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85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端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储液杯、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杯底部中间的隔液管、设置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螺纹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储液杯内部的挤压筒、连接于所述挤压筒顶部且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螺纹筒、位于所述储液杯底部的启动组件,所述储液杯下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储液杯内部设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将位于所述隔液管外的所述储液杯内底面与所述软管连通,位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所述储液杯底面向下形成有螺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液组件可以自动启动磁力搅拌机的加液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饱和溶液法制作β

环糊精(β

CD)包合物方法为:首先配制β

CD的饱和水溶液,之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把客体分子的溶液缓慢的加入其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保持连续不断的搅拌数小时进行包合反应,之后将其放置在低温的条件下使不溶性的包合物析出。通过抽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包合物粉末。
[0003]现有的实验装置中,如果要在搅拌时加热,通常使用底座能够加热的搅拌机,或者只是用搅拌机进行搅拌,额外在实验容器中插入加热棒进行加热。在该实验中,加液时需要常温,而包合反应要在60℃的条件下反应,因此若使用上述的实验装置,实验者需要时刻观察加液漏斗内的客体溶液是否添加完成,之后手动再开启加液功能,而实验需要进行多次上述操作,十分繁琐,且容易分散实验者注意力。
[0004]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解决在溶液调配时需要手动开启加液功能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包括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端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储液杯、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杯底部中间的隔液管、设置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螺纹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储液杯内部的挤压筒、连接于所述挤压筒顶部且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螺纹筒、位于所述储液杯底部的启动组件,所述储液杯下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储液杯内部设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将位于所述隔液管外的所述储液杯内底面与所述软管连通,位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所述储液杯底面向下形成有螺杆孔,所述螺纹杆底端穿过所述螺杆孔底面延伸至所述底座内部,且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储液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孔与所述储液杯转动连接,所述隔液管顶端向内形成有与所述螺纹筒对应的第一螺筒孔,所述第一螺筒孔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挤压筒下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下侧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挤压块的内壁与外壁分别与所述隔液管外壁和所述储液杯内壁贴合,所述螺纹筒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卡块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螺纹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导电筒,所述导电筒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孔内上侧的第二弹性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孔内下侧的第三弹性件和位于所述底座内部的继电器,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均由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继电器内设置有动触点、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所述动触点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所述常开触点与驱动器电连接,所述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
线,所述连接线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常闭触点与加热棒电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下端面向上凹陷。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筒顶部向外形成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螺纹筒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筒顶端向内形成有与所述螺纹筒对应的第二螺筒孔,所述第二螺筒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第一滑槽顶端向内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卡块对应的第二滑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液装置一侧的设置有磁力搅拌机,所述磁力搅拌机上侧设置有双颈烧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双颈烧瓶包括瓶身、设置于所述瓶身上侧的主瓶口和设置于所述主瓶口一侧的侧瓶口,所述软管和所述加热棒分别通过所述侧瓶口和所述主瓶口伸入所述瓶身内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储液杯用于存放客体溶液,此时继电器未接通电源,继电器的动触点与常开触点接触,驱动器得电旋转,由于第一卡块和第一滑槽的卡合,限制住螺纹筒无法旋转,螺纹杆和螺纹筒发生相对旋转,通过螺纹杆和螺纹筒的螺纹配合,螺纹筒向下移动,螺纹筒通过挤压筒带动挤压块挤压客体溶液从出液孔流入软管并从软管另一端流出,达到加液效果,当导电筒进入螺杆孔后,在下移过程中会依次接触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当导电筒接触第三弹性件时,导电筒便导通了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之间的电路,继电器接通电源,继电器的动触点与常开触点分离,并接触常闭触点驱动器失电,停止工作,而加热棒得电,开始加热,达到在加液结束后,自动进行加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加液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加液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加液装置的加液状态部分剖视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加液装置的加热状态部分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启动组件的电路示意图;
[00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2]1、加液装置;11、底座;111、连接线;112、加热棒;12、储液杯;
[0023]121、软管;122、出液孔;123、螺杆孔;13、隔液管;131、第一螺筒孔;
[0024]132、第一卡块;14、螺纹杆;141、驱动器;15、挤压筒;151、挤压板;
[0025]152、挤压块;153、第二螺筒孔;154、第二卡块;16、螺纹筒;161、支撑板;162、第一弹性件;163、第一滑槽;164、第二滑槽;165、导电筒;17、启动组件;171、第二弹性件;172、第三弹性件;173、继电器;1731、动触点;1732、常开触点;1733、常闭触点;
[0026]2、磁力搅拌机;
[0027]3、双颈烧瓶;31、瓶身;32、主瓶口;33、侧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包括加液装置1、位于加液装置1一侧的磁力搅拌机2和位于磁力搅拌机2上侧的双颈烧瓶3,加液装置1包括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底座11、固定安装在底座11上端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储液杯12、固定安装于储液杯12底部中间的隔液管13、设置于隔液管13内部的螺纹杆14、滑动连接于储液杯12内部的挤压筒15、滑动连接于挤压筒15顶部且与螺纹杆14对应的螺纹筒16、位于储液杯12底部的启动组件17。
[0030]储液杯12下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软管121,储液杯12内部设置有出液孔122,出液孔122将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液功能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端向上开口的圆筒状的储液杯、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液杯底部中间的隔液管、设置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螺纹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储液杯内部的挤压筒、连接于所述挤压筒顶部且与所述螺纹杆对应的螺纹筒、位于所述储液杯底部的启动组件,所述储液杯下侧外壁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储液杯内部设置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将位于所述隔液管外的所述储液杯内底面与所述软管连通,位于所述隔液管内部的所述储液杯底面向下形成有螺杆孔,所述螺纹杆底端穿过所述螺杆孔底面延伸至所述底座内部,且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储液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孔与所述储液杯转动连接,所述隔液管顶端向内形成有与所述螺纹筒对应的第一螺筒孔,所述第一螺筒孔内壁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设置的数量不少于一个,所述挤压筒下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下侧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挤压块的内壁与外壁分别与所述隔液管外壁和所述储液杯内壁贴合,所述螺纹筒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卡块对应的第一滑槽,所述螺纹筒下端固定安装有导电筒,所述导电筒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启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孔内上侧的第二弹性件、固定安装于所述螺杆孔内下侧的第三弹性件和位于所述底座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燕郭红彦王亚男张贝贝唐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联合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