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727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包括穿插管,所述穿插管右端中部开有管槽,所述穿插管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右端贯穿穿插管左端中部并延伸至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柱左端中部活动穿插连接有钢丝,所述钢丝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钢丝右端贯穿第一连接柱右端中部并穿插连接有带动装置,所述带动装置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通过设置的握持装置可对黏膜下肿物进行固定,并可黏膜下肿物进行稳定牵引,避免瘤体进入腹腔,同时牵引后有利于暴露瘤体下方视野,有助于下一步的手术剥离。剥离。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黏膜下肿物位于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的肿瘤,分为有上皮性因素的和非上皮性因素的两类,病变表面光滑透亮考虑囊肿;黏膜下透黄色,病变略表浅考虑脂肪瘤或者经内分泌肿瘤,黏膜下肿物需要进行切除,黏膜下肿物在进行内镜下全层切除过程中,由于重力、胃内腹腔内压力差等的关系,容易凸向腹腔,稍有不慎会造成瘤体掉入腹腔的风险,掉入腹腔后可能引起肿瘤的种植转移所以需要进行牵引,在现有的装置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装置不能将黏膜下肿物进行固定再进行切除;2、现有的装置牵引效果不佳,在切除时还会遮挡瘤体下方视野,故此,我们推出一种新的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包括穿插管,所述穿插管右端中部开有管槽,所述穿插管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右端贯穿穿插管左端中部并延伸至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柱左端中部活动穿插连接有钢丝,所述钢丝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钢丝右端贯穿第一连接柱右端中部并穿插连接有带动装置,所述带动装置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持装置,所述握持装置右端贯穿管槽并延伸至穿插管右方。
[0006]优选的,所述握持装置包括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共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活动机构的右部共同活动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活动机构左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柱与管槽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且两个支撑块之间共同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支撑块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板,且两个活动板之间通过转轴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块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抓块,所述抓块右端上部与活动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软带,所述定位块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第二连接柱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
[0009]优选的,所述带动装置包括带动柱,所述带动柱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左部固定穿插连接有连接环,所述带动柱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带动柱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拉动柱,所述带动柱与管槽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拉动柱均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环与钢丝穿插连接在一起。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拉动钢丝,使得钢丝拉动带动装置向左位移,带动装置拉动第二连接柱移动,第二连接柱带动活动机构向左移动,活动机构的右部收缩至管槽内,通过管槽的限位,使得抓块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块通过活动板推动活动杆向左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杆推动固定板向左移动,并使固定板压缩第一弹簧,从而使得抓块和软带对黏膜下肿物进行握紧,从而可对黏膜下肿物进行牵引并固定,使得黏膜下肿物可固定后进行切除,提高了黏膜下肿物切除的稳定性;
[0013]2、钢丝在移动时会在第一连接柱和管槽内移动并拉动连接环向左位移,连接环通过固定杆拉动带动柱移动,固定杆在移动时会带动带动柱位移,使得带动柱带动拉动柱移动,同时带动柱在移动时会压制第二弹簧,使得第二弹簧收缩,从而提高了握持装置移动的稳定性,并使得装置可稳定牵引黏膜下肿物,避免遮挡瘤体下方视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的握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的活动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的带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穿插管;2、管槽;3、第一连接柱;4、钢丝;5、连接块;6、固定块;7、拉杆;8、带动装置;9、握持装置;91、第二连接柱;92、活动机构;93、固定板;94、第一弹簧;921、活动块;922、支撑块;923、定位块;924、活动板;925、活动杆;926、抓块;927、软带;81、带动柱;82、固定杆;83、连接环;84、第二弹簧;85、拉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实施例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包括穿插管1,穿插管1右端中部开有管槽2,穿插管1左
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3,第一连接柱3右端贯穿穿插管1左端中部并延伸至管槽2内,第一连接柱3左端中部活动穿插连接有钢丝4,钢丝4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固定块6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7,钢丝4右端贯穿第一连接柱3右端中部并穿插连接有带动装置8,带动装置8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持装置9,握持装置9右端贯穿管槽2并延伸至穿插管1右方。
[0026]本实施例中,握持装置9包括活动机构92,活动机构92共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活动机构92的右部共同活动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接柱91,活动机构92左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3,固定板93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4,第二连接柱91与管槽2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活动机构92包括定位块923,定位块923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922,且两个支撑块922之间共同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块921,活动块921远离支撑块922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两个活动板924,且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包括穿插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插管(1)右端中部开有管槽(2),所述穿插管(1)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3),所述第一连接柱(3)右端贯穿穿插管(1)左端中部并延伸至管槽(2)内,所述第一连接柱(3)左端中部活动穿插连接有钢丝(4),所述钢丝(4)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拉杆(7),所述钢丝(4)右端贯穿第一连接柱(3)右端中部并穿插连接有带动装置(8),所述带动装置(8)右端固定连接有握持装置(9),所述握持装置(9)右端贯穿管槽(2)并延伸至穿插管(1)右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装置(9)包括活动机构(92),所述活动机构(92)共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活动机构(92)的右部共同活动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接柱(91),所述活动机构(92)左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3),所述固定板(93)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4),所述第二连接柱(91)与管槽(2)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黏膜下肿物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机构(92)包括定位块(923),所述定位块(923)右端下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暖刘霞杨雅洁刘静桂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