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980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安装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远离液压缸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底部远离液压缸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沉降辅助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直接在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处打设相应的浇灌槽,将混凝土浇灌至浇灌槽的内部,同时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电动伸缩杆、支撑杆和支杆转动,使倾斜的支杆对浇灌至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倾斜搅拌,便于将混凝土内的气体搅拌排出,使位于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更为夯实,夯实后的混凝土对不均匀沉降地产生相反的推动力和支撑力,用于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沉降造成的破坏。沉降造成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建筑物破坏相当普遍,特别是在中国南方土质较差的地区,由于建筑物上部刚度不足或是基础处理不当造成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导致的建筑外墙开裂现象屡见不鲜,另外,跨河、跨海桥梁的基础大多位于不良地基上,其基础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0003]目前国内的建筑物(包括桥梁)大多采用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协同受力的结构,因此常常采用较为间接的整体加固上部结构、使用深基础、地基处理等方法用于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然在使用深基础、地基处理等方法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时,无法确保深基础、地基处理内部的紧密性,容易使加固位置出现稀疏并存在部分气体,使其不够紧实,从而使其后期对不均匀沉降位置处的支撑和加固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起到很好的缓解不均匀沉降的效果,降低了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以解决在使用深基础、地基处理等方法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时,无法确保深基础、地基处理内部的紧密性,容易使加固位置出现稀疏并存在部分气体,使其不够紧实,从而使其后期对不均匀沉降位置处的支撑和加固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起到很好的缓解不均匀沉降的效果,降低了使用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安装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远离液压缸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顶板的底部远离液压缸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沉降辅助件,所述沉降辅助件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支撑组件,所述底架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浇灌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时,直接在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处打设相应的浇灌槽,然后将支撑杆和支杆延伸至浇灌槽的内部,然后将混凝土浇灌至浇灌槽的内部,同时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并带动其底部的支撑杆和支杆转动,使倾斜的支杆对浇灌至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倾斜搅拌,便于将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内部的气体被排出,同时支撑杆和支杆的底部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在电力作用下缩短),并持续转动,从而使位于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更为夯实,同时夯实后的混凝土对周围的不均匀沉降地产生相反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程度,从而使其后期对不均匀沉降位置处的支撑和加固效果更好,提高了使用率。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降辅助件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外侧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凸起环,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侧皆均匀设置有多组支杆。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伸缩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其在限位环的内部转动,并带动限位环内部的滚球滚动,从而使限位环更好的对电动伸缩杆进行限位支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动伸缩杆、支撑杆和支杆对电机输出端的重力影响,使电机输出端的使用寿命更长。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动轴与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对接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可在电力作用下使其的输出端转动,并更好的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并带动其底部的支撑杆和支杆对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产生拨动力,便于将浇灌槽内部混凝土内部存储的气体排出。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支撑组件架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的内部皆滚动连接有滚球。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球使其与电动伸缩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限位环更好的对电动伸缩杆进行支撑,并使限位环的内侧与电动伸缩杆外侧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更小。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的数目为六个,且每三个所述支杆为一组,两组所述支杆皆交叉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相互交叉设置的支杆便于对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产生拨动力,便于夯实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组所述支杆皆朝左下倾斜,且其中一组所述支杆朝左下方倾斜的角度为75
°
,另一组所述支杆皆朝右下倾斜,且另一组所述支杆朝右下倾斜的角度为75
°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朝左下方倾斜的角度为75
°
的其中一组所述支杆和朝右下倾斜的角度为75
°
的另一组所述支杆,便于在伸缩杆输出端上移的过程中,带动支杆缓缓从浇灌槽的内部移出,降低了支杆从浇灌槽内部移出时产生的阻力影响。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电动伸缩杆、凸起环、支撑杆和支杆,在需要对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时,直接在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处打设相应的浇灌槽,然后将支撑杆和支杆延伸至浇灌槽的内部,然后将混凝土浇灌至浇灌槽的内部,同时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并带动其底部的支撑杆和支杆转动,使倾斜的支杆对浇灌至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倾斜搅拌,便于将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内部的气体被排出,同时支撑杆和支杆的底部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在电力作用下缩短),并持续转动,从而使位于浇灌槽内部的混凝土更为夯实,同时夯实后的混凝土对周围的不均匀沉降地产生相反的推动力和支撑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程度,从而使其后期对不均匀沉降位置处的支撑和加固效果更好,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22]图中:1、底架;2、控制器;3、液压缸;4、顶板;5、电机;6、沉降辅助件;601、电动伸缩杆;602、凸起环;603、支撑杆;604、支杆;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限位支撑组件;901、限位环;902、滚球;903、滚动槽;10、浇灌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底架1,底架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2,控制器2的一侧安装液压缸3,液压缸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顶板4的顶部远离液压缸3的一侧安装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的一侧安装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远离液压缸(3)的一侧安装有电机(5),所述顶板(4)的底部远离液压缸(3)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沉降辅助件(6),所述沉降辅助件(6)一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架(7),所述第一支架(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架(8),所述第一支架(7)和第二支架(8)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支撑组件(9),所述底架(1)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浇灌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建筑不均匀沉降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辅助件(6)包括电动伸缩杆(601),所述电动伸缩杆(601)外侧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多组凸起环(602),所述电动伸缩杆(6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603),所述支撑杆(603)的两侧皆均匀设置有多组支杆(6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义李翠翠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