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62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包括警示主体、探测主体和处理控制器,所述警示主体包括警示灯和显示屏,所述探测主体包括雷达,所述警示灯和显示屏安装在路口上方或道路上方的警示区域,所述探测主体安装在路口中心上方或道路中心上方,所述显示屏和雷达分别与处理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警示灯与处理控制器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解决了传统红绿灯警示效果不好,无法提前预警的问题。无法提前预警的问题。无法提前预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安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

技术介绍

[0002]十字路口交通事故很常见,通常设置红绿灯、标线、摄像拍照等多种警示措施仍难以避免,主要原因是路口固有的非直行车道大部分都在驾驶员的视线之外,而视线外及远处目标的观察和判断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视线外目标的突然出现易造成判断和操作失误,若未专注驾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0003]现有的红绿灯的使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拥堵,同时为交通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红绿灯的警示效果有限,仅仅只能根据设定的时间进行道路通行的引导,而无法实现对路口车流量的探测及识别,且无法实现对路口视线外非正常目标的甄别,以及无法对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可疑目标提前发出预警,因此,路口交通事故很难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令人痛心且由来已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包括警示主体、探测主体和处理控制器,所述警示主体包括警示灯和显示屏,所述探测主体包括雷达,所述警示灯和显示屏安装在路口上方或道路上方的警示区域,所述探测主体安装在路口中心上方或道路中心上方,所述显示屏和雷达分别与处理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警示灯与处理控制器之间电连接。
[0007]本技术方案中的雷达用于路面周向探测包括车、行人等目标的位置、方向和速度,雷达通信连接处理控制器,处理控制器对距离主车道一定范围内(半径100米左右)有可能相撞的目标信息进行鉴别分级,从而提前控制警示主体启动警示状态,从而实现防撞预警的目的。
[0008]此外,现有红绿灯转换时间固定,特别是车流量较少的方向和时段,绿行车道无车仍需等待较长时间,通行效率欠佳。本技术方案中警示灯、显示屏和雷达的结合,雷达作为核心部件,探测各方向车流量,颠覆传统交通红绿灯固定的转换时间,绿灯车道无车提前转换,绿灯时长随车流量及时改变,红绿灯转换时间从数秒至百秒可自调整,绿灯转换时长随车流量自动调整优化,提高通行效率,缩短路口等候时间,车少时段为先驶来的车辆提前转换绿灯,可称迎宾模式,夜间和车少时间段迎宾模式为主要工作模式,迎宾模式是红绿灯的进步,通过雷达探测是实现迎宾模式的关键,结合处理控制器对接收数据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警示主体的分级启动,展现不同的警示效果,本智能红绿灯转换时间随车流量随时改变,能够高效管理路口的交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为微波雷达。微波雷达采用毫米波段微波雷达,白天、夜里、大雾、大雨天气均有较好的探测准确度,被誉为全天候雷达。
[0010]进一步的,所述警示主体和微波雷达根据路口道路的数量进行适应性的数量匹配设计,所述警示主体和微波雷达都正对道路路口。采用微波雷达,十字路口需要四个方向各有一个微波雷达,从而实现360度探测路面机动车、非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等目标情况。相同的,十字路口需要四个方向分别设置警示主体,从而对四个路口的行人、车辆都能够达到警示作用。
[0011]进一步的,为了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警示效果,所述警示灯包括红绿灯和/或警灯。红绿灯和警灯同时使用时警示效果更好,但在一些已有红绿灯的路口,可以只设置警灯,而无需再重复设置红绿灯,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0012]进一步的,为了精简结构设计,减轻设备重量,所述红绿灯采用三灯红绿灯或单灯红绿灯。
[0013]进一步的,为了提升警示效果,还包括声音警示装置,所述声音警示装置与处理控制器电连接。声音警示装置能够通过报警鸣笛、语音等实现更好的警示效果。
[0014]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警示效果,所述声音警示装置包括警笛。
[0015]处理控制器对距离主车道一定范围内(半径100米左右)有可能相撞的目标信息进行鉴别分级,提前控制警灯、警笛及显示屏显示文字,从听觉、视觉组合实现防撞预警的目的。
[0016]进一步的,所述雷达为激光雷达,所述警示主体根据路口道路的数量进行适应性的数量匹配设计,所述警示主体正对道路路口。
[0017]具体的,激光雷达可以选择能够360度旋转扫描的激光雷达或定向激光雷达,当采用可360度旋转扫描的激光雷达时,即便是在多路口设置,也只需一个此种360度旋转扫描的激光雷达;当采用定向激光雷达时,定向激光雷达需要根据路口道路的数量进行适应性的数量匹配设计,且定向激光雷达正对道路路口。也就是,在十字路口,定向激光雷达则需要选择四个,一个路口一个。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夜里、大雾、大雨天气情况下,微波雷达的探测准确度要优于激光雷达。可以根据环境情况及设计成本进行适应性的选择采用微波雷达还是激光雷达设计。
[0019]雷达及处理控制器对视线外目标的提前发现和处理是防撞预警的关键,十字路口固有的非直行车道大部分都在视线之外,而视线外及远处目标的观察和判断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视线外目标的突然出现易造成判断、操作失误,若因未专注驾驶、交规执行欠佳等原因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0020]本设计,由于警示主体根据路口道路的数量进行适应性的数量匹配设计,具体,如路口为十字路口,则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警灯、显示屏都是四面的,显示屏可以选择户外高亮度LED点阵显示屏,用于车道目标的实时显示、文字预警、红绿灯信号转换倒计时,显示状态、故障、交规提醒、信息等文本提示。
[0021]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还包括安装结构,多个警示主体集成在安装结构上,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悬架,所述悬架上设有便于安装固定的四个拉丝固定孔。
[0022]进一步的,为了有效利用现有交通设施且保证探测效果,所述警示主体和雷达安
装在路边灯杆的横杆上,所述雷达设置在路边灯杆的横杆上靠近道路中心的一端。
[0023]需要说明的是,以十字路口为例,四个方向四个路边灯杆,每个路边灯杆的横杆安装雷达、显示屏、红绿灯、警灯,其中一个路边灯杆装有处理控制器、警笛即可,雷达的位置在路边灯杆的横杆上靠近道路中心的一端。
[0024]本技术的探测主体也可以由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分别与可视感知装置进行组合设置,从而达到更好的识别探测效果,可视感知装置为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图像识别智能摄像头。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中的雷达用于路面周向探测包括车、行人等目标的位置、方向和速度,雷达通信连接处理控制器,处理控制器对距离主车道一定范围内(半径100米左右)有可能相撞的目标信息进行鉴别分级,从而提前控制警示主体启动警示状态,从而实现防撞预警的目的。
[0026]此外,现有红绿灯转换时间固定,特别是车流量较少的方向和时段,绿行车道无车仍需等待较长时间,通行效率欠佳。本技术方案中警示灯、显示屏和雷达的结合,雷达作为核心部件,探测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警示主体、探测主体和处理控制器(3),所述警示主体包括警示灯和显示屏(1),所述探测主体包括雷达(2),所述警示灯和显示屏(1)安装在路口上方或道路上方的警示区域,所述探测主体安装在路口中心上方或道路中心上方,所述显示屏(1)和雷达(2)分别与处理控制器(3)通信连接,所述警示灯与处理控制器(3)之间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2)为微波雷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主体和微波雷达根据路口道路的数量进行适应性的数量匹配设计,所述警示主体和微波雷达都正对道路路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能红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包括红绿灯(4)和/或警灯(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交通事故防撞预警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新乡市亚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