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4249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节流能力固定的节流装置无法调整冷媒流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依次流体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还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流体连接。所述冷媒增流器包括流体构件和半导体制冷构件,所述流体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与所述流体构件热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用于提升所述流体构件内冷媒的过冷度,以增加进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内冷媒的流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冷媒增流器增加冷媒流经毛细管的流量。通过冷媒增流器增加冷媒流经毛细管的流量。通过冷媒增流器增加冷媒流经毛细管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制冷系统一般都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以使冷媒沿着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装置

蒸发器

压缩机的路径循环流动。
[0003]现有制冷系统中的节流装置一般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但是,在冷媒流量较小的制冷系统中,无论是毛细管还是电子膨胀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4]在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的制冷系统中,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一种制冷系统中,压缩机001、冷凝器002、防露管003、干燥过滤器004、毛细管005、蒸发器006、低压储液包007和换热回气管008依次首尾相接。毛细管005对冷媒流量的调节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0005]当流经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偏小时,蒸发器006出口冷媒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气化并参与系统循环。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减少,冷凝器002中的冷媒量逐渐增加,冷凝器002中的冷凝压力(基本等同于节流前的冷媒压力)和节流前的冷媒过冷度逐渐增加,导致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逐渐增加,直至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从蒸发器006出口输出的冷媒几乎刚好蒸发完毕并且也不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量几乎稳定不变,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也几乎稳定不变。
[0006]当流经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偏大时,蒸发器006出口冷媒带液。由于低压储液包007有气液分离的作用,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逐渐气逐渐增加,冷凝器002中的冷媒量逐渐减小,冷凝器002中的冷凝压力(基本等同于节流前的冷媒压力)和节流前的过冷度逐渐减小,导致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逐渐减小,直至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时,从蒸发器006出口输出的冷媒几乎刚好蒸发完毕也不过热,低压储液包007中储存的液态冷媒量几乎稳定不变,经过毛细管005的冷媒流量也几乎稳定不变。
[0007]在节流装置为毛细管的制冷系统中,毛细管节流存在如下缺陷:系统制冷、系统调节冷媒流量的速率较慢;蒸发器出口处的低压储液包占用空间;低压储液包在制冷系统工作冷媒流动时有异常噪音;在两个并联制冷回路都带低压储液包的情况下,仅一路运行时,会存在另一路低压储液包中的液态冷媒难以进入在循环的回路中,导致在循环的回路中冷媒欠缺,影响在循环回路的正常运行(如降温缓慢、制冷效率低等)。
[0008]在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的制冷系统中,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一种制冷系统中,压缩机001、冷凝器002、高压储液器009、干燥过滤器004、电子膨胀阀010和蒸发器006依次首尾相接。电子膨胀阀010对冷媒流量的调节方式简要说明如下:
[0009]当流经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偏小时,蒸发器006出口的冷媒过热度会增加,则电子膨胀阀010的开度会加大,导致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加大,直至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系统稳定运行时,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几乎不变。
[0010]当流经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偏大时,蒸发器006出口的冷媒过热度会减小,
则电子膨胀阀010的开度会减小,导致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减小,直至制冷系统稳定运行。系统稳定运行时,经过电子膨胀阀010的冷媒流量几乎不变。
[0011]在节流装置为电子膨胀阀的制冷系统中,电子膨胀阀节流存在如下缺陷:电子膨胀阀节流方式存在如下缺陷:在制冷量较小的场合(如100W以下,甚至50W以下),所需的电子膨胀阀口径也较小(约0.4mm),难以加工量产(目前成熟量产的,口径均在0.8mm或以上);在制冷量较小的场合,需要的电子膨胀阀口径较小(比如0.4mm),而且正常工作时开度更小,极容易由于杂质引起堵塞,即使电子膨胀阀前设置干燥过滤器也不能保证不堵塞(至少电子膨胀阀的进口还需焊接,而焊接容易产生细小杂质),影响制冷系统正常工作;电子膨胀阀成本高;若采用电子膨胀阀,其复位及动作噪音大。
[0012]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的针对小流量(制冷量较小)的制冷系统/支路进行流量调整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亟需一种新的针对节流能力固定的节流装置来调整冷媒流量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节流能力固定的节流装置无法调整冷媒流量的问题。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流体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还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流体连接;所述冷媒增流器包括流体构件和半导体制冷构件,所述流体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与所述流体构件热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用于提升所述流体构件内冷媒的过冷度,以增加进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内冷媒的流量。
[0015]可选地,所述冷媒增流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流体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安装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0016]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嵌入到所述安装孔中,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的制冷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使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的散热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且/或者,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
[0017]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填充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用于促进所述流体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之间的热量传递。
[0018]本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依次流体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媒增流器、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还与所述第二压缩机流体连接,所述流体构件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以使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借助所述流体构件流体连接到一起;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与所述流体构件热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用于提升所述流体构件内冷媒的过冷度,以增加进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内冷媒的流量。
[0019]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过热度检测装置,所述过热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流经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冷媒的过热度。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是毛细管。
[0021]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冷媒增流器之间的换向阀,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第三节流装置和第三蒸发器。
[0022]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串联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第三蒸发器之间的第四节流装置和第四蒸发器。
[0023]本技术在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设备是冰箱、冷柜或空调。
[0024]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前述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流体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还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流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增流器包括流体构件和半导体制冷构件,所述流体构件串联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与所述流体构件热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用于提升所述流体构件内冷媒的过冷度,以增加进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内冷媒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增流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流体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安装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嵌入到所述安装孔中,以使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的制冷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使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的散热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且/或者,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填充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用于促进所述流体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构件之间的热量传递。5.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流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向辉孙永升孙守军刘煜森陶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