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60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包括路基层,所述路基层的顶部布设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的顶部布设有石棉过滤层,所述石棉过滤层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2cm,所述石棉过滤层的顶部布设有混合砂石层,所述混合砂石层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3cm,所述混合砂石层的顶部布设有沥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蓄水层、石棉过滤层和混合砂石层,在沥青层和路基层的配合下可以便于施工人员稳定铺设蓄水层、石棉过滤层和混合砂石层,进而可以使得沥青层顶部的水分可以依次被混合砂石层和石棉过滤层逐级过滤后再渗透至蓄水层的内部,即可达到渗水、吸水、净水以及蓄水的效果。净水以及蓄水的效果。净水以及蓄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


[0001]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具体是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材料的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0003]目前,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实现吸水、蓄水、渗水以及净水,同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并加以利用的效果有目共睹,但现有的海绵城市在同时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水利用方面还难以同时具备多项功能,从而导致现有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本以及繁琐程度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0004]而且,现有的海绵城市在对蓄存的水资源进行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铺设管道,将蓄存的水资源进行引流,其利用率较高,但其利用的适用范围还不足,而且利用蓄存的水资源进行缓解热岛效应时,由于蓄存的水资源处于地下难以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展示出更佳的缓解效果,因此也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具有水源利用以及缓解热岛效应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包括路基层,所述路基层的顶部布设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的顶部布设有石棉过滤层,所述石棉过滤层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2cm,所述石棉过滤层的顶部布设有混合砂石层,所述混合砂石层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3cm,所述混合砂石层的顶部布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的数量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所述沥青层横截面的纵向尺寸分别为6cm和4cm,由于蓄水层的设置,可以对进入的水进行蓄存以便于后期再利用,而通过混合砂石层和石棉过滤层可以依次对雨水进行逐级过滤,从而给提高水资源再利用的安全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层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有定位弹簧,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贯穿连接套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吸热板左右两侧的固定板,所述吸热板和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沥青板,通过设置的连接套和连接块,可以在二者的配合下的辅助吸收以及传递热量,进而可以使得缓冲板、吸热板、固定板和连接板吸收的热量进多的传递至散热板,从而提高蓄存水资源蒸发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的外表面与蓄水层、石棉过滤层、混合砂石层和沥青层的内壁均固定连接,且连接套、连接板、吸热板、固定板和缓冲板的外表面尺寸均相同,由于连接套、连接板、吸热板、固定板和缓冲板外表面尺寸相同,因此在蓄水层、石棉过滤层、混合砂石层和沥青层铺设的同时可以首先固定散热板和连接套,蓄水层、石棉过滤层、混合砂石层和沥青层铺设完成后再进行连接板、吸热板、固定板、缓冲板和沥青板的安装即可,以确保安装的稳定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弹簧的外表面均与连接套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弹簧的底部均与连接套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定位弹簧,可以提高连接块的稳定性,同时在连接套和连接块的配合下可以避免由于道路铺设后出现微小下沉而导致连接套、连接块、连接板和缓冲板整体的损坏的情况。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热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与三个吸热板并行排布,且两个固定板与三个吸热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由于多个吸热板和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均相同,因此可以确保多个吸热板和固定板能够吸收来之缓冲板相同范围内的热量,从而提高多个吸热板和固定板传递热量的效率。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沥青板底部的边缘呈30度角,且与沥青层的顶部相适配,通过设置的沥青板,不仅可以确保缓冲板能够尽可能处于沥青层内部的上端以便吸收更多热量,同时可以沥青层与沥青板斜角的配合下提高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蓄水层、石棉过滤层和混合砂石层,在沥青层和路基层的配合下可以便于施工人员稳定铺设蓄水层、石棉过滤层和混合砂石层,进而可以使得沥青层顶部的水分可以依次被混合砂石层和石棉过滤层逐级过滤后再渗透至蓄水层的内部,即可达到渗水、吸水、净水以及蓄水的效果,从而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0014]2、本技术通过散热板、连接块、吸热板和缓冲板,通过沥青板和缓冲板可以将热量通过固定板、吸热板、连接板和连接块传递至连接套的内部,进而可以使得连接套获得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板分散至蓄水层内水的内部,即可提高蓄水层内部水的蒸发,进而使得水能够通过蓄水层、石棉过滤层、混合砂石层和沥青层流通至该路段上方的空气中,从而有效缓解周围的热岛效应。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连接块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定位弹簧处侧面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蓄水层;2、石棉过滤层;3、混合砂石层;4、沥青层;5、散热板;6、连接套;7、连接块;8、定位弹簧;9、连接板;10、吸热板;11、固定板;12、缓冲板;13、沥青板;14、路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包括路基层14,路基层14的顶部布设有蓄水层1,蓄水层1的顶部布设有石棉过滤层2,石棉过滤层2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2cm,石棉过滤层2的顶部布设有混合砂石层3,混合砂石层3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3cm,混合砂石层3的顶部布设有沥青层4,沥青层4的数量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沥青层4横截面的纵向尺寸分别为6cm和4cm,由于蓄水层1的设置,可以对进入的水进行蓄存以便于后期再利用,而通过混合砂石层3和石棉过滤层2可以依次对雨水进行逐级过滤,从而给提高水资源再利用的安全性。
[0023]其中,蓄水层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包括路基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层(14)的顶部布设有蓄水层(1),所述蓄水层(1)的顶部布设有石棉过滤层(2),所述石棉过滤层(2)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2cm,所述石棉过滤层(2)的顶部布设有混合砂石层(3),所述混合砂石层(3)横截面的纵向尺寸为3cm,所述混合砂石层(3)的顶部布设有沥青层(4),所述沥青层(4)的数量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所述沥青层(4)横截面的纵向尺寸分别为6cm和4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用的高透水性再生骨料沥青混合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板(5),所述散热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6),所述连接套(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有定位弹簧(8),所述连接块(7)的顶部贯穿连接套(6)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热板(10),所述连接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吸热板(10)左右两侧的固定板(11),所述吸热板(10)和固定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