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41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直流降压电路、控制器、和充放电开关,通过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降压电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降压为低压直流电;控制器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连接,以对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进行降压控制;充放电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将所述低压直流电控制输出,为锂电池组充电或控制所述锂电池组放放电。这样,通过插头或连接线直接与市电交流电连接,即可为电瓶车的锂电池组充电,减少电源充电器的使用。从而减少充电器不匹配而导致无法充电,甚至出现将锂电池组烧坏的情况发生。坏的情况发生。坏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充电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瓶车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出行工具,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使用。锂离子电池组更是以重量轻、循环寿命长、低温度放电性能好、续航能力强、充电时间短、大电流放电不影响循环寿命等优点,正在迅速取代铅酸电池组被电动车所使用。
[0003]现有的动力锂电池组通常锂电池组和充电器相分离的分式。锂电池组的充电通常采用与之相匹配的充电器来为锂电池组充电。不同型号锂电池组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充电器来为其充电。当采用不匹配的充电器来为锂电池组充电时,可能会由于充电电压不匹配而导致无法充电,甚至出现将锂电池组烧坏的情况。
[0004]另外,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锂电池一旦发生短路,轻则起火,重则爆炸。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汽车因为动力需求高,所以包含了多个锂电池组,其中在进行锂电池组充电工作时,通常充电电流相对较大,这样就容易出现电压电流过高,超出最大工作值,从而出现短路、过压过流等现象,且对电路的元器件进行损坏,甚至起火或爆炸。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在通过市电交流电为锂电池组充电出现异常时,快速关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电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包括:
[0007]交直流转换模块,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0008]直流降压电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降压为低压直流电;
[0009]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连接,以对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进行降压控制;
[0010]充放电开关,所述充放电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将所述低压直流电控制输出,为锂电池组充电或控制所述锂电池组放放电。
[001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
[0012]MOS管Q1,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正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0013]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
[0014]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输出
所述低压直流电;
[0015]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
[0016]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锂电池组连接,以对所述锂电池组进行充电电压检测。
[0017]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0018]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正端连接;
[0019]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
[0020]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放电开关包括:
[0021]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放电控制端连接;
[0022]MOS管Q3,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
[0023]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充电过流保护电路,所述充电过流保护电路用于充电回路的过流保护;
[0024]所述充电过流保护电路包括:
[0025]过流检测电阻RS1,所述MOS管Q4通过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其中,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
[0026]运放U4,所述运放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所述一端连接;
[0027]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供电电源P+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0028]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0029]稳压器D6,所述稳压器D6的阴极与所述运放U4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D6与参考地连接;
[0030]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5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还与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以在检测充电回路短路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将所述MOS管Q3截止。
[0031]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放电过流保护电路,所述放电过流保护电路用于放电回路的过流保护;
[0032]所述放电过流保护电路包括:
[0033]运放U3,所述运放U3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0034]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供电电源P+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0035]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3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
端与参考地连接;
[0036]稳压器D1,所述稳压器D1的阴极与所述运放U3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D1与参考地连接;
[0037]三极管Q5,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1与上拉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与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以在放电回路短路时,输出低电平信号,将所述MOS管Q4截止。
[0038]进一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过温保护电路,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用于对充放电回路进行过温保护;
[0039]所述过温保护电路包括:
[0040]电阻R7,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供电电源VT连接;
[0041]热敏电阻RT1,所述热敏电阻RT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
[0042]运放U2,所述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7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0043]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直流转换模块,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降压电路,所述直流降压电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直流电降压为低压直流电;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连接,以对所述直流降压电路进行降压控制;充放电开关,所述充放电开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在所述控制器的作用下,将所述低压直流电控制输出,为锂电池组充电或控制所述锂电池组放放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降压电路包括:MOS管Q1,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正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所述MOS管Q2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电感L1,所述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输出所述低压直流电;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锂电池组连接,以对所述锂电池组进行充电电压检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正端连接;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开关包括:MOS管Q4,所述MOS管Q4的源极与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所述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放电控制端连接;MOS管Q3,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与所述交直流转换模块的直流电负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过流保护电路,所述充电过流保护电路用于充电回路的过流保护;所述充电过流保护电路包括:过流检测电阻RS1,所述MOS管Q4通过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其中,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一端与所述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组的负端连接;运放U4,所述运放U4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过流检测电阻RS1的所述一端连接;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供电电源P+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9,所述电阻R9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8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
参考地连接;稳压器D6,所述稳压器D6的阴极与所述运放U4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器D6与参考地连接;三极管Q8,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凌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