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30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沉淀池主体,且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下方位置固定设置有导向网格板,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同样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左端的第二连接管,所述底板的内部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组件;溢气管,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的上端,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其连接在增压泵的上端。该沉淀池,便于排出废渣,且在使用时方便输入酸碱液对废水进行中和,同时具有改变原有的沉淀池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的特点。沉淀池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的特点。沉淀池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废液处理相关
,具体为一种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危废液处理中常需要用到沉淀池,沉淀池能够将水中絮凝物沉淀至池底,是一种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净水设备,然而,现有的废液处理用沉淀池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比如;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414811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废液的分段排液沉淀池,其包括沉淀池本体(1),所述沉淀池本体(1)的池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排水口;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排水口连接的排水装置、与所述沉淀池本体(1)下部连接的进水装置和冲洗装置、与所述沉淀池本体(1)底部连接的排泥装置。该处理废液的分段排液沉淀池,应用于含有一定杂质的液体在沉淀池本体内自然成层沉淀,沉淀物在底部排出,澄清液在中间分高度、分时间排出。由于自然层状沉淀时间长,在池壁上设置不同高度的排水口及排水装置,实现分高度、分时间排放,缩短沉淀时间,沉淀周期缩短,澄清液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得到利用;
[0004]但上述现有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不方便输入酸碱液对废水进行中和,且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沉淀池,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具有改变原有的沉淀池在使用时不方便输入酸碱液对废水进行中和,且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的特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淀池,包括:
[0007]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沉淀池主体,且沉淀池主体的内部下方位置固定设置有导向网格板,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同样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左端的第二连接管,并且第二连接管的下方设置有同样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左端的第三连接管,所述底板的内部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组件;
[0008]溢气管,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的上端,所述沉淀池主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且沉淀池主体的左端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输出管,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且第四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曝气阀,并且第四连接管的右端连接有安装在底板上端面的增压泵;
[0009]第五连接管,其连接在增压泵的上端,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右端与压滤机相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曝气阀,通过曝气阀能够调节第四连接管通向沉淀池主体内部的曝气流量,通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分别起到向沉淀池主体内部通入水、碱性中和液与酸性中和液的作用,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溢气管和输入管的内部均连接有起到流量调节作用的阀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网格板的竖截面呈从左至右倾斜向上设置。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网格板的竖截面呈从左至右倾斜向上设置,通过导向网格板能够使沉淀物向左侧滑动,进而便于通过输出管排出废物。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由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构成;
[0014]进水管,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的内部左端面并与第一连接管的右端相连接;
[0015]碱液管,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的内部左端面并与第二连接管的右端相连接;
[0016]酸液管,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的内部左端面并与第三连接管的右端相连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分别起到向沉淀池主体内通入水、碱性中和液与酸性中和液的作用。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均向沉淀池主体竖直中心线一侧倾斜向下设置,且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之间平行设置。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均向沉淀池主体竖直中心线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方便其内部积液流出。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酸液管的长度短于碱液管的长度设置。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酸液管的长度短于碱液管的长度设置,能够防止碱液管流出的碱性溶液滴落在酸液管上方。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四连接管、曝气阀和沉淀池主体,通过第四连接管的内部连接有曝气阀,通过曝气阀能够调节第四连接管通向沉淀池主体内部的曝气流量,同时增压泵起到加压作用,具有改变原有的沉淀池对废水沉淀池的曝气效果较差的特点;
[0024]2、本技术通过设置设置有第五连接管、沉淀池主体和输出管,通过导向网格板的竖截面呈从左至右倾斜向上设置,使导向网格板上端的沉淀物能够向左侧滑动,进而便于通过输出管排出废物,便于排出废渣;
[0025]3、本技术通过设置有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通过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均向沉淀池主体竖直中心线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水、碱性中和液与酸性中和液分别通过进水管、碱液管和酸液管流入沉淀池主体内部,通过酸液管的长度短于碱液管的长度设置,能够防止碱液管流出的碱性溶液滴落在酸液管上方,在使用时方便输入酸碱液对废水进行中和。
附图说明
[00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沉淀池主体与导向网格板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底板;2、沉淀池主体;3、导向网格板;4、第一连接管;5、第二连接管;6、第三连接管;7、溢气管;8、输入管;9、连接组件;901、进水管;902、碱液管;903、酸液管;10、第
四连接管;11、曝气阀;12、增压泵;13、第五连接管;14、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淀池,包括:底板1、沉淀池主体2、导向网格板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第三连接管6、溢气管7、输入管8、连接组件9、第四连接管10、曝气阀11、增压泵12、第五连接管13和输出管14;
[0034]如附图1和附图4中所示,通过输入管8向沉淀池主体2内部通入废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和第三连接管6分别起到向沉淀池主体2内部通入水、碱性中和液与酸性中和液的作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沉淀池主体(2),且沉淀池主体(2)的内部下方位置固定设置有导向网格板(3),所述沉淀池主体(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4),且第一连接管(4)的下方设置有同样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2)左端的第二连接管(5),并且第二连接管(5)的下方设置有同样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2)左端的第三连接管(6),所述底板(1)的内部左端面连接有连接组件(9);溢气管(7),其固定连接在沉淀池主体(2)的上端,所述沉淀池主体(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8),且沉淀池主体(2)的左端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输出管(14),所述沉淀池主体(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管(10),且第四连接管(10)的内部连接有曝气阀(11),并且第四连接管(10)的右端连接有安装在底板(1)上端面的增压泵(12);第五连接管(13),其连接在增压泵(12)的上端,所述第五连接管(13)的右端与压滤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龙顺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