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84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包括箱体、滚轮和控制台,滚轮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控制台安装在箱体上,箱体的底部依次连接有安装块、第三电机、转盘和传感器阵列,传感器阵列安装在转盘的侧面,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薄膜压力传感器,第三电机驱动连接转盘;箱体的前端设有摄像头,第三电机、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均连接控制台;控制台根据传感器阵列,采集接触回弹压力检测结果,通过摄像头获取凹槽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方便、使用高效、可靠性高等优点。可靠性高等优点。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无砟轨道限位凹槽质量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对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及列车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不同地势及环境,我国设计了不同种类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来满足运输需求;单元式无砟轨道由于结构稳定、安全性高、造价相对较低等优势在我国新建线路上被大量铺设。
[0003]单元式无砟轨道中轨道板(道床板)与梁体之间传力的主要结构是限位凹槽与凸台;经过现场调研发现,限位凹槽结构施工中受到混凝土水化热影响,在养护措施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开裂、掉块等结构病害;同时过早脱模或脱模措施不当会使限位凹槽产生初始结构形变,使得凸台与凹槽间受力不均,在后期列车及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结构破坏;使得轨道板产生纵横向位移;大大影响轨道结构安全。
[0004]目前限位凹槽施工质量监测主要依靠安全质量监测人员的目测,不但常常发生漏检和误检的情况,而且费时费力,主观性强,不利于客观评估轨道结构安全且限位凹槽的完备性数据不能被很好的记录与保存;为取代人工目测,实现自动化的限位凹槽质量测量,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能方便、高效、准确地实现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限位凹槽施工质量监测主要依靠安全质量监测人员的目测,费时费力,主观性强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便、高效、准确地实现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包括箱体、滚轮和控制台,所述滚轮设置在箱体的底部,所述控制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的底部依次连接有安装块、第三电机、转盘和传感器阵列,所述传感器阵列安装在所述转盘的侧面,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多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盘;所述箱体的前端设有摄像头,所述第三电机、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均连接所述控制台。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块通过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弹簧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毛刷。
[0009]箱体下端的毛刷在第三电机和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对下端轨道表面进行旋转清理,弹簧可以使得毛刷可以紧贴地面,遇到凹陷处同样可以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方便更有效的检测。
[0010]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连接有摄像头驱动组件,该摄像头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转动柱、转动块、第一电机和安装板,所述箱体的前端内部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电机
安装在该第三安装槽内,所述转动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转动柱上,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块,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转动块远离所述转动柱的一端,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连接所述控制台。
[0011]第一电机驱动转动块转动,实现摄像机的角度转变。摄像头在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可以在全方位的空间内进行拍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前端表面设有第一灯体,所述箱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第二灯体,所述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均连接所述控制台。
[0013]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可以在提供照明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小车还设有除杂装置,该除杂装置安装在箱体内侧,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箱体的一侧外部设有可转动的转动门,所述通孔正对所述除杂装置的吸入端,所述转动门正对所述除杂装置的杂物排放端,所述除杂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台。
[0015]除杂装置可以通过通孔将箱体下端凹槽里的杂物吸入,打开转动门可以对杂物进行收集处理。
[0016]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顶板,该顶板的上端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顶板的底部通过多个支架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所述控制台。
[0017]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有效的对箱体进行遮阳处理,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带动装置内其他用电装置的运转。
[0018]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后端设有手柄。手柄方便使用者推动箱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自驱动滚轮,所述滚轮连接所述控制台。
[00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台包括控制板、电机驱动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稳压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板分别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无线网络模块和稳压电源模块。
[002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为整个智能小车供电的电池。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本技术通过智能小车,通过底部设置的传感器阵列,实现对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的接触回弹压力感知,通过摄像头采集限位凹槽的的图像,实现限位凹槽的图像感知,使用方便、高效。
[0024](2)本技术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有效的对箱体进行遮阳处理,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带动装置内其他用电装置的运转,箱体下端的毛刷在第三电机和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对下端轨道表面进行旋转清理,弹簧可以使得毛刷可以紧贴地面,遇到凹陷处同样可以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方便更有效的检测。
[0025](3)本技术设置的除杂装置可以通过通孔将箱体下端检测表面的杂物吸入,打开转动门可以对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0026](4)本技术在箱体外侧设置的第一灯体和第二灯体可以在提供照明效果,为图片采集提供充足的光源,避免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因光照和阴影等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较差。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
车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的主视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的仰视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的侧视示意图;
[0032]图中,1、箱体,2、手柄,3、控制台,4、第一电机,5、摄像头,6、安装板,7、转动块,8、第一灯体,9、转动柱,10、第二灯体,11、第二安装槽,12、滚轮,13、第三安装槽,14、第二电机,15、转盘,16、毛刷,17、安装块,18、通孔,19、转动门,20、除杂装置,21、凹槽,22、弹簧,23、第一安装槽,24、第三电机,25、顶板,26、支架、27、太阳能电池板,28、传感器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包括箱体(1)、滚轮(12)和控制台(3),所述滚轮(12)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所述控制台(3)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依次连接有安装块(17)、第三电机(24)、转盘(15)和传感器阵列(28),所述传感器阵列(28)安装在所述转盘(15)的侧面,所述传感器阵列(28)包括多个薄膜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机(24)驱动连接所述转盘(15);所述箱体(1)的前端设有摄像头(5),所述第三电机(24)、传感器阵列(28)和摄像头(5)均连接所述控制台(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7)通过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弹簧(22)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转盘(15)的底部设有毛刷(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5)连接有摄像头(5)驱动组件,该摄像头(5)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4)、转动柱(9)、转动块(7)、第一电机(4)和安装板(6),所述箱体(1)的前端内部设有第三安装槽(13),所述第二电机(14)安装在该第三安装槽(13)内,所述转动柱(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4)的驱动端、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7),所述第一电机(4)安装在转动柱(9)上,并驱动连接所述转动块(7),所述安装板(6)连接在所述转动块(7)远离所述转动柱(9)的一端,所述摄像头(5)安装在所述安装板(6)上,所述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14)均连接所述控制台(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砟轨道限位凹槽状态感知的智能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刚余飞萨塔冯伍卫凡王健赵泽旭李俊奇吴梦笛兰才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