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及轮胎压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95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及轮胎压路机,包括摇摆架、摇摆安装架、双头转向油缸、回转支承和转向立柱;所述摇摆架通过销轴与摇摆安装架连接,摇摆架的一端通过右回转支承与右转向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左回转支承与左转向立柱连接;所述双头转向油缸通过螺栓组件横向安装在所述摇摆架的一侧,双头转向油缸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右转向立柱、左转向立柱连接。该前轮转向结构包括摇摆架、摇摆安装架、双头转向油缸、回转支承和转向立柱,整体结构布置紧凑,能实现双轴同步转向,每个两轮组独立转向,同时转向立柱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转向油缸避免承受径向力,仅发挥轴向推拉力,增加了前轮转向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前轮转向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前轮转向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及轮胎压路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及轮胎压路机,属于压路机转向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轮胎压路机多为前轮转向、后轮驱动,而前轮转向结构多为前轮整排轮胎整体转向,转弯半径大,同时前轮整排转向需要占用较大的整机空间,轮胎压路机通常为保证足够的配重空间,会使轮胎压路机的轴距加大,对转向灵活性、成本、运输等均不利。
[0003]现有技术为实现分组转向,用一个单头活塞液压缸控制一组轮胎,再用连杆将两个轮组连接,实现两个轮组同时转向,该结构较复杂,维修保养不方便,同时会占用较多的整机空间;另有,摆动支架和转向立柱连接方式采用轴套和轴头,在轮胎压路机长时间工作状态下,轴头和轴套持续摩擦,轴径表面受到轴套挤压力和复合机械力的作用,出现永久性变形直至轴套磨损,容易造成压路机转向失灵,且不易修复;还有的前轮分组转向结构,转向油缸输出端通过销轴固定连接,不能避免结构件焊接误差造成的油缸径向受力,容易造成油缸密封件磨损,导致转向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前轮转向结构,结构布置紧凑,能实现双轴同步转向。
[000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安装该前轮转向结构的轮胎压路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包括摇摆架、摇摆安装架、双头转向油缸、回转支承和转向立柱;
[0007]所述摇摆架通过销轴一与摇摆安装架连接,摇摆架的一端通过右回转支承与右转向立柱连接,另一端通过左回转支承与左转向立柱连接;所述双头转向油缸通过螺栓组件横向安装在所述摇摆架的一侧,双头转向油缸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右转向立柱、左转向立柱连接。
[0008]作为改进,所述右回转支承和左回转支承的外圈均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所述摇摆架上,右回转支承的内圈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所述右转向立柱上,左回转支承的内圈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所述左转向立柱上。
[0009]作为改进,所述双头转向油缸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连接板、销轴二和关节轴承与转向立柱连接。
[0010]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板为带双孔的平板,连接板的两个孔中分别安装关节轴承,其中一个孔通过销轴二、关节轴承与双头转向油缸连接,另一个孔通过销轴二、关节轴承与转向立柱连接。
[0011]最后,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轮胎压路机,所述轮胎压路机上安装有所述的前轮转向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将两轮组旋转立柱由传统的轴头和轴套连接,改为采用回转支承连接,两轮组旋转立柱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解决轴头弯曲变形和轴套之间的摩擦问题。同时,采用回转支承的旋转立柱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整机空间利用率和维修保养性更高。
[0014]2、将传统的采用单头液压缸和连杆组件并用实现两个两轮组同时转向的方式,改为采用双头转向油缸,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可靠性高,解决了单头液压缸和连杆组件并用的方式存在的结构复杂、占用整机空间、不方便拆装等问题。
[0015]3、将传统的转向油缸输出端通过销轴固定连接的方式,改为采用关节轴承连接,关节轴承是球面滑动轴承,运动时内球面和外球面可以在任意角度旋转摆动,可以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能避免结构件焊接误差造成的油缸径向受力,避免油缸密封件磨损,提高寿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摇摆架与转向立柱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右转向立柱为例);
[0019]图4为本技术中转向油缸与转向立柱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以右转向立柱为例);
[0020]图中:1、摇摆架,2、销轴一,3、摇摆安装架,4、双头转向油缸,5、连接板,6、右回转支承,7、右转向立柱,8、左转向立柱,9、螺栓组件,10、关节轴承,11、销轴二,12、左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包括摇摆架1、摇摆安装架3、双头转向油缸4、回转支承和转向立柱;
[0025]所述摇摆架1通过销轴一2与摇摆安装架3连接,摇摆安装架3固定在机身车架上,摇摆架1可围绕销轴一2上下摆动;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摇摆架1的右下端通过右回转支承6与右转向立柱7固定连接,其
左下端通过左回转支承12与左转向立柱8固定连接,采用回转支承连接,两轮组旋转立柱可以同时承受较大的轴向、径向负荷和倾覆力矩,解决轴头弯曲变形和轴套之间的摩擦问题;
[0027]所述双头转向油缸4通过螺栓组件9(包括螺栓、螺母等)横向安装在所述摇摆架1的一侧,双头转向油缸4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右转向立柱7、左转向立柱8连接,采用双头转向油缸4,结构紧凑、拆装方便、可靠性高,解决了单头液压缸和连杆组件并用的方式存在的结构复杂、占用整机空间、不方便拆装等问题。
[0028]作为实施例的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右回转支承6和左回转支承12的外圈均通过螺栓组件9固定在所述摇摆架1上,右回转支承6的内圈通过螺栓组件9固定在所述右转向立柱 7上,左回转支承12的内圈通过螺栓组件9固定在所述左转向立柱8上。
[0029]作为实施例的改进,如图4所示,所述双头转向油缸4的输出端分别通过连接板5、销轴二11和关节轴承10与转向立柱连接。
[0030]具体的,所述连接板5为带双孔的平板,连接板5的两个孔中分别安装关节轴承10,其中一个孔通过销轴二11、关节轴承10与双头转向油缸4连接,另一个孔通过销轴二11、关节轴承10与转向立柱连接。由于关节轴承10能承受径向负荷、轴向负荷或径向、轴向同时存在的联合负荷,故本技术的前轮转向结构,可以弥补焊接结构件尺寸误差及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误差等,在转向油缸运转时,施加的推力和拉力可以通过连接板5传递给转向立柱,而不会使转向油缸承受径向的反作用力,避免油缸密封件磨损,提高了寿命和可靠性。
[0031]最后,本技术还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摇摆架(1)、摇摆安装架(3)、双头转向油缸(4)、回转支承和转向立柱;所述摇摆架(1)通过销轴一(2)与摇摆安装架(3)连接,摇摆架(1)的一端通过右回转支承(6)与右转向立柱(7)连接,另一端通过左回转支承(12)与左转向立柱(8)连接;所述双头转向油缸(4)通过螺栓组件(9)横向安装在所述摇摆架(1)的一侧,双头转向油缸(4)的两输出端分别与右转向立柱(7)、左转向立柱(8)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轮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回转支承(6)和左回转支承(12)的外圈均通过螺栓组件(9)固定在所述摇摆架(1)上,右回转支承(6)的内圈通过螺栓组件(9)固定在所述右转向立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欢张世创王厚栋江奎峰罗希年韩昱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