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029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与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安装于油杯的下端内并与油杯形成有储液腔,雾化组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雾化组件包括设置于雾化腔一侧上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导油体朝向雾化腔一侧的发热体;雾化组件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液槽以及进液口,进液槽与油杯的内壁共同形成与储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进液口通过进液通道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导油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雾化器能够让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更均匀地渗透到导油体上,进而可以均匀地渗透到导油体设有发热体一侧的雾化面上,实现导液顺畅,让发热体的发热雾化效果最大化,能耗更低,整个雾化器产品口感更好。整个雾化器产品口感更好。整个雾化器产品口感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雾化器的原理是利用内部的发热体,将导油体所吸收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再通过抽吸,将雾化气体从雾化器内部的出气口抽出。电子雾化器的雾化液装在油杯内,由下油通道流向导油体,而目前电子雾化器中的下油通道通常开设在支架内部,导油体水平固定在下油通道的底端,发热体位于导油体的下表面,但是这样的结构使得雾化腔与油杯的导气管之间的过气通道需要从两侧绕过导油体。
[0003]而如果使发热体竖直设置在导油体侧壁上,虽然可以使雾化腔较为笔直的与导气管连通,但是雾化液从导油体的顶端导入,并不能均匀的渗透到导油体与发热体接触的雾化面上,使得发热体下端位置对应的位置中雾化液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导致发生干烧、糊味、发黑等不良情况,而发热体的上端,因为离下油通道过近,导油速度快就有可能容易发生炸油、或雾化液雾化不充分而抽吸到嘴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
[0005]为实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与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下端内并与所述油杯形成有储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一侧上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朝向所述雾化腔一侧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组件的外侧壁上设有进液槽以及进液口,所述进液槽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共同形成与所述储液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进液通道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导油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导油体所处平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对应于所述导油体的中心,其横截面小于所述导油体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顶部组件以及底部组件;所述顶部组件包括支架、密封件和气道件,所述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有一收容空间,所述导油体竖直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一侧,所述发热体贴设于所述导油体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上,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支架相对所述收容空间的另一侧上;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支架的上端,并与所述油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的侧壁开设有所述进液槽;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架底端的底座以及由下至上穿设于所述底座中的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体被夹持于所述两个电极与所述导油体之间;所述气道件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有所述雾化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对应所述密封件上所述进液槽的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向上贯穿出所述支架的顶面,向下延伸至与所述进液口连接,并与所述进液槽以及所述油杯的内壁共同形成所述进液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油杯内设置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世万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