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21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属于船舶设备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与第一基座连接并设置在第一基座上方;所述第二基座内安装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升降筒体,所述升降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上设置有与升降筒体顶部内侧相连的升降杆,所述升降筒体的顶部外侧设置安装底座,并在安装底座的上方设置雷达安装平台;所述外筒体的一侧还匹配设置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内部插入式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部与安装底座连接并同步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雷达可升降,且升降过程中雷达使用不受影响。升降过程中雷达使用不受影响。升降过程中雷达使用不受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属于船舶设备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部分船只的雷达使用高度会超过该船只的空泡高度,例如3500TEU项目集装箱船的空泡高度为58.8米,考虑罗经甲板上各个天线和两个雷达彼此之间的安装要求的话,正常航行S波雷达使用的一个高度将会超过该船的空泡高度,这就会导致该船舶在通过部分限高的大桥时候,尤其是S波雷达将会受到碰撞影响,而雷达本身重量较大并且也没法实现一个可倾倒的状态;如果说采用S波雷达低于空泡线高度固定安装时,对于整个罗经甲板的天线及雷达桅杆的布置来说都相当的困难。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1431314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型集装箱船上建的升降过桥方法。该大型集装箱船上建的升降过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上建的底部与安装平台之间均匀设置六至八个升降装置,并通过升降装置将上建提升至高位;步骤二,敷设连通上建的电缆;步骤三,通过升降装置将上建下降至低位,拆除雷达桅;步骤四,大型集装箱船航行至入海口处,并停靠于就近的码头;步骤五,通过升降装置将上建提升至高位;步骤六,上建底部的四周边缘与安装平台顶部的四周边缘之间焊接封板形成空舱;步骤七,重新安装雷达桅。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生产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的问题
[0004]上述专利过桥时需要拆除雷达桅,工程作业复杂不方便,大大浪费人力物力。
[0005]因此,为解决上述背景问题,研发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是迫在眉睫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它不仅实现了雷达在竖直高度上的升降功能,而且升降过程雷达使用不受影响,节约了人力物力。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与第一基座连接并设置在第一基座上方;所述第二基座内安装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升降筒体,所述升降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油缸,所述油缸上设置有与升降筒体顶部内侧相连的升降杆,所述升降筒体的顶部外侧设置安装底座,并在安装底座的上方设置雷达安装平台;所述外筒体的一侧还匹配设置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内部插入式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顶部与安装底座连接并同步运动,在导向柱的牵引下,能够进一步保障安装底座的稳定性,升降使确保是沿竖直方向升降。
[0008]所述外筒体顶部设置机械插销,所述机械插销的上方还设置有与升降筒体内连通的油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橡胶隔片,橡胶隔片的设置避免了两个上下基座直接接触,增强了接触面摩擦力,使用寿命久。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筒体的外侧包覆设置有第一防尘罩,所述第一防尘罩通过第一抱箍安装在升降筒体的外围;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包覆设置有第二防尘罩,所述第二防尘罩通过第二抱箍安装在导向杆的外围,设置防尘罩能够确保升降筒体和导向杆使用寿命,通过抱箍安装不仅方便装配,而且拆卸时也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两侧设置有顶部眼板,所述第一基座的两侧设置有底部眼板;两侧的顶部眼板与底部眼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绳,限位绳的设置可以确定安装底座可升起的最高高度,还能防止特殊紧急情况下内部升降体的脱出。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一侧的延伸端与外筒体的同侧延伸端之间设置电缆拖链,所述升降筒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板与安装底座相连;所述升降筒体、连接板以及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从船员操作方面来讲,采用液压原理完成雷达的升降作业,无需人力,操作简便又省力;
[0015]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从雷达使用角度来讲,当S波雷达下降作业中,下降至空泡线以下时同样可以继续,功能等不受任何影响;
[0016]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直接在原有雷达桅杆的位置设置本装置,整个升降装置的强度不受影响,也节省了安装空间,对于整个雷达桅杆和罗经甲板的天线等设备布局也提供了空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的整体升起结构状态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的升降筒体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的升降筒体内部升降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有:1、第一基座;2、第二基座;3、橡胶隔片;4、外筒体;5、升降筒体;6、机械插销;7、油嘴;8、第一防尘罩;9、第一抱箍;10、油缸;11、安装底座;12、导向杆;13、第二防尘罩;14、第二抱箍;15、顶部眼板;16、底部眼板;17、限位绳;18、导向环;19、电缆拖链;20、雷达安装平台;21、连接板;22、升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
[0023]如图1~4所示,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包括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所述第二基座2与第一基座1连接并设置在第一基座1上方;所述第二基座2内安装有外筒体4,所述外筒体4内部设置有升降筒体5,所述升降筒体5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油缸10,所述油缸10上设置有与升降筒体5顶部内侧相连的升降杆22,所述升降筒体5的顶部外侧设置安装底座11,并在安装底座11的上方设置雷达安装平台20;所述外筒体4的一侧还匹配设置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环18,所述导向环18内部插入式设置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顶部与安装底座11连接并同步运动。
[00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杆12与安装底座11的连接,使升降单元在实行升降作业时,运动方向始终被导向杆12限定,即保证了雷达安装平台20始终沿竖直方向升降,不会影响作业和其余设备。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橡胶隔片3,橡胶隔片3的设置可以确保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不直接接触,延长使用寿命,并且与橡胶的接触面增大摩擦,底座更稳定。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4顶部设置机械插销6,所述机械插销6的上方还设置有与升降筒体5内连通的油嘴7。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筒体5的外侧包覆设置有第一防尘罩8,所述第一防尘罩8通过第一抱箍9安装在升降筒体5的外围;所述导向杆12的外侧包覆设置有第二防尘罩13,所述第二防尘罩13通过第二抱箍14安装在导向杆12的外围;防尘罩的设置可以让升降筒体5以及导向杆12免受外界环境影响,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抱箍安装,不仅安装快捷,且拆卸也方便。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底座1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所述第二基座(2)与第一基座(1)连接并设置在第一基座(1)上方;所述第二基座(2)内安装有外筒体(4),所述外筒体(4)内部设置有升降筒体(5),所述升降筒体(5)的内部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油缸(10),所述油缸(10)上设置有与升降筒体(5)顶部内侧相连的升降杆(22),所述升降筒体(5)的顶部外侧设置安装底座(11),并在安装底座(11)的上方设置雷达安装平台(20);所述外筒体(4)的一侧还匹配设置有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包括导向环(18),所述导向环(18)内部插入式设置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顶部与安装底座(11)连接并同步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的连接面之间设置有橡胶隔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的雷达桅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4)顶部设置机械插销(6),所述机械插销(6)的上方还设置有与升降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宁婷邱金成孙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