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733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所述散热装置本体外壁的前端中心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一侧的中心开设有电机固定腔,所述电机固定腔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吸热腔室,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一侧中心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电机固定腔相对应的降温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吸热腔室中安装有两个进风格栅组件,出风格栅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和摇杆,在降温腔室中安装有两个出风格栅组件,可以在热风或者冷却风流动方向的作用下,分别形成单向流通,避免了热风在吸热腔室中发生回流和冷却风在降温腔室中发生回流,进而保证了散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提高冷凝室内的冷凝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冷凝室内的冷凝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冷凝室内的冷凝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
[0003]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机会发热,而现在大部分散热器都采用风冷散热器,即是使用散热风扇对电机表面吹,然后热量发散到机箱内或者机箱外,保证电机的温度正常。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不能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使其形成热流风,再将热流风经过降温后变成冷却风,再将冷却风吹到电机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从而造成散热效率较低,而且不利于能源的循环利用,能耗损失较大;而且在散热工作过程中,容易形成冷热风的交叉汇流,从而会影响到电机的散热效率。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不能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使其形成热流风,再将热流风经过降温后变成冷却风,再将冷却风吹到电机表面进行散热处理,从而造成散热效率较低,而且不利于能源的循环利用,能耗损失较大;而且在散热工作过程中,容易形成冷热风的交叉汇流,从而会影响到电机的散热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所述散热装置本体外壁的前端中心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用来控制散热装置本体的散热工作,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一侧的中心开设有电机固定腔,电机固定腔用来固定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腔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吸热腔室,通过吸热腔室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吸到热风管中,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一侧中心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电机固定腔相对应的降温腔室,降温腔室用来将热风管中的热风通过冷风管进行冷却后经由降温腔室吹到电机表面进行二次降温,所述散热装置本体一侧中心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降温腔室相对应的导流聚风板,导流聚风板可以保证从降温腔室中吹出的冷却风可以精准的流经电机表面,两个所述吸热腔室和降温腔室一侧的中心均嵌合有防护网,防护网可以起到防尘作用,两个所述吸热腔室内壁中心均安装有吸热扇片组件,吸热扇片组件用来将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吸入吸热腔室中,两个所述吸热腔室远离防护网的内壁中心安装有两个进风格栅组件,进风格栅组件可以对通过吸热腔室的热量风的流向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两个所述降温腔室内壁中心均安装有吹风扇片组件,
吹风扇片组件用来将经过冷风管冷却后的风通过降温腔室吹到电机的表面,两个所述降温腔室远离防护网的内壁中心安装有两个出风格栅组件,出风格栅组件可以在降温腔室中对冷却风的流向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
[0007]所述散热装置本体内壁中心开设有与吸热腔室和降温腔室相对应的冷凝室,冷凝室用来对热风管和冷风管进行冷却降温,所述冷凝室内壁中心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安装有分区控温网,分区控温网用来分隔开冷凝组件和冷风管;
[0008]两个所述吸热腔室靠近冷凝室的一侧之间通过热风管固定连接,热风管用来集中导流输送被吸热扇片组件吸入吸热腔室中的电机产生的热量,两个所述降温腔室靠近冷凝室的一侧之间通过冷风管固定连接,热风管中的热风进入到冷风管进行冷却降温后再进入两个降温腔室中,所述冷凝室远离热风管一侧的中心安装有冷凝组件,冷凝组件用来对冷凝室进行降温工作,所述冷凝室靠近冷凝组件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匀风扇,两个匀风扇可以将冷凝组件产生的冷气均匀分布在冷凝室中,保证最大的冷却降温效率;
[0009]所述散热装置本体外壁远离电机固定腔一侧的中心安装有墙板,设置墙板方便对冷凝室中的结构进行检修。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出风格栅组件均包括导风板和摇杆。
[0011]优选的,两个所述出风格栅组件内壁中心均匀转动连接有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风力的压力下可以相互形成导风口。
[0012]优选的,多个所述导风板顶部一侧的前端和后端与出风格栅组件内壁之间均通过摇杆转动连接,摇杆用来保证导风板只朝着热风的流向进行导流。
[0013]优选的,所述热风管与冷风管之间通过三通管头固定连接,这样便于热风管中的热风进入到冷风管中。
[0014]优选的,所述热风管包括两个集风嘴。
[0015]优选的,所述热风管与两个吸热腔室之间均通过集风嘴固定连接,集风嘴可以对两个吸热腔室与热风管之间进行很好的导通。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通过在散热装置本体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吸热腔室,在吸热腔室中均安装有吸热扇片组件,以及在冷凝室中安装有相应的热风管,热风管与两个吸热腔室均通过集风嘴进行连通,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被吸热扇片组件通过吸热腔室吸到热风管中,并且在冷凝室中安装的冷凝组件制冷的作用下,使得热风管的热风冷却,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散热降温处理,提高电机的工作性能;
[0018]2.本技术通过在热风管中经过冷却的热风进入到冷风管中继续降温冷却,并在两个吹风扇片组件的作用下,将冷风管中的冷却风通过降温腔室并在两个导流聚风板的作用下,将冷却风吹到电机的表面,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同时合理的利用了产生的热量,降低了能源损失,环保性更好;
[0019]3.本技术通过在吸热腔室中安装有两个进风格栅组件,出风格栅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板和摇杆,在降温腔室中安装有两个出风格栅组件,可以在热风或者冷却风流动方向的作用下,分别形成单向流通,避免了热风在吸热腔室中发生回流和冷却风在降温腔室中发生回流,避免了冷热风的交叉汇流,进而保证了散热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也能提高冷凝室内的冷凝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图;
[0022]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出风格栅组件的立体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进风格栅组件的立体图。
[0025]图中:1、散热装置本体;2、控制面板;3、电机固定腔;4、吸热腔室;5、降温腔室;6、导流聚风板;7、防护网;8、吸热扇片组件;9、进风格栅组件;10、吹风扇片组件;11、出风格栅组件;111、导风板;112、摇杆;12、冷凝室;13、分区控温网;14、热风管;141、集风嘴;15、冷风管;16、冷凝组件;17、匀风扇;18、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7]请参阅图1,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散热装置,包括散热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外壁的前端中心安装有控制面板(2),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一侧的中心开设有电机固定腔(3),所述电机固定腔(3)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吸热腔室(4),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一侧中心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电机固定腔(3)相对应的降温腔室(5),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一侧中心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降温腔室(5)相对应的导流聚风板(6),两个所述吸热腔室(4)和降温腔室(5)一侧的中心均嵌合有防护网(7),两个所述吸热腔室(4)内壁中心均安装有吸热扇片组件(8),两个所述吸热腔室(4)远离防护网(7)的内壁中心安装有两个进风格栅组件(9),两个所述降温腔室(5)内壁中心均安装有吹风扇片组件(10),两个所述降温腔室(5)远离防护网(7)的内壁中心安装有两个出风格栅组件(11);所述散热装置本体(1)内壁中心开设有与吸热腔室(4)和降温腔室(5)相对应的冷凝室(12),所述冷凝室(12)内壁中心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安装有分区控温网(13);两个所述吸热腔室(4)靠近冷凝室(12)的一侧之间通过热风管(1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降温腔室(5)靠近冷凝室(12)的一侧之间通过冷风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诚富鸿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