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293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与雾化组件,雾化组件顶部组件、发热组件以及底部组件;顶部组件包括支架和气道件,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有一收容空间,发热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安装于收容空间一侧上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导油体一侧的发热体;底部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架底端的底座以及由下至上穿设于底座中的两个电极,发热体呈竖直或倾斜被夹持于两个电极与导油体之间;气道件安装于收容空间内,并与发热组件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的结合了平面发热陶瓷芯雾化器和棉芯发热丝雾化器的优点,使导油体在采用吸油棉的同时还可实现自动化组装,在保证雾化量大、抽吸体验感好、雾化液香味还原度高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子雾化器种类,可根据发热雾化部件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面发热陶瓷芯,一类是棉芯加发热丝。两类发热方式各有优点:棉芯加发热丝结构的优点是油液雾化充分,雾化量大,油液香味还原度高,击喉感强,口感好等等优点,但是其结构上基本都是用棉芯缠绕着发热丝,由于棉芯和发热丝都是柔软或易变形的材料,在自动化装配上,用机器手抓取难度大,因而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打折扣。而平面发热陶瓷芯是在陶瓷发热体上印刷金属膜或贴设蚀刻金属片作为发热体,发热体呈水平设置,仅仅利用两个电极的顶端对发热体两端的导电部进行抵持固定,从而使发热体中部容易因变形而与陶瓷体分离或受应力开裂,导致发热体出现干烧糊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与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下端内并与所述油杯形成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与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下端内并与所述油杯形成有储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顶部组件、发热组件以及底部组件;所述顶部组件包括支架和气道件,所述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有一收容空间,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一侧上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一侧的发热体;所述底部组件包括扣合固定于所述支架底端的底座以及由下至上穿设于所述底座中的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体呈竖直或倾斜被夹持于所述两个电极与所述导油体之间;所述气道件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气道件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内的进气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发热体为片状结构,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两个所述导电部分别焊接固定于两个所述电极的同一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嵌设或印刷成型于所述导油体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导油体的进液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导油体贴合的一侧上设有回气槽,所述回气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还包括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支架的顶端,并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分别与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进液口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两侧分别凹陷形成有竖向的定位卡槽,两个所述定位卡槽分别贯穿延伸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潘世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