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998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对三相PWM整流器采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对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第一谐振频率的定频开关控制;其中,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包括如下步骤:对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建立预测数学模型;预测下一个采样周期内,预测数学模型所需的参数值;根据预测数学模型与预测的参数值计算出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将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送入到空间矢量调制模块中,并调制出各功率开关管对应的驱动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简化了G2V和V2G工作模式切换时的控制方案,提高了充放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充放电效率。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充放电效率。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充放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储能资源和技术应用对象,在电动汽车充电模块中,G2V(Grid To Vehicle)模式是指从电网吸收能量为储能电池充电,而V2G(Vehicle To Grid)模式则是将储能电池中富余的储能反馈给电网,即在电动汽车集群可以在电网发电富余的时段储存电能,在合适的时段向电网反馈电能,因此,基于G2V/V2G的双向充放电系统不仅能降低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还能提供城市电网电压和频率调节等辅助服务,并在紧急情况下为电网提供应急电源。
[0003]在传统的G2V/V2G切换控制策略中,G2V模式是通过三相PWM整流器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和网侧功率因数的大小,而电池的输入功率,即充电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则通过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来控制,而在V2G模式中,直流母线电压又变成了由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来控制,三相PWM整流器则控制输入网侧功率的大小。但这种方式整体控制结构复杂,三相PWM整流器需要复杂的PLL锁相环与电流内环解耦,系统参数设计困难,而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针对电池的控制也需要双闭环来实现。此外,G2V与V2G模式之间的切换需要同时对三相PWM整流器、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提供切换信号,更加加大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提出了前级三相PWM整流器采用电压外环的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后级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工作在最佳谐振点处的定频开环控制的控制方案,进而简化了G2V和V2G工作模式切换时的控制方案,提高了充放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充放电效率。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对三相PWM整流器采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对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第一谐振频率的定频开关控制;其中,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对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0007]S2、预测下一个采样周期内,预测数学模型所需的参数值;
[0008]S3、根据预测数学模型与预测的参数值计算出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
[0009]S4、将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送入到空间矢量调制模块中,并调制出各功率开关管对应的驱动信号。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固定开关频率的定频控制,并将固定的频率设置为在最佳工作点的第一谐振频率,能有效解决因开关频率偏移导致的效率降低问题;通过对三相PWM整流器采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来控制AC/DC(交流/直流)侧电压,无需使用PLL锁相环来进行网侧相角锁定,而且开关频率固定,使得整体控制方
案更加简单,简化了G2V和V2G工作模式切换时的控制方案,提高了充放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充放电效率。
[0011]进一步来说,步骤S1包括:
[0012]S11、建立三相PWM整流器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一号模型,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
[0013]S12、建立三相瞬时功率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二号模型,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
[0014]S13、设定瞬时功率的预测参考值,并建立交流侧电压矢量的计算模型。
[0015]进一步来说,在步骤S11中,一号模型为:
[0016][0017]忽略交流侧电阻R,并设采样周期为Ts,对一号模型进行离散化可得:
[0018][0019]式(1)中,i
α
(k)和i
β
(k)、e
α
(k)和e
β
(k)、v
α
(k)和v
β
(k)分别是交流侧电流、网侧电压、交流侧电压在k时刻的值;i
α
(k+1)和i
β
(k+1)是交流侧电流在k+1时刻的值。
[0020]进一步来说,在步骤S12中,二号模型为:
[0021][0022]为了简化控制的分析过程,对预测直接功率控制(P

DPC)作以下假设:在控制过程中,系统参数的采样频率远大于网侧电压的频率。因此,设定在一个采样周期内,认为网侧电压几乎不发生变化,即e(k+1)=e(k),在此基础上,对二号模型进行求导并离散化可得:
[0023][0024]式(2)中,p(k)和q(k)分别为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时刻的值;p(k+1)和q(k+1)分别为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1时刻的值。
[0025]进一步来说,在步骤S13中,设定k+1时刻瞬时功率的实际值能紧紧跟随预测参考值,即瞬时功率的预测参考值设定为:
[0026][0027]式(3)中,p*(k+1)和q*(k+1)分别是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1时刻的预测参考值;p(k+1)和q(k+1)分别是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1时刻的实际值。
[0028]进一步来说,根据式(1)、式(2)、式(3)得到交流侧电压矢量的计算模型为:
[0029][0030]式(4)中,||e
αβ
||为网侧电压的矢量幅值。
[0031]进一步来说,步骤S2包括:
[0032]S21、对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固定开关频率的定频控制方法,并将固定频率设定为第一谐振频率,以此解决开关频率偏移带来的效率降低的问题;采用三相PWM整流器对电池进行恒流恒压控制,以使电池充电控制得到简化;
[0033]S22、设定电池充电效率为η,在恒流控制中,由能量守恒得到瞬时有功功率的计算式:
[0034][0035]S23、当对电池进行预设值恒流控制时,对瞬时有功功率的计算式进行离散化处理并以给定值表示可得:
[0036][0037]式(5)中,v
tra
(k+1)为k+1时刻的电池电压值,i*
tra
为恒定电流值,η为电池充电效率。
[0038]进一步来说,步骤S3包括:
[0039]S31、设定k+1时刻的电池电压、电流与k时刻的电池电压、电流保持一致,即:
[0040][0041]S32、根据式(4)、式(5)、式(6)计算出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为:
[0042][0043]由式(5)可知,在电池的恒流控制中,使网侧有功功率给定值与电池电压同斜率变化。当电压上升到给定值v
tra
*时,有功功率内环退出饱和状态,由恒流控制切换成恒压控制。考虑到电池一般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池电压和电流变化缓慢,且系统采样频率一般在10

20kHz,由此可以近似认为k+1时刻的电池电压、电流与k时刻的电池电压、电流保持一致。
[0044]在预测直接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充放电系统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三相PWM整流器采用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对双向CLLC谐振变换器采用第一谐振频率的定频开关控制;其中,预测直接功率控制包括如下步骤:S1、对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建立预测数学模型;S2、预测下一个采样周期内,预测数学模型所需的参数值;S3、根据预测数学模型与预测的参数值计算出三相PWM整流器的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S4、将交流侧电压矢量的参考值送入到空间矢量调制模块中,并调制出各功率开关管对应的驱动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S11、建立三相PWM整流器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一号模型,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S12、建立三相瞬时功率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二号模型,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S13、设定瞬时功率的预测参考值,并建立交流侧电压矢量的计算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1中,一号模型为:忽略交流侧电阻R,并设采样周期为Ts,对一号模型进行离散化可得:式(1)中,i
α
(k)和i
β
(k)、e
α
(k)和e
β
(k)、v
α
(k)和v
β
(k)分别是交流侧电流、网侧电压、交流侧电压在k时刻的值;i
α
(k+1)和i
β
(k+1)是交流侧电流在k+1时刻的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2中,二号模型为:设定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网侧电压不发生变化,即e(k+1)=e(k),在此基础上,对二号模型进行求导并离散化可得:式(2)中,p(k)和q(k)分别为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时刻的值;p(k+1)和q(k+1)分别为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1时刻的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设定k+1时刻瞬时功率的实际值能紧紧跟随预测参考值,即瞬时功率的预测参考值设定为:
式(3)中,p*(k+1)和q*(k+1)分别是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在k+1时刻的预测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新生周凌霄李悦张珂宸汤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