷筒远离支架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管头,卷筒的侧壁内开设有与内管头内部相连通的空腔,空腔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侧通腔,卷筒的外侧壁上正对于侧通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侧通腔内部相连通的软管,软管绕设在卷筒的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软管进行密闭保存,避免软管或雾化发生器直接裸露在外界环境下而损坏或污染的情况发生,且卷筒的转动不影响雾化药液的正常输送,使得设备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使得设备使用起来更为方便。使得设备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呼吸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医学中,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中,临床用雾化器主要由雾化发生器、软管以及面罩组成,患者头戴面罩,雾化发生器将药液雾化后,通过软管输送至面罩内,供患者吸入治疗,而软管一般较长,传统的雾化器缺乏对软管合理的收纳功能,软管凌乱叠放,使用起来较为不便,且直接暴露在室内环境下,影响软管的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雾化器缺乏对软管合理收纳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包括主体、开设在主体侧壁上的安装室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室内侧壁上的雾化发生器,所述安装室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a,所述支架a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卷筒,所述卷筒远离支架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管头,所述卷筒的侧壁内开设有与内管头内部相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侧通腔,所述卷筒的外侧壁上正对于侧通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侧通腔内部相连通的软管,所述软管绕设在卷筒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室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b,所述支架b靠近卷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管头,所述外管头套设在内管头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架b的侧壁上贯穿连接有与外管头内部相连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雾化发生器的侧壁上。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8]所述卷筒远离内管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贯穿安装室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0009]所述旋钮与主体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两个所述磁铁的相对面磁性相反,两个所述磁铁相互贴合。
[0010]所述安装室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盖板。
[0011]所述外管头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内管头的外侧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0012]所述主体的顶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雾化发生器内部相连通的加药口。
[0013]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中,通过卷筒、内管头、外管头、连接管、空腔以及软管之间的配合使
用,在使用设备时,可通过转动卷筒,来对软管进行收卷,将软管收入至安装室内,配合盖板的设置,进而可对软管进行密闭保存,避免软管或雾化发生器直接裸露在外界环境下而损坏或污染的情况发生,且卷筒的转动不影响雾化药液的正常输送,使得设备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0015]2、本技术中,通过连杆、旋钮以及磁铁之间的配合使用,转动旋钮可方便带动卷筒来对软管进行收放,且通过旋钮与主体相对侧壁上的两个磁铁的设置,在磁吸力的作用下,可对旋钮进行辅助定位,避免卷筒发生自由转动而导致软管松散的情况发生,保证软管的正常收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的安装室内部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的卷筒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的卷筒剖视图。
[0020]图中:1、主体;2、安装室;3、盖板;4、雾化发生器;5、加药口;6、支架a;7、卷筒;8、连杆;9、旋钮;10、空腔;11、侧通腔;12、软管;13、内管头;14、支架b;15、外管头;16、连接管;17、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包括主体1、开设在主体1侧壁上的安装室2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室2内侧壁上的雾化发生器4(雾化发生器4为现有技术,故不作过多赘述),安装室2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盖板3,用于盖合安装室2,将安装室2进行密闭;
[0024]主体1的顶端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与雾化发生器4内部相连通的加药口5,通过加药口5可向雾化发生器4内加入药液来进行雾化,安装室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a6,支架a6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卷筒7,卷筒7远离支架a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管头13,卷筒7的侧壁内开设有与内管头13内部相连通的空腔10,空腔10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侧通腔11,卷筒7的外侧壁上正对于侧通腔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侧通腔11内部相连通的软管12,软管12绕设在卷筒7的外侧壁上,安装室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b14,支架b14靠近卷筒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管头15,外管头15套设在内管头13的外侧壁上,外管头15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内管头13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密封圈可对外管头15与内管头13之间的相对面进行密封,在不影响外管头15与内管头13之间相对转动的情况下,保证二者直接的密封性,防止雾化药液逸出,支架b14的侧壁上贯穿连接有与外管头15内部相连通连接管16,连接管16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雾化发生器4的侧壁上。
[002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加药口5向雾化发生器4内加入药液,软管12的自由端连接面罩,产生的雾化药液依次经连接管16、外管头15、内管头13、空腔10、侧通腔11、软管12进入到面罩内,供患者吸入,当不使用时设备时,可通过转动卷筒7,来对软管12进行缠
绕、收卷,将软管12收入至安装室2内,通过盖板3盖合在安装室2上,进而可对软管12进行密闭保存,且卷筒7端部的内管头13与支架b14侧壁上的外管头15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当不影响雾化药液由外管头15输送至内管头13内的情况下,内管头13与外管头15之间可相对转动,在对软管12进行收、放时,卷筒7能够正常转动,进而内管头13与外管头15的连接不会卷筒7的转动。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2

3所示,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卷筒7远离内管头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杆8,连杆8的末端贯穿安装室2的相对侧壁并延伸至主体1的外部,连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旋钮9,旋钮9与主体1的相对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磁铁17,两个磁铁17的相对面磁性相反,两个磁铁17相互贴合。
[0028]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杆8的连接,在连杆8远离卷筒7的一端设置旋钮9,转动旋钮9可方便带动卷筒7进行转动,来对软管12进行收放,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呼吸装置,包括主体(1)、开设在主体(1)侧壁上的安装室(2)以及固定安装在安装室(2)内侧壁上的雾化发生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室(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a(6),所述支架a(6)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卷筒(7),所述卷筒(7)远离支架a(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内管头(13),所述卷筒(7)的侧壁内开设有与内管头(13)内部相连通的空腔(10),所述空腔(10)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侧通腔(11),所述卷筒(7)的外侧壁上正对于侧通腔(1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侧通腔(11)内部相连通的软管(12),所述软管(12)绕设在卷筒(7)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室(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b(14),所述支架b(14)靠近卷筒(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管头(15),所述外管头(15)套设在内管头(13)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架b(14)的侧壁上贯穿连接有与外管头(15)内部相连通连接管(16),所述连接管(16)的末端固定连接在雾化发生器(4)的侧壁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