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56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软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氯丁橡胶内层,所述氯丁橡胶内层的外部设有尼龙增强编织网布,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的外部设有金属增强层,所述金属增强层的外部设有若干阻燃条,所述阻燃条呈螺旋状缠绕包裹于所述金属增强层的外部,所述阻燃条的外部设有复合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金属增强层与所述氯丁橡胶内层之间设置尼龙增强编织网布提高了所述氯丁橡胶内层内部的强度,同时避免在铺设所述金属增强层时对所述氯丁橡胶内层照成损伤,通过用耐弯折性较好的尼龙纤维布打底,并在其外部铺设石英纤维或玻璃纤维等阻燃材料编织成型,这样的铺设方式工艺简单,实施方便且平整度高。整度高。整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软管
,具体是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压软管,大多由橡胶内层和橡胶外层以及间隔设置在橡胶内外层之间的加固层构成,并且为了使得软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往往间隔设有三层以上的加固筋(钢丝),但是多层钢丝的堆叠嵌入工艺繁琐,且成型后不同钢丝圈之间的偏移量较大,同轴度不够,工艺上的不佳实施导致良品率不高,加工成本增加,并且由于第一圈钢丝层直接作用在内圈中钢丝之间的变形应力直接作用于内圈,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反复弯折软管将导致钢丝对内圈不断的磨损,且无法形成均匀的支撑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包括氯丁橡胶内层,所述氯丁橡胶内层的外部设有尼龙增强编织网布,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的外部设有金属增强层,所述金属增强层的外部设有若干阻燃条,所述阻燃条呈螺旋状缠绕包裹于所述金属增强层的外部,所述阻燃条的外部设有复合外层。
[0006]优选的,所述金属增强层包括设置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外部的第一氯丁橡胶层,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一钢线丝,所述第一钢线丝的外部设有第二氯丁橡胶层,所述第二氯丁橡胶层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二钢线丝,所述第二钢线丝与所述第一钢线丝的旋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钢线丝的外部设有第三氯丁橡胶层,所述阻燃条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相抵,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的内壁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相抵。
[0007]优选的,所述阻燃条包括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的外侧设有第一树脂胶合层,所述第一树脂胶合层的外侧设有石英纤维编织层,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相抵,所述石英纤维编织层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树脂胶合层,所述第二树脂胶合层的外侧壁与所述复合外层的内壁相抵且胶合。
[0008]优选的,所述阻燃条包括第二尼龙纤维编织层,所述第二尼龙纤维编织层的外侧设有第三树脂胶合层,所述第三树脂胶合层的外侧设有玻璃纤维编织层,所述玻璃纤维编织层的外侧壁设有第四树脂胶合层,所述第四树脂胶合层的外侧壁与所述复合外层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尼龙纤维编织层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相抵。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线丝包括至少三根第一钢单丝,所述第一钢单丝互相捻合成线形,所述第一钢单丝的外表面设有镀锌涂层,所述第二钢线丝包括至少三根第二钢单丝,所述第二钢单丝互相捻合成线形,所述第二钢单丝的外表面设有所述镀锌涂层。
[0010]优选的,所述复合外层包括耐臭氧橡胶内圈,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的外部设有耐磨橡胶外圈,所述耐磨橡胶外圈与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同轴,所述耐磨橡胶外圈与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之间设有结构孔,所述结构孔以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的轴线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1]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所述金属增强层与所述氯丁橡胶内层之间设置尼龙增强编织网布提高了所述氯丁橡胶内层内部的强度,同时避免在铺设所述金属增强层时对所述氯丁橡胶内层照成损伤,通过用耐弯折性较好的尼龙纤维布打底,并在其外部铺设石英纤维或玻璃纤维等阻燃材料编织成型,这样的铺设方式工艺简单,实施方便且平整度高,通过将若干钢丝捻合成线后再缠绕于管体上,能提高单层的增强强度,这样可减少钢丝的铺设层数,使得加工工艺更精简高效,提高了良品率,通过所述耐磨橡胶外圈及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的外内层设计提高管体外部耐磨度的同时,提高管体的耐臭氧性能,并且由于所述结构孔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耐臭氧橡胶内圈不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直接接触和磨损。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中复合外层的水平截面全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阻燃条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阻燃条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中第一钢线丝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图1中第二钢线丝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复合外层;11、阻燃条;12、金属增强层;13、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4、氯丁橡胶内层;15、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6、第一树脂胶合层;17、石英纤维编织层;18、第二树脂胶合层;19、第二尼龙纤维编织层;20、第三树脂胶合层;21、玻璃纤维编织层;22、第四树脂胶合层;23、第一钢单丝;24、镀锌涂层;25、结构孔;26、第一氯丁橡胶层;27、第一钢线丝;28、第二氯丁橡胶层;29、第二钢线丝;30、第三氯丁橡胶层;31、第二钢单丝;34、耐臭氧橡胶内圈;35、耐磨橡胶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22]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包括氯丁橡胶内层14,所述氯丁橡胶内层14的外部设有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的外部设有金属增强层12,所述金属增强层12的外部设有若干阻燃条11,所述阻燃条11呈螺旋状缠绕包裹于所述金属增强层12的外部,所述阻燃条11的外部设有复合外层10,通过在所述金属增强层12与所述氯丁橡胶内层14之间设置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提高了所述氯丁橡胶内层14内部的强度,同时避免在铺设所述金属增强层12时对所述氯丁橡胶内层14照成损伤。
[0023]优选的,所述金属增强层12包括设置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外部的第一氯丁橡胶层26,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26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一钢线丝27,所述第一钢线丝27的外部设有第二氯丁橡胶层28,所述第二氯丁橡胶层28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二钢线丝29,所述第二钢线丝29与所述第一钢线丝27的旋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钢线丝29的外部设有第三氯丁橡胶层30,所述阻燃条11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30相抵,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26的内壁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相抵。
[0024]优选的,所述阻燃条11包括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的外侧设有第一树脂胶合层16,所述第一树脂胶合层16的外侧设有石英纤维编织层17,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30相抵,所述石英纤维编织层17的外侧壁设有第二树脂胶合层18,所述第二树脂胶合层18的外侧壁与所述复合外层10的内壁相抵且胶合。
[0025]优选的,所述阻燃条11包括第二尼龙纤维编织层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氯丁橡胶内层(14),所述氯丁橡胶内层(14)的外部设有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的外部设有金属增强层(12),所述金属增强层(12)的外部设有若干阻燃条(11),所述阻燃条(11)呈螺旋状缠绕包裹于所述金属增强层(12)的外部,所述阻燃条(11)的外部设有复合外层(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增强层(12)包括设置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外部的第一氯丁橡胶层(26),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26)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一钢线丝(27),所述第一钢线丝(27)的外部设有第二氯丁橡胶层(28),所述第二氯丁橡胶层(28)的外部螺旋缠绕设有若干根第二钢线丝(29),所述第二钢线丝(29)与所述第一钢线丝(27)的旋绕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钢线丝(29)的外部设有第三氯丁橡胶层(30),所述阻燃条(11)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30)相抵,所述第一氯丁橡胶层(26)的内壁与所述尼龙增强编织网布(13)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条(11)包括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的外侧设有第一树脂胶合层(16),所述第一树脂胶合层(16)的外侧设有石英纤维编织层(17),所述第一尼龙纤维编织层(15)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氯丁橡胶层(30)相抵,所述石英纤维编织层(17)的外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锋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同兴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