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507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沥青面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基层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为固化土底基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沥青面层使用了三层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代替传统的应用1~2层的再生混合料,采用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代替了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使用固化土层代替传统的底基层水稳或者二灰稳定碎石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全部使用新集料制备的沥青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新的砂石集料的用量不低于50%,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而且重荷载交通量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原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及荷载的需求。因而,大量的道路开始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然而在改造过程中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旧路材料,如何将旧路材料变废为宝而重新利用成为每个改造工程的重点。
[0003]厂拌热再生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合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让旧沥青路面铣刨料(RAP)得到再生利用。
[0004]现有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应用于新建工程中时,厂拌热再生混合料主要应用于中下面层,很少应用于上面层,主要以单层或者双层的方式进行应用,并且热再生混合料中的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掺量通常不超过30%;另外,沥青路面的基层(含底基层)厚度通常在56~60cm,基层的修筑需要消耗大量的砂石集料,而目前大量的砂石集料生产宕口关闭,造成市面上砂石集料供求短缺,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热再生混合料,以及对结构优化,减少砂石集料的消耗,对于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修筑过程中新的砂石集料消耗较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
[0008]沥青面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
[0009]基层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0010]底基层为固化土底基层。
[0011]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为SMA

13、SUP

13或AC

13中的任意一种沥青混合料。
[0012]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为SUP

20或AC

20沥青混合料。
[0013]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为SUP

25或AC

25沥青混合料。
[0014]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设置在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表面;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置在固化土底基层上表面。
[0015]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的厚度为4~5cm。
[0016]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厚度为6~8cm。
[0017]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厚度为8~10cm。
[0018]进一步地,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36~40cm。
[0019]进一步地,固化土底基层厚度为18~20cm。
[0020]进一步地,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与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之间、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与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之间均喷有不粘轮乳化沥青,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与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之间设置有同步碎石封层。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的沥青面层使用了三层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相对于传统的应用1~2层的再生混合料,本技术对于RAP的用量提升了30%以上,减少了沥青混合料当中新的砂石集料的使用;
[0023](2)底基层使用固化土层代替传统的底基层水稳或者二灰稳定碎石结构,底基层无须使用砂石集料即可达到结构强度,降低底基层砂石集料用量100%;
[0024](3)所采用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相比传统的使用新集料制备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减少新的砂石集料消耗量不低于40%;
[0025](4)相对于传统的全部使用新集料制备的沥青路面,本技术可以降低新的砂石集料的用量不低于50%,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标:1

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2

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3

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4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

固化土底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沥青面
层、基层和底基层。基层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底基层为固化土底基层5。
[0033]沥青面层能够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以及减少降雨以及气温变化带来的影响,并且还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0034]基层以及底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产生的垂直力和水平力,并扩散到下方的路基当中去,是路面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应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应力扩散以及抗疲劳性能。
[0035]其中,沥青面层中的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1,混合料类型为SMA

13、SUP

13或AC

13中的一种,厚度为4~5cm。
[0036]沥青面层中的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2,混合料类型为SUP

20或AC

20中的一种,厚度为6~8cm。
[0037]沥青面层中的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3,混合料类型为SUP

25或AC

25中的一种,厚度为8~10cm。
[0038]为了能更多的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沥青面层、基层和底基层;所述沥青面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所述基层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底基层为固化土底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拌热再生沥青上面层为SMA

13、SUP

13或AC

13中的任意一种沥青混合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拌热再生沥青中面层为SUP

20或AC

20沥青混合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拌热再生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拌热再生沥青下面层为SUP

25或AC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林俊涛解传凯夏宇姚林徐方王坤陈壮赵志成李尧德兰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