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08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涉及电力维修技术领域,包括围栏本体,围栏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块,围栏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壳,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防护装置,固定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人像摄像头。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当安全围栏整体因外力或者户外风力过大而倾倒时,防护装置上的海绵垫板将人像摄像头包裹,能够缓冲围栏整体倾倒时产生的冲击力,起到对人像摄像头安全防护;当围栏倾倒时,人像摄像头监控的图像出现异常,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上;人体感应装置感应到有人靠近时,与人像摄像头同步将监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后,及时播报语音提示,以警示路人。警示路人。警示路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维修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抢修进行施工时,只有熟知电力安全的施工人员知道如何防触电,但施工时很多路人在不自觉中会靠近带电设备,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电力抢修过程中,常会在施工区域附近设置安全围栏,以便提醒路人注意电力防护,目的是保证工作人员安全,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高压设备区域造成危险。
[0003]如中国专利CN208044776U所公开的快速拆装围栏及电子围栏,其提供的快速拆装围栏中所述监测器监测到人员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智能报警器开启或关闭,通过监测器监测到人员靠近,智能报警器接收到监测器的监测信号发出报警,通过快装结构能够将监测器快速拆装在围栏杆上,具有便于移动和组装的优点,然而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安全围栏设置在户外,容易因外力、风力过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围栏倾倒,倾倒后地面上的物体容易刮花用于监测的设备,造成监测器用的摄像头损坏,影响后续的使用和监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解决了由于安全围栏设置在户外,容易因外力、风力过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围栏倾倒,倾倒后地面上的物体容易刮花用于监测的设备,造成监测器用的摄像头损坏,影响后续的使用和监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包括围栏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块,所述围栏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防护装置,所述固定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人像摄像头;所述防护装置包括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外壁套接有套环一,所述套环一的外壁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一,所述套环一的外壁下侧连接有扇形齿轮框,所述固定壳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远离转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与扇形齿轮框远离套环一的一侧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中心轴的外壁套接有套环二,且套环二与套环一相邻布置,所述套环二的外壁下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下侧内壁与齿轮二相互啮合,所述套环二的外壁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二,所述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的上侧面分别设置有海绵垫板,所述固定壳的顶部开设有与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相适配的通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连接底壳,所述连接底壳的底部与围栏本体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壳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
有环形滑块,所述环形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顶部与固定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外壁与连接底壳的顶部外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底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外壁与环形齿轮的内壁相互啮合。在保护人像摄像头的同时,底部通过转动装置带动人像摄像头转动,使其监控范围更广,监控效果更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壳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和转动电机之间信号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语音报警提示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围栏本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人体感应装置,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无线信号接收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感应装置和人像摄像头分别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无线信号接收器信号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块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加固栓,所述围栏本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栏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栏杆远离围栏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栏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
[001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通过设定转动电机,当安全围栏整体因外力或者户外风力过大而倾倒时,转动电机启动并带动齿轮一转动,当齿轮一转动时,方便带动与其啮合的扇形齿轮框同时转动,从而使套环一和防护板一同时转动,而齿轮二与齿轮一同步转动,方便带动齿轮环转动,从而使套环二和防护板二同时转动,防护板一和防护板二同时转动,相互靠近至与人像摄像头贴合,且海绵垫板将其包裹,能够缓冲围栏整体倾倒时产生的冲击力,起到对人像摄像头的安全防护作用,防止其碎裂损坏,能够更好的进行人像监控,当围栏倾倒时,人像摄像头方便将监测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上,方便及时预警。
[0014]2、通过驱动电机运行时带动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转动时方便带动与其啮合的环形齿轮转动,则滑动板随着环形齿轮转动时沿着连接底壳的外壁滑动,转动时更加稳定,且底部的环形滑块沿着环形槽的内壁滑动,使得环形齿轮和滑动板的转动更加稳定,即滑动板顶部的固定壳转动更加稳定,方便人像摄像头旋转摄像,监控范围大,监控效果更好。
[0015]3、通过设置加固栓,能够提高围栏本体放置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连接组件连接固定连接环,从而起到依次连接围栏本体的作用,形成半封闭式的遮挡结构,且方便搬运组装,组装后围栏本体用于在进行电力抢修过程中提醒路人注意电力防护,通过人体感应装置感应到围栏附近有人靠近时,与人像摄像头同步将监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后,语音报警提示模块方便及时播报语音提示,以达到警示路人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围栏本体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围栏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方向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围栏本体1、基块2、栏杆3、连接块4、连接环5、人体感应装置6、转动装置7、连接底壳701、环形槽702、环形滑块703、环形齿轮704、滑动板705、驱动电机706、小齿轮707、固定壳8、防护装置9、中心轴901、套环一902、防护板一903、扇形齿轮框904、转动电机905、电机轴906、齿轮一907、齿轮二908、套环二909、齿轮环910、防护板二911、海绵垫板912、连接组件10、人像摄像头11、控制器12、无线信号接收器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实施例1。
[0020]参见图1

图5,本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包括围栏本体1,围栏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块2,围栏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7,转动装置7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包括围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基块(2),所述围栏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装置(7),所述转动装置(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壳(8),所述固定壳(8)的内部设置有防护装置(9),所述固定壳(8)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人像摄像头(11);所述防护装置(9)包括中心轴(901),所述中心轴(901)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壳(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901)的外壁套接有套环一(902),所述套环一(902)的外壁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一(903),所述套环一(902)的外壁下侧连接有扇形齿轮框(904),所述固定壳(8)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905),所述转动电机(90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电机轴(906),所述电机轴(906)远离转动电机(9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907),所述齿轮一(907)与扇形齿轮框(904)远离套环一(902)的一侧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一(90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二(908),所述中心轴(901)的外壁套接有套环二(909),且套环二(909)与套环一(902)相邻布置,所述套环二(909)的外壁下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环(910),所述齿轮环(910)的下侧内壁与齿轮二(908)相互啮合,所述套环二(909)的外壁侧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二(911),所述防护板一(903)和防护板二(911)的上侧面分别设置有海绵垫板(912),所述固定壳(8)的顶部开设有与防护板一(903)和防护板二(911)相适配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力维修现场用安全围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7)包括连接底壳(701),所述连接底壳(701)的底部与围栏本体(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壳(701)的底部内壁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锋锋马汝坡刘赞张广水张晓乐吕文博蔡佳然崔秋飞
申请(专利权)人:电力工业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