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26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包括主接收器构件、骨螺钉、副接收器构件、横向旋转套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主接收器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骨螺钉,副接收器构件和横向旋转套之间设有纵向旋转锁止机构,横向旋转套开设有嵌槽,嵌槽的中心处开设有容纳骨螺钉的螺纹段纵向通过的预留孔,嵌槽内固定设有下端面齿,主接收器构件的底部固定设有与下端面齿相齿合的上端面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应用于传统的椎弓根螺钉上,使其具有双头钉的功能,主接收器和副接收器构件可以相对转动,满足双股接收棒在同一骨锚组件上不同走向,接收棒的修正或辅助调节能够以更可控制的方式进行。节能够以更可控制的方式进行。节能够以更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脊柱畸形、退变、肿瘤、创伤等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完成脊柱的三柱固定,符合脊柱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已经成为常用的脊柱内固定系统。
[0003]然而,对于严重僵硬型脊柱侧凸、休门氏后凸、三柱截骨、内固定失败翻修、需行序贯矫形手术的先天性颈胸段和腰骶段脊柱畸形等患者,基于传统椎弓根螺钉的双棒脊柱矫形技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术中上棒难度大,且术后巨大的矫正应力大大增加了内固定失败的风险。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1835436B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骨锚固装置,其包括:接收部件,用于使得棒与锚固元件连接;压力部件;及夹持环,然而该技术仅能应用于固定单个棒。该技术仅容纳固定一股细长连接元件安装,不但脊柱上固定点少,而且细长连接元件应力比较集中,持续矫正效果差。
[0005]此外,授权公开号为CN102488548B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脊柱内固定装置和内固定方法,授权公开号为CN109549696A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双槽脊柱内固定装置以及骨螺钉。前者采用双槽底座结构固定,且与骨螺钉之间不可拆卸,因此置入不便且难以根据手术情况灵活调整螺钉位置,后者仅包含双槽底座,虽然方便安装,但其无法与骨螺钉直接连接,造成内固定的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包括主接收器构件、骨螺钉、副接收器构件、横向旋转套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所述主接收器构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骨螺钉,所述副接收器构件和所述横向旋转套之间设有所述纵向旋转锁止机构,所述横向旋转套开设有嵌槽,所述横向旋转套位于所述嵌槽的中心处开设有容纳所述骨螺钉的螺纹段纵向通过的预留孔,且所述横向旋转套位于所述嵌槽内固定设有下端面齿,所述主接收器构件的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下端面齿相齿合的上端面齿。
[0008]可选的,所述纵向旋转锁止机构包括旋转座、花键轴、弹簧和压片,所述旋转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旋转套,所述花键轴贯穿旋转座后固定连接所述副接收器构件,所述花键轴的外壁上且朝远离所述副接收器构件的方向依次固定设有外花键和限位块,所述旋转座开设有与所述外花键相吻合的内花键以及容纳所述限位块轴向移动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
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压片,所述压片螺纹连接所述旋转座。
[0009]可选的,所述主接收器构件开设有容纳骨所述螺钉纵向通过的锚孔,所述主接收器构件位于所述锚孔内固定设有内锁片,所述内锁片开设有锁孔,所述骨螺钉的大头端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与所述锁孔相吻合的锁柱,且所述骨螺钉的大头端的四周开设有容纳所述内锁片纵向通过的槽口。
[0010]可选的,所述锁柱和所述槽口均设有四个,四个所述锁柱和四个所述槽口呈环形均匀交错分布。
[0011]可选的,所述嵌槽呈圆槽形,且所述嵌槽的直径大小等于主接收器构件的外缘所在的外切圆直径大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上端面齿咬合下端面齿,实现主接收器构件和副接收器构件在横向上角度固定,并通过纵向旋转锁止机构,实现主接收器构件和副接收器构件在纵向上角度固定,主接收器构件和副接收器构件可以相对横向或纵向转动,满足双股接收棒在同一骨锚组件上不同走向,接收棒的修正或辅助调节能够以更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0014]2.本技术可以分开安装主接收器构件、副接收器构件和骨螺钉,安装时主接收器构件和副接收器构件不会随着骨螺钉转动,降低安装难度,通过内锁片从槽口向上脱离,达到主接收器构件与骨螺钉可拆卸,主接收器构件和副接收器构件可以轻松脱离骨螺钉,可直接应用于传统椎弓根螺钉上,使其具有双头钉的功能;
[0015]3.本技术通过设计嵌槽的直径大小等于主接收器构件的外缘所在的外切圆直径大小,主接收器构件的底部可以完美嵌入嵌槽中,实现主接收器构件与横向旋转套精准对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主接收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骨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横向旋转套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横向旋转套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的装配图。
[0021]图中:100、主接收器构件;101、锚孔;102、内锁片;103、锁孔;104、上端面齿;200、骨螺钉;201、锁柱;202、槽口;300、副接收器构件;4、横向旋转套;401、嵌槽;402、预留孔;403、下端面齿;500、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1、旋转座;502、内花键;503、圆孔;504、花键轴;505、外花键;506、限位块;507、弹簧;508、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包括主接收器构件100、骨螺钉200、副接收器构件300、横向旋转套400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0。主接收器构件1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骨螺钉200,主接收器构件100开设有容纳骨螺钉200的螺纹段纵向通过的锚孔101,主接收器构件100位于锚孔101内一体成型有内锁片102,内锁片102开设有锁孔103,骨螺钉200的大头端的下表面一体成型有与锁孔103相吻合的锁柱201,且骨螺钉200的大头端的四周开设有容纳内锁片102纵向通过的槽口202。其中,锁柱201和槽口202均设有四个,四个锁柱201和四个槽口202呈环形均匀交错分布。
[0024]副接收器构件300和横向旋转套400之间设有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0,横向旋转套400开设有嵌槽401,嵌槽401呈圆槽形。横向旋转套400位于嵌槽401的中心处开设有容纳骨螺钉200通过的预留孔402,且横向旋转套400位于嵌槽401内一体成型有下端面齿403,主接收器构件100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与下端面齿403相齿合的上端面齿104。
[0025]本实施例中,主接收器构件100和骨螺钉200通过内锁片102和锁柱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接收器构件(100)、骨螺钉(200)、副接收器构件(300)、横向旋转套(400)和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0),所述主接收器构件(100)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骨螺钉(200),所述副接收器构件(300)和所述横向旋转套(400)之间设有所述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0),所述横向旋转套(400)开设有嵌槽(401),所述横向旋转套(400)位于所述嵌槽(401)的中心处开设有容纳所述骨螺钉(200)的螺纹段纵向通过的预留孔(402),且所述横向旋转套(400)位于所述嵌槽(401)内固定设有下端面齿(403),所述主接收器构件(100)的底部固定设有与所述下端面齿(403)相齿合的上端面齿(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融合手术用双槽骨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旋转锁止机构(500)包括旋转座(501)、花键轴(504)、弹簧(507)和压片(508),所述旋转座(50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旋转套(400),所述花键轴(504)贯穿旋转座(501)后固定连接所述副接收器构件(300),所述花键轴(504)的外壁上且朝远离所述副接收器构件(300)的方向依次固定设有外花键(505)和限位块(506),所述旋转座(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章刘臻邱勇何中秦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