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810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包括:两个箱体组件,其通过多个第一铰链形成铰链连接,使得任一箱体组件均可以绕第一铰链翻转;其中,所述每个箱体组件包括:箱体,由4个侧板和1个顶板焊接形成,且具有一中空内腔;安装孔分别开设于箱体顶板的四角;多个支撑机构,固定焊接于所述箱体的内腔角落处;至少一个扶手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支撑机构连接;两块翻板,每块翻板通过多个第二铰链与每个箱体连接有第一铰链的相对一侧形成铰链连接;箱体组件和翻板均处于打开状态下,翻板与箱体的顶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救援渡板放置在救援列车和故障列车之间,形成救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疏散乘客快、稳定性高等优势。性高等优势。性高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救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

技术介绍

[0002]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是上海第一条使用第三轨方式受电线路,其与其他地铁列车不同,因第三轨方式受电而未配置车头安全疏散梯,因此目前采用邻线开行接驳列车疏散方式,以尽快疏散迫停于区间地铁列车上的乘客。当采用第三轨方式受电线路的轨道交通列车因故障而停留在两站台之间时,其疏散乘客的流程如下:由行车调度员指挥邻线救援列车开行到与故障列车平行的位置停车。司机将对应两车客室门之间,将全部乘客从故障列车引导至检修平台,再转移到救援列车上。救援列车运行回车站疏散乘客。
[0003]由于乘客需要从故障列车转移到救援列车上,在转移疏散乘客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风险:(1)由于检修平台为U型梁结构,其与列车之间存在空隙且列车地板平面比检修平台高,所以乘客在故障车至检修平台、从检修平台至救援车的移动过程中存在跌落线路的风险。(2)检修平台中间存在缝隙,乘客疏散时有绊倒、跌落线路的风险。(3)列车在疏散过程中,两列车开启第一扇车门转移乘客,下方安装有集电靴(第三轨)。从缝隙中跌落线路的乘客存在触电风险。(4)存在老、弱、病、残、孕等乘客难以通过检修平台疏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疏散乘客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包含:两个箱体组件,其通过多个第一铰链形成铰链连接,使得任一箱体组件均可以绕第一铰链翻转,可形成打开或闭合状态;其中,所述每个箱体组件包括:箱体,由4个侧板和1个顶板焊接形成,且具有一中空内腔;安装孔分别开设于箱体顶板的四角;多个支撑机构,固定焊接于所述箱体的内腔角落处;至少一个扶手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支撑机构连接;两块翻板,每块翻板通过多个第二铰链与每个箱体连接有第一铰链的相对一侧形成铰链连接,使得翻板可形成打开或折叠状态;箱体组件和翻板均处于打开状态下,翻板与箱体的顶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救援渡板放置在救援列车和故障列车之间,形成救援通道。
[0006]其中,所述每个扶手机构包括:第一扶手挡管,由至少一根第一空心挡管和至少两根与第一空心挡管垂直的第一立柱焊接形成;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设有开口,该第一立柱在穿过箱体顶板上的安装孔后,通过开口与支撑机构连接。
[0007]其中,每个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第二扶手挡管,由一根第二空心挡管形成,或由至少两根第二空心挡管和一根与第二空心挡管垂直的第二立柱焊接形成,且第二空心挡管的直径小于第一空心挡管的直径。
[0008]其中,所述第一空心挡管一端设有开口,且每根所述第一空心挡管设有开口的一端均贯穿焊接在同一根第一立柱上,使第二空心挡管能插入第一空心挡管。
[0009]其中,每个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嵌入式弹簧销,设置于第一扶手挡管中的任一第一空心挡管的内部;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空心挡管上开设有卡槽,该卡槽所在的第二空心挡管与嵌入式弹簧销所在的第一空心挡管相对应;当第二空心挡管插入第一空心挡管时,所述嵌入式弹簧销与卡槽对准后,嵌入式弹簧销自动弹出与卡槽锁住,固定第一扶手挡管和第二扶手挡管。
[0010]其中,每个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多个移动滚轮,其固定设置于每个箱体的其中一个侧板上,便于救援渡板的移动;多个拉手,固定设置于每个箱体的与设置有移动滚轮的侧板的相对侧板上,便于救援渡板的移动;多根内衬铝方管,以网格状分别固定焊接在箱体的顶板和侧板上,且位于箱体的内腔内,用于支撑箱体。
[0011]其中,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箱体内腔角落处的内衬铝方管上;圆柱形支座,其顶端为锥形导向结构,底端与支撑板顶面焊接固定,且与安装孔对齐;第一扶手挡管的第一立柱可以通过锥形导向准确插入圆柱形支座,使扶手机构和支撑机构连接。
[0012]其中,所述两个箱体组件未使用第一铰链连接的侧板之间设置有锁扣,所述翻板与箱体的侧板之间也设置有锁扣,在两个箱体处于闭合状态时,以及翻板处于折叠状态时起到固定作用。
[0013]其中,所述翻板处于打开状态时,其顶端为有一定斜角坡度的斜面结构,可减小其与车厢连接处的台阶落差。
[0014]其中,所述箱体组件处于闭合状态下,形成一封闭腔体,所述第一扶手挡管、第二扶手挡管在未使用时,固定存放于箱体的内腔中;且箱体的内腔中还配置有绳索和布基胶带,所述绳索用于绑定救援列车扶手、救援渡板的扶手机构以及故障列车扶手,防止救援渡板移动;所述布基胶带,用于固定捆绑第二扶手挡管上的绳索,防止绳索在第二立柱上滑动。
[0015]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速疏散乘客时,可以及时搭设于故障车和检修平台,检修平台和救援车之间,使得乘客能够安全快速地从故障列车进入到救援车上,避免乘客跌落线路,进而造成乘客的摔伤,影响疏散效率;(2)本技术设置有稳固的扶手,便于老、弱病、残、孕乘客抓握和防护围栏的作用,有效防止了乘客跌落风险;(3)本技术的连接车厢翻板顶端台阶设计为有一定斜角坡度的斜面结构,使得台阶落差大为改善,使得老人及小孩不易绊倒,轮椅及拉杆箱等更加容易平缓通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的三维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的结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的结构侧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附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予以详细说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箱体组件,其通过多个第一铰链(21)形成铰链连接,使得任一箱体组件均可以绕第一铰链(21)翻转,可形成打开或闭合状态;其中,所述每个箱体组件包括:箱体(1),由4个侧板和1个顶板焊接形成,且具有一中空内腔;安装孔(3)分别开设于箱体(1)顶板的四角;多个支撑机构,固定焊接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角落处;至少一个扶手机构,通过所述安装孔(3)与支撑机构连接;两块翻板(6),每块翻板(6)通过多个第二铰链(22)与每个箱体(1)连接有第一铰链(21)的相对一侧形成铰链连接,使得翻板(6)可形成打开或折叠状态;箱体组件和翻板(6)均处于打开状态下,翻板(6)与箱体(1)的顶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救援渡板放置在救援列车和故障列车之间,形成救援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扶手机构包括:第一扶手挡管(8),由至少一根第一空心挡管(801)和至少两根与第一空心挡管(801)垂直的第一立柱(802)焊接形成;所述第一立柱(802)的下端设有开口,该第一立柱(802)在穿过箱体(1)顶板上的安装孔(3)后,通过开口与支撑机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第二扶手挡管(9),由一根第二空心挡管(901)形成,或由至少两根第二空心挡管(901)和一根与第二空心挡管(901)垂直的第二立柱(902)焊接形成,且第二空心挡管(901)的直径小于第一空心挡管(801)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挡管(801)一端设有开口,且每根所述第一空心挡管(801)设有开口的一端均贯穿焊接在同一根第一立柱(802)上,使第二空心挡管(901)能插入第一空心挡管(80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高架区间U型梁救援渡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扶手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嵌入式弹簧销(10),设置于第一扶手挡管(8)中的任一第一空心挡管(801)的内部;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空心挡管(901)上开设有卡槽(903),该卡槽(903)所在的第二空心挡管(901)与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平徐佳俊刘齐山何张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