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飞行器及其涵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94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45
一种涵道飞行器及其涵道,涵道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0)、涵道(20)和动力组件(30),涵道(20)与机身(10)连接,涵道(20)包括至少一个涵道筒(21),涵道筒(21)包括硬质件(211)和与硬质件(211)连接的软质件(212),动力组件(30)与机身(10)连接,动力组件(30)至少部分设于涵道筒(21)的内侧,动力组件(30)与涵道筒(21)配合提供气动升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涵道飞行器(100),通过设置涵道筒(21)由硬质件(211)和软质件(212)结合组成,采用密度较小的软质件(212),可以有效降低涵道(20)的重量,提高系统的力效,延长续航时间。此外,当软质件(212)位于硬质件(211)的外侧时,软质件(212)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涵道飞行器及其涵道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尤其涉及涵道飞行器及其涵道。

技术介绍

[0002]涵道飞行器由于桨叶不会暴露在外面,桨叶旋转时不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造成伤害,而且涵道对提升动力系统力效、延长续航时间长和缩小噪声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涵道的重量大,由涵道带来的性能收益不足以弥补涵道的重量所导致的续航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涵道飞行器及其涵道。
[000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涵道飞行器,包括机身、涵道和动力组件,所述涵道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涵道包括:
[0005]至少一个涵道筒,所述涵道筒的侧壁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连接的软质件;
[0006]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涵道筒的围合成的腔体内侧,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涵道筒配合提供气动升力。
[0007]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涵道,包括:
[0008]至少一个涵道筒,所述涵道筒内部用于安装旋转风扇,以和所述涵道筒的内部共同产生气动升力;
[0009]其中,所述涵道筒的侧壁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连接的软质件。
[0010]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涵道飞行器,通过设置涵道筒由硬质件和软质件结合组成,通过采用密度较小的软质件,可以有效降低涵道的重量,以提高系统的力效,延长续航时间。此外,当软质件位于硬质件的外侧时,软质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撞和减振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和动力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和动力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和动力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和动力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硬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1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涵道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软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8]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9]如图1和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涵道飞行器100,提出的涵道飞行器100包括机身10、涵道20和动力组件30,涵道20与机身10连接,涵道20包括至少一个涵道筒21,涵道筒21的侧壁包括硬质件211和与硬质件211连接的软质件212。动力组件30与机身10连接,动力组件30至少部分设于涵道筒21的围合成的腔体内侧,动力组件30与涵道筒21配合提供气动升力。
[0030]其中,动力组件30与机身10连接至少包括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如图2所示,涵道筒21与机身10连接,动力组件30通过连接件40与机身10连接,连接件40远离机身10的一端位于涵道筒21的底部或顶部,动力组件30安装于连接件40,动力组件30至少部分设于涵道筒21围合成的腔体内。另一种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涵道筒21与机身10连接,涵道筒21围合成的腔体设有支撑件50,动力组件30安装于支撑件50,也即,动力组件30通过支撑件50和涵道筒21与机身10实现连接,动力组件30至少部分位于涵道筒21围合成的腔体。可选地,支撑件50可以是设于涵道筒21的内侧壁,也可以是设于涵道筒21的外侧壁,示例性地,支撑件50设于涵道筒21的外侧壁时,支撑件50位于涵道筒21的顶部或底部,支撑件50包括多个支爪,多个支爪延伸至与涵道筒21的顶部或底部连接,动力组件30安装于支撑件50的中部。此处的顶部和底部是相对于涵道飞行器100的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而言的。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涵道20飞行器,通过设置涵道筒21的侧壁由硬质件211和软质件212结合组成,通过采用密度较小的软质件212,可以有效降低涵道20的重量,以提高系统的力效,延长续航时间。此外,当软质件212位于硬质件211的外侧壁时,软质件212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撞和减振的作用。
[0032]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涵道20包括四个涵道筒21,四个涵道筒21形成四周分布结构。示例性地,四个涵道筒21包括第一涵道筒21a、第二涵道筒21b、第三涵道筒21c和第四涵道筒21d,第一涵道筒21a与第二涵道筒21b相切并连接,第二涵道筒21b与第三涵道筒21c相切并连接,第三涵道筒21c与第四涵道筒21d相切并连接,第四涵道筒21d与第一涵道筒21a相切并连接,如此,两两连接形成所述的四周分布结构。当然,第一涵道筒21a和第二涵道筒21b之间、第二涵道筒21b和第三涵道筒21c之间、第三涵道筒21c和第四涵道筒21d之间、第四涵道筒21d和第一涵道筒21a之间不局限于设置为相切并连接,两两之间间隔设置也是可以的,只要第一涵道筒21a、第二涵道筒21b、第三涵道筒21c和第四涵道筒21d分布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以形成所述的四周分布结构即可。可选地,机身10设于四个涵道筒21的顶部并位于四个涵道筒21围合形成的区域内,避免机身10对涵道筒21的产生的气流形成阻挡。当然,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机身10部分超过四个涵道筒21围合形成的区域也是可以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涵道和动力组件,所述涵道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涵道包括:至少一个涵道筒,所述涵道筒的侧壁包括硬质件和与所述硬质件连接的软质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涵道筒的围合成的腔体内侧,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涵道筒配合提供气动升力;所述涵道飞行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身的拍摄装置和/或定位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螺旋桨,所述涵道筒靠近所述螺旋桨的内环结构为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硬质件;或/及,沿所述涵道筒的径向方向,所述软质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硬质件的厚度;或/及,所述硬质件呈环形,所述软质件设于所述硬质件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的外侧壁和/或内侧壁设有多个筋条,所述筋条嵌于所述软质件内;和/或,所述软质件设于所述硬质件的外侧壁,在靠近所述腔体的上部,所述硬质件沿所述腔体的外侧延伸,在靠近所述腔体的底部,所述硬质件沿所述腔体的外侧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沿所述硬质件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筋条沿所述硬质件的周向间隔排布;或者,所述筋条沿所述硬质件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筋条沿所述硬质件的轴向间隔排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件采用二次注塑或镶嵌注塑或粘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硬质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硬质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呈环形,所述软质件为内部具有收容槽的弧形结构或环形结构,所述软质件的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所述软质件通过所述开口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硬质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呈环形,所述软质件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整个所述硬质件的外表面;或者,所述软质件呈环形,所述硬质件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于整个所述软质件的外表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包括四个涵道筒,所述四个涵道筒形成四周分布结构;或/及,所述硬质件为采用塑胶、金属、木材、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硬质件;或/及,所述软质件为采用发泡材料制成的软质件;或/及,所述硬质件呈环形,所述软质件为设于所述硬质件内侧壁和/或外侧壁的气囊或液体囊;或/及,所述涵道筒包括一中轴线,所述涵道筒的筒壁在第一截面的截面形状为翼型,所述翼型的中弧线朝向所述中轴线凸出,其中,所述第一截面经过所述中轴线;或/及,所述涵道筒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口径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或/及,所述涵道筒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涵道筒的外径从所述进风端朝向所述出风端逐
渐减小;或/及,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螺旋桨,所述涵道筒围合成的腔体壁与所述螺旋桨的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宇李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