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46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3
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包括依次相接的炉排、炉膛和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接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炉排与炉膛之间有折焰角,以形成烟气回流,所述折焰角上部接二次风进行补氧,使得烟气中的可燃物充分燃尽;所述折焰角上位于二次风入口下方布置有再循环喷口;所述再循环喷口与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相接获取再循环烟气,通过调整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局部呈缺氧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NOx原始排放低、系统可靠性高、改造方便等优点。改造方便等优点。改造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城镇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加,各种难以及时处理的工业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已对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供热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垃圾焚烧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被焚烧的物质变为无害和最大限度减容,减少新污染物质产生,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处理最大优点是减量效果好,使焚烧废物体积和重量减少90%以上。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用于供热,使城市垃圾成为新能源,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可获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对于垃圾焚烧炉,焚烧烟气需要进行脱酸、脱硝、除尘等方可集中排放。现行环保标准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分别为100mg/m3,300mg/m3(小时均值)(基准氧含量11%)GB18485

2014。采用的环保设施一般为SNCR+半干法脱酸塔+活性炭+布袋除尘器。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标准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分别为35mg/m3,100mg/m3(小时均值),同时对氨逃逸提出了要求,采用氨法脱硝、氨法脱硫工艺的垃圾焚烧废气氨逃逸浓度不高于8毫克/立方米,因此新建垃圾电厂亦有部分增加SCR脱硝装置。经对调研、测试、分析,目前大部分垃圾锅炉烟气有如下特点:炉膛温度波动大,炉膛温度波动范围850~990℃,导致NOx原始排放波动大;脱硝控制难以实时跟踪,导致投入还原剂过量,因此氨逃逸偏高,难以实现NOx与氨逃逸同时达到标准,同时还原剂耗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具有NOx原始排放低、系统可靠性高、改造方便等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包括依次相接的炉排、炉膛和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接烟气净化装置;
[0007]所述炉排与炉膛之间有折焰角,以形成烟气回流,所述折焰角上部接二次风进行补氧,使得烟气中的可燃物充分燃尽;所述折焰角上位于二次风入口下方布置有再循环喷口;所述再循环喷口与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相接获取再循环烟气,通过调整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局部呈缺氧环境。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排用于承接垃圾并组织初步燃烧,其斜向布置,出入口均在顶端,炉排下方布置一次风室,由一次风机供风,一次风通过一次风室进到炉排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垃圾初步燃烧。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用于组织烟气再次燃烧并燃尽,其竖向布置,底端通过折焰角与所述炉排的出口连接,烟气在其中折返数次后通过顶端出口接余热锅炉。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余热锅炉用于回收利用烟气热量,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包括
脱酸塔和除尘器,烟气经余热锅炉换热后依次进入脱酸塔、除尘器进行脱酸、除尘,除尘器的出口接引风机,引风机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接烟囱,另一路接所述再循环喷口。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焰角为一段斜向管路。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与再循环喷口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再循环一次门、再循环风机和再循环二次门,用于控制再循环系统投切以及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调整。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与再循环喷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仪表,仪表的监测对象包括再循环烟气的温度、压力和流量。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再循环喷口布置于炉膛前后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引风机出口的洁净烟气,通过再循环风机直接送至炉膛,整体烟温高于酸露点,避免了烟气凝结导致的腐蚀,系统可靠性高;再循环喷口布置在二次风口下方,可以更有效的形成局部缺氧环境,NOx原始排放较低;本系统可以是新建锅炉配套实施,也可以在检修中改造实施,改造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工艺示意图。
[0017]其中:1、炉排2、炉膛3、余热锅炉4、脱酸塔5、除尘器6、烟囱7、引风机8、再循环一次门9、仪表10、再循环风机11、二次风机12、一次风机13、再循环二次门14、再循环喷口15、一次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0019]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包括依次相接的炉排1、炉膛2和余热锅炉3。
[0020]炉排1用于承接垃圾并组织初步燃烧。在本实施例中,其斜向布置,出入口均在顶端,入口水平。炉排1下方布置一次风室15,由一次风机12供风,一次风通过一次风室15进到炉排1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垃圾初步燃烧。一次风室15的供风竖直向上。
[0021]炉膛2用于组织烟气再次燃烧并燃尽,其主体竖向布置,底端通过折焰角16与炉排1的出口连接,烟气在其中折返数次后通过顶端出口接余热锅炉3。
[0022]余热锅炉3用于回收利用烟气热量,其烟气出口接烟气净化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烟气净化装置主要包括脱酸塔4和除尘器5,烟气经余热锅炉3换热后依次进入脱酸塔4、除尘器5进行脱酸、除尘。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炉排1与炉膛2之间的折焰角16形成烟气回流。并在折焰角16上部位置接二次风进行补氧,使得烟气中的可燃物充分燃尽。示例地,折焰角16为一段斜向管路。另外,在折焰角16上位于二次风入口下方布置再循环喷口14,再循环喷口14具体可布置于炉膛前后墙,再循环喷口14与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相接获取再循环烟气,通过调整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局部(即折焰角16区域)呈缺氧环境。
[00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除尘器5的出口接引风机7,引风机7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接烟囱6,出除尘器5的洁净烟气在引风机7的作用下,进入烟囱6并排至大气,另一路接再
循环喷口14,引风机7出来的洁净烟气的另一部分,通过再循环喷口14送入炉内,通过调整再循环烟气量来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局部呈缺氧环境,降低NOx原始生成量。并在与再循环喷口14的连接管路即再循环烟气管路上依次设置再循环一次门8、再循环风机10和再循环二次门13,以控制再循环系统投切以及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调整,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也可以通过再循环风机10出力进行调整。示例地,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为再循环烟气量与锅炉总烟气量的比值,范围为0~25%。锅炉总烟气量即锅炉满负荷烟气量。进一步地,在再循环烟气管路上还可设置仪表9,仪表9的监测对象包括再循环烟气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用于监测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6]以垃圾炉排炉为例,采用本技术烟气再循环工艺,将引风机出来的洁净烟气抽取一部分,由再循环风机通过布置于二次风口下方的再循环喷口送入炉内,通过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接的炉排(1)、炉膛(2)和余热锅炉(3);所述余热锅炉(3)的烟气出口接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炉排(1)与炉膛(2)之间有折焰角(16),以形成烟气回流,所述折焰角(16)上部接二次风进行补氧,使得烟气中的可燃物充分燃尽;所述折焰角(16)上位于二次风入口下方布置有再循环喷口(14);所述再循环喷口(14)与所述烟气净化装置的出口相接获取再循环烟气,通过调整再循环烟气投入比例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局部呈缺氧环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1)用于承接垃圾并组织初步燃烧,其斜向布置,出入口均在顶端,炉排(1)下方布置一次风室(15),由一次风机(12)供风,一次风通过一次风室(15)进到炉排(1)组织燃烧环境,使得垃圾初步燃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烟气再循环的垃圾炉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2)用于组织烟气再次燃烧并燃尽,其竖向布置,底端通过折焰角(16)与所述炉排(1)的出口连接,烟气在其中折返数次后通过顶端出口接余热锅炉(3)。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鑫刘冬任伟峰赵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全中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