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624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包括保护底板,所述保护底板内部活动安装有复合桥面,所述保护底板上部设置有桥板,所述桥板上部通过支柱连接有红外吸收层,所述红外吸收层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撑板,所述侧撑板上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红外吸收层上部活动设置有保护缓冲层。通过设置的抵紧弹簧对压板施加向下作用力,来增加复合桥面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设置在底板对复合桥面进行限位固定,设置的缓冲座卡接在底板内部对复合桥面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且能够在受到震动或冲击时对红外吸收层进行保护,同时通过缓冲垫减少保护缓冲层对红外吸收层的力,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使用稳定。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使用稳定。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使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非制冷红外焦平面
,具体为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红外焦平面器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稳定性高且与硅半导体工艺兼容性好等特点,使得其在医疗、夜视成像、消防以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是构成红外探测系统的核心部件。目前市场上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性能优越,但是需要在低温下工作,并且结构复杂,系统庞大,成本高昂。目前,得益于大规模硅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技术已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红外探测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而传统的微测辐射热计由单层微桥结构构成,其中红外吸收层与热敏感层同处于一个桥面,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但缺点是光吸收层与热敏感层在温度变化上同升同降,难以在降低器件热导的同时提高光吸收率,从而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通过对复合桥面进行缓冲固定,来保证复合桥面的使用稳定,同时通过缓冲垫来对保护缓冲层进行缓冲保护,使缓冲垫能更好的对红外吸收层进行保护,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包括保护底板,所述保护底板内部活动安装有复合桥面,所述保护底板下部对应复合桥面左右两侧活动安装有压板,所述复合桥面底部卡接安装在底板内部,所述保护底板上部设置有桥板,所述桥板上部通过支柱连接有红外吸收层,所述红外吸收层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撑板,所述侧撑板上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红外吸收层上部活动设置有保护缓冲层。
[0005]优选的,所述保护底板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贴合安装有抵紧弹簧,所述压板顶端与抵紧弹簧底端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复合桥面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耳,所述抵紧弹簧压板和侧耳贴合抵紧设置,所述侧耳下表面贴合设置有缓冲座,所述底板上表面对应缓冲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复合桥面和底板贴合卡接安装。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底板上表面设置有两组定位块,所述桥板左右两侧设置有L型桥腿,所述L型桥腿和定位块刻蚀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红外吸收层中心对应支柱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柱顶端卡接安装在第一通孔内部,所述红外吸收层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插块,所述侧撑板对应第一插块开设有插槽。
[0009]优选的,所述侧撑板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贯穿缓冲垫安装,保护缓冲层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插块,所述保护缓冲层左右两侧通过第二插块插接安装有贴合块。
[0010]优选的,所述贴合块中心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内螺纹管外表面贴合第二通孔内壁安装,所述内螺纹管内部活动栓接安装有锁紧螺栓。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的保护底板对复合桥面进行定位保护,通过设置的抵紧弹簧对压板施加向下作用力,来保证压板抵紧复合桥面,同时由于抵紧弹簧和压板的配合适应,来增加复合桥面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设置在底板对复合桥面进行限位固定,设置的缓冲座卡接在底板内部对复合桥面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0013]2.通过设置的桥板和支柱对红外吸收层的使用位置进行限位,保证红外吸收层整体使用的稳定性,设置的侧撑板和缓冲垫使保护缓冲层的与红外吸收层能稳定贴合,且能够在受到震动或冲击时对红外吸收层进行保护,同时通过缓冲垫减少保护缓冲层对红外吸收层的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保护底板内部结构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桥板安装拆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第一通孔和保护缓冲层整体结构拆分图。
[0018]图中:1、保护底板;2、收纳槽;3、抵紧弹簧;4、压板;5、复合桥面;6、侧耳;7、缓冲座;8、底板;9、缓冲槽;10、定位块;11、桥板;12、L型桥腿;13、支柱;14、红外吸收层;15、第一通孔;16、第一插块;17、插槽;18、侧撑板;19、缓冲垫;20、内螺纹管;21、保护缓冲层;22、第二插块;23、贴合块;24、第二通孔;25、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保护底板1,保护底板1内部活动安装有复合桥面5,保护底板1下部对应复合桥面5左右两侧活动安装有压板4,复合桥面5底部卡接安装在底板8内部,保护底板1上部设置有桥板11,桥板11上部通过支柱13连接有红外吸收层14,红外吸收层14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撑板18,侧撑板18上部设置有缓冲垫19,红外吸收层14上部活动设置有保护缓冲层21。
[0021]作为优选的,保护底板1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内部贴合安装有抵紧弹簧3,压板4顶端与抵紧弹簧3底端固定连接,开设的热对抵紧弹簧3和压板4进行限位,保证抵紧弹簧3和压板4具有足够的使用位置,设置的压板4来对侧耳6施压,使复合桥面5整体使用更加稳定。
[0022]进一步的,复合桥面5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耳6,抵紧弹簧3压板4和侧耳6贴合抵紧设置,侧耳6下表面贴合设置有缓冲座7,底板8上表面对应缓冲座7开设有缓冲槽9,复合桥面5和底板8贴合卡接安装,压板4他诶和侧耳6安装,对复合桥面5施加向下的力,使侧耳6下部设置有缓冲座7能够稳定卡接安装缓冲槽9内部,对复合桥面5起到较好缓冲减震的目的,如图2所示。
[0023]另外,保护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两组定位块10,桥板11左右两侧设置有L型桥腿12,L型桥腿12和定位块10刻蚀连接,桥板11通过L型桥腿12和定位块10的连接来确定使用位置,从而保证对红外吸收层14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
[0024]值得说明的,红外吸收层14中心对应支柱13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15,支柱13顶端卡接安装在第一通孔15内部,红外吸收层14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插块16,侧撑板18对应第一插块16开设有插槽17,开设的第一通孔15使支柱13能够稳定固定插入,使红外吸收层14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设置的第一插块16插入插槽17内部确定侧撑板18的位置。
[0025]进一步的,侧撑板18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内螺纹管20,内螺纹管20贯穿缓冲垫19安装,保护缓冲层21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插块22,保护缓冲层21左右两侧通过第二插块22插接安装有贴合块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底板(1),所述保护底板(1)内部活动安装有复合桥面(5),所述保护底板(1)下部对应复合桥面(5)左右两侧活动安装有压板(4),所述复合桥面(5)底部卡接安装在底板(8)内部,所述保护底板(1)上部设置有桥板(11),所述桥板(11)上部通过支柱(13)连接有红外吸收层(14),所述红外吸收层(14)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撑板(18),所述侧撑板(18)上部设置有缓冲垫(19),所述红外吸收层(14)上部活动设置有保护缓冲层(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底板(1)下表面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2),所述收纳槽(2)内部贴合安装有抵紧弹簧(3),所述压板(4)顶端与抵紧弹簧(3)底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受振动和冲击的双层红外焦平面微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桥面(5)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耳(6),所述抵紧弹簧(3)压板(4)和侧耳(6)贴合抵紧设置,所述侧耳(6)下表面贴合设置有缓冲座(7),所述底板(8)上表面对应缓冲座(7)开设有缓冲槽(9),所述复合桥面(5)和底板(8)贴合卡接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林黄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精鹰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