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63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解决了砖砌沉淀池施工慢、不能周转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和清水出口。和清水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指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洗车机沉淀池施工时大都采用砖砌加抹灰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制成的沉淀池存在以下缺陷:施工进度慢、施工工艺较为麻烦,属于一次性临时设施,在工程结束的时候,这些沉淀池往往会被废弃或者破除,没有周转使用的可能性,不利于节约施工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砖砌沉淀池施工慢、不能周转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和第一后侧板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
[0005]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一隔板结构与左侧板之间形成储泥槽;
[0006]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
[0007]第一阶梯与第三隔板结构之间形成沉淀池,储泥槽通过第一出口与沉淀池连通;
[0008]第二阶梯与右侧板之间形成储水池,沉淀池通过第三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0009]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和清水出口,污水入口与储泥槽连通,清水出口与储水池连通。
[0010]优选的,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
[0011]第二隔板结构把沉淀池分割为位于左侧的一级沉淀池和位于右侧的二级沉淀池;
[0012]第二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二出口,一级沉淀池通过第二出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
[0013]优选的,槽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流板,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沿与底板的后沿之间存有间距以形成排水沟底板,导流板固定设在排水沟底板的前部,导流板的右端与右侧板可拆连接,导流板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结构的前端可拆连接;
[0014]导流板与第一后侧板之间形成排水沟,排水沟的左部与储泥池的后部连通,排水沟悬伸于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上方;
[0015]右侧板的后部和底板的底部可拆密封设有用以封闭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部的第
二后侧板;
[0016]污水入口设在右侧板上,污水入口与排水沟的右部连通。
[0017]优选的,第一隔板结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和第一闸板,第一闸板的上下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上下高度;
[0018]第一隔板的后端与导流板的左端可拆密封连接,第一隔板的前端与第一闸板后端可拆连接,第一闸板的前端与前侧板可拆密封连接;
[0019]第一隔板和第一闸板的底部同时抵靠在第一阶梯的楞沿上,第一隔板的顶部与槽体的顶部平齐;
[0020]第一闸板的顶部低于第一隔板的顶部,以使第一闸板的顶部、第一隔板的前侧和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一出口。
[0021]优选的,第二隔板结构和第三隔板结构均与第一隔板结构相同;
[0022]第二隔板结构的后部与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出口,第三隔板结构的前部与前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出口。
[0023]优选的,底板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可拆密封连接。
[0024]优选的,底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排淤口,排淤口同时分布在排水沟、储泥槽、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
[0025]本技术的优点:本装置的各板块均相互独立且相互之间密封可拆连接,使得本装置在满足沉淀池功能的正常使用情况的同时,也使得本装置在施工时相对于砖砌沉淀池,由于本装置的模块化组装施工特点,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工程完成后本装置能够方便的拆除下来,方便运输到下个工程进行周转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角度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的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中的前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1中的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1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1中的第一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1中的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图1中的第三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第一底板,101、排水沟底板,102、储泥池底板,2、第一降阶板,3、沉淀池底板,4、第二降阶板,5、储水池底板,7、左侧板,8、前侧板,801、储泥池前侧板,802、沉淀池前侧板,803、储水池前侧板,9、右侧板,901、排水沟右侧板,10、第二后侧板,11、导流板,12、第一隔板,1201、第一卡槽,13、第一闸板,1301、第一连接板头,1302、第一螺孔,14、第二隔板,
15、第二闸板,16、第三隔板,1601、第三卡槽,17、第三闸板,1701、第三连接板头,1702、第三螺孔,18、污水入口,19、清水出口,20、排淤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1: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本装置所采用的各板块均为钢板制成。
[0038]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
[0039]为了进一步拆分底板,使底板能够拆封成一块块的平板结构,以便于底板的运输和维修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底板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均为相互独立的直板结构,相邻且相互垂直的各板块之间可拆密封连接。
[0040]具体的,底板包括用以组成排水槽和储泥槽的第一底板1、组成沉淀池的第一阶梯板、组成沉淀池的第二阶梯板。
[0041]如图2所示,第一底板1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排水沟底板10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储泥槽底板102,排水沟底板101的左部和储泥槽底板102的后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0042]第一阶梯板包括第一竖板和沉淀池底板,第一竖板的顶部与储泥槽底板102的右部可拆密封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从左向右、向下两次凹陷形成两级阶梯板状结构,底板的四周设有可拆的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和第一后侧板(6),左侧板(7)、前侧板(8)、右侧板(9)和第一后侧板(6)与底板相互之间可拆密封连接以围合成上开口的槽体;两级阶梯板状结构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一阶梯的楞沿处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隔板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一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一出口,第一隔板结构与左侧板(7)之间形成储泥槽;第二阶梯的楞沿处可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隔板结构,第三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三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三出口;第一阶梯与第三隔板结构之间形成沉淀池,储泥槽通过第一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第二阶梯与右侧板(9)之间形成储水池,沉淀池通过第三出口与储水池连通;槽体上设有污水入口(18)和清水出口(19),污水入口(18)与储泥槽连通,清水出口(19)与储水池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的中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与槽体可拆连接;第二隔板结构把沉淀池分割为位于左侧的一级沉淀池和位于右侧的二级沉淀池;第二隔板结构上设有左右通透的第二出口,一级沉淀池通过第二出口与二级沉淀池连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的可周转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槽体内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流板(11),沉淀池和储水池的后沿与底板的后沿之间存有间距以形成排水沟底板,导流板(11)固定设在排水沟底板的前部,导流板(11)的右端与右侧板(9)可拆连接,导流板(11)的左端与第一隔板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阳陈士辉魏鹏阳张蒙代理李晓朋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