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8025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涉及桥梁减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用于夹持预应力束的夹持构件,夹持构件两端对称安装若干第一配合部,支撑板固定有与第一配合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通过连接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部件易生锈、疲劳损坏的问题,便于更换部件,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波纹钢腹板组合梁设计中,底板常布置体外预应力钢束,形成预应力体系。为了减小钢束在结构自振及桥面移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振动,降低预应力损失,同时避免因过大振动引起钢束疲劳损伤等系列问题,需对体外预应力钢束设置减震装置。
[0003]波纹钢腹板组合梁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下雨等原因混凝土底板处于潮湿环境,现有体外预应力束减震装置的预埋件顶部、螺杆底部及两者焊接处薄弱位置容易生锈、产生疲劳破坏。例如,CN205688384U公开了一种连续梁体外预应力减振预埋装置,预埋钢板相对两侧分别竖立安装一组支架,两组支架之间通过索夹安装固定体外预应力钢束;其支架端部折弯,焊接于预埋钢板表面。
[0004]上述方案支架与预埋钢板焊接,不易更换部件,且安装后高度不易调节;打开索夹时需要调节两侧的螺母,操作比较麻烦;同时焊接处位于箱梁以上,容易生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能够解决部件易生锈、疲劳损坏的问题,便于更换部件,延长使用寿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板、用于夹持预应力束的夹持构件,夹持构件两端对称安装若干第一配合部,支撑板固定有与第一配合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通过连接构件相连。/>[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连接构件与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通过螺纹配合。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采用套筒结构,连接构件采用螺杆。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内部螺纹旋向相反。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螺杆的两端安装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螺杆轴向安装固定螺母。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设有弹性垫层。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连接端对应设置开口,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开口内转动连接锁紧件。
[0016]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锁紧件包括锁杆和沿锁杆轴向安装的调节螺母。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技术采用套筒、螺杆及螺母等形式连接固定,可拆卸、高度可调,便于构
件发生损坏时进行更换性,安装操作过程简单,适用性强。
[0019](2)本技术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锁紧件连接,固定预应力束时操作步骤少,仅需拧紧锁杆上的调节螺母即可;同样在后续预应力束换束时,拧松调节螺母即可,松解紧固过程简便。
[0020](3)本技术通过将第二配合部与支撑板焊接,支撑板预埋至混凝土底板内部,解决了预埋钢板顶部及焊缝薄弱位置生锈、疲劳破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二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持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支撑板,2、第二配合部,3、调节螺母,4、固定螺母,5、第一配合部,6、第一夹持部,7、第二夹持部,8、轴承,9、锁杆,10、弹性垫层,11、连接构件,12、混凝土底板,13、预应力束,1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板1、夹持构件,夹持构件用于夹持预应力束13,夹持构件与支撑板1之间通过多组连接组件相连。
[0029]具体的,夹持构件两端(沿预应力束13径向)相对于预应力束13对称安装连接组件,夹持构件每一端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组件;当夹持构件同一端设置多个连接组件时,连接组件沿预应力束13轴向间隔布置。
[0030]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构件11、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第一配合部5与夹持构件固定,第二配合部2与支撑板1垂直固定,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之间通过连接构件11相连;其中,连接构件11与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为螺纹配合,以通过调节连接构件11改变夹持部件的高度。
[0031]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11采用螺杆,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采用内部设有螺纹的套筒结构,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的螺纹旋向相反,例如第二配合部2采用正丝套筒,第一配合部5采用反丝套筒。
[0032]为了方便调节螺杆,螺杆的中心位置与固定螺母4焊接固定,通过旋转固定螺母4带动螺杆旋转,从而改变螺杆旋入套筒的长度。本实施例减震装置高度调节限值,由第一配合部5和第二配合部2内螺纹段长度决定,可根据需求确定。
[0033]螺杆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安装调节螺母3,通过转动调节螺母3实现锁紧。
[0034]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为矩形钢板,例如Q235钢材;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其他金属材质。
[0035]第二配合部2焊接在支撑板1上表面,在混凝土底板12浇筑前,将固定有第二配合部2的支撑板1预埋至设计位置,同时做好第二配合部2的防护措施,防止浇筑过程混凝土洒落套筒孔眼。
[0036]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相对安装,二者之间形成预应力束13的夹持空间;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的夹持面形状与预应力束13相适应。
[00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采用金属夹片,例如Q345钢材。
[0038]为了保持夹持稳定,并增强减振效果,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的夹持面设置弹性垫层10,例如橡胶层。本实施例的弹性垫层10为弧形结构,以适应预应力束13形状。
[0039]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的一端转动连接,例如通过轴承8连接,以形成转动端;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即连接端;第一夹持部6和第二夹持部7的连接端通过锁紧件相连,锁紧件安装于第一夹持部6或第二夹持部7上。
[0040]在本实施例中,锁紧件与第二夹持部7相连,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用于夹持预应力束的夹持构件,夹持构件两端对称安装若干第一配合部,支撑板固定有与第一配合部对应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通过连接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与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通过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采用套筒结构,连接构件采用螺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内部螺纹旋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束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两端安装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的调节螺母。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涛李鹏飞汪荣绣曹淋淋张宝祥赵君委王运航邵则燊杨坤祝鑫睿魏超张水涛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