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374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依次包括:处理衬底、生长低温GaN缓冲层、生长非掺杂GaN层、生长n型GaN层、生长Mg掺杂InAlGaN层、生长多量子阱层、生长Si掺杂InAlN层、生长AlGaN电子阻挡层、生长P型GaN层,降温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量子阱层前后分别插入Mg掺杂InAlGaN层和Si掺杂InAlN层来减少波长蓝移,并提高LED的内量子效率和亮度,尤其适合于制作小间距显示屏。作小间距显示屏。作小间距显示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当LED有电流流过时,LED中的电子与空穴在其多量子阱内复合而发出单色光。LED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绿色新型固态照明光源,除了目前已被广泛用作室内外照明,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汽车灯、室内外照明和显示屏。
[0003]当前的LED外延材料生长方法中,材料的禁带宽度受到限制,量子阱中基态升高,LED的发光波长容易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当小间距显示屏中注入不同大小电流改变发光强度时,LED发光波长的蓝移量会出现较大差别,无法满足小间距显示屏的应用需要。
[0004]综上所述,急需研发新的LED芯片制作方法,减少波长蓝移,并提高LED的内量子效率和亮度,以满足小间距显示屏的应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新的发光二极管制作方法来减少波长蓝移,并提高LED的内量子效率和亮度。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依次包括:处理衬底、生长低温GaN缓冲层、生长非掺杂GaN层、生长n型GaN层、生长Mg掺杂InAlGaN层、生长量子阱层、生长Si掺杂InAlN层、生长AlGaN电子阻挡层、生长P型GaN层和降温冷却,其中,
[0007]所述生长Mg掺杂InAlGaN层,具体为:
[0008]将反应腔压力控制在100~300mbar,通入NH3、TMGa、Cp2Mg、TMAl以及TMIn,在所述n型GaN层上面生长厚度为20~70nm的Mg掺杂InAlGaN层,生长过程中控制反应腔温度从1200℃渐变减少至600℃;
[0009]所述生长Si掺杂InAlN层,具体为:
[0010]将反应腔压力控制在100~320mba,升高反应腔温度至900~950℃,通入NH3、SiH4、TMAl以及TMIn,在所述量子阱层上面生长厚度为10~50nm的Si掺杂InAlN层,生长过程中,周期性中断TMIn源使所述Si掺杂InAlN层的带隙能级大于所述量子阱层的带隙能级,且控制Al组分从35%渐变减少至8%,其中,TMIn中断和通入反应腔的时间分别是8s和4s。
[0011]优选地,所述处理衬底的具体过程为:
[0012]在1000℃~1100℃的温度下,通入H2,保持反应腔压力100~300mbar,处理蓝宝石衬底5~10min。
[0013]优选地,所述生长低温GaN缓冲层的具体过程为:
[0014]降温至500~6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NH3、TMGa及H2,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厚度为20~40nm的低温GaN缓冲层;
[0015]升高温度到1000~11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NH3和H2,保温300~500s,将低温GaN缓冲层腐蚀成不规则岛形。
[0016]优选地,所述生长非掺杂GaN层的具体过程为:
[0017]升高温度到1000~12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NH3、TMGa及H2,持续生长2~4μm的非掺杂GaN层。
[0018]优选地,所述生长n型的GaN层的具体过程为:
[0019]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保持温度1000~1200℃,通入NH3、TMGa、H2及SiH4,持续生长3~4μm掺杂Si的n型GaN层。
[0020]优选地,所述生长量子阱层的具体过程为:
[0021]将反应腔压力控制在300~320mbar,控制反应腔温度在620~640℃,通入N2、NH3、TMGa以及TMIn,生长厚度为3~4nm的In
x
Ga
(1

x)
N阱层,其中,x=0.15~0.25;
[0022]控制反应腔压力不变,升高反应腔温度至800~820℃,通入N2、NH3、TMGa,生长厚度为8~10nm的GaN垒层;
[0023]周期性依次进行生长In
x
Ga
(1

x)
N阱层和GaN垒层的步骤,周期数为3~13个。
[0024]优选地,所述生长AlGaN电子阻挡层的具体过程为:
[0025]在温度为900~950℃,反应腔压力为200~400mbar,通入NH3、TMGa、H2、TMAl和Cp2Mg的条件下,生长厚度为40~60nm的AlGaN电子阻挡层。
[0026]优选地,所述生长P型GaN层的具体过程为:
[0027]保持反应腔压力100~300mba、温度950~1000℃,通入NH3、TMGa、H2及Cp2Mg,持续生长50~200nm的掺杂Mg的P型GaN层。
[0028]优选地,所述降温冷却的具体过程为:
[0029]降温至650~680℃,保温20~30min,关闭加热系统、关闭给气系统,随炉冷却。
[0030]相比于传统的生长方法,本专利技术中的制作方法达到了如下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在生长量子阱前插入Mg掺杂InAlGaN层,一方面由于Al原子比In原子有更低的主量子数和更宽的轨道能隙,由原子轨道的线性合并效应,Al原子在InAlGaN层中形成“Al

In”键(或“In

Mg

Al”键)会增加In
x
Ga
(1

x)
N阱层的禁带宽度,促使量子阱中基态降低,减少LED的发光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从而减少波长蓝移;另一方面由于生长温度从1200℃高温渐变减少至600℃低温,使得N空隙较难形成,能够减少InAlGaN层内部N空隙,并且InAlGaN层中所携带的In原子与延伸至InAlGaN层中N空隙提前反应,减少N空隙延伸至量子阱层形成光子湮灭点的概率,能提高量子阱层载流子的复合发光效率,进而提高LED的亮度。InAlGaN层中掺杂有Mg,可以促进空穴的增加与迁移,配合InAlGaN层的势垒,可以使得空穴更加均匀进入In
x
Ga
(1

x)
N/GaN量子阱层,提高内量子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出光均匀度。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量子阱后插入Si掺杂InAlN层,周期性中断TMIn源使所述Si掺杂InAlN层的带隙能级大于所述量子阱层的带隙能级,此时InAlN层与AlGaN电子阻挡层形成双阻挡层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电子溢流现象,提高内量子效率。生长InAlN层过程中通过调节Al组分从35%渐变减少至8%,能够促进InAlN层与量子阱的晶格常数相匹配,从而可以释放应力,使Si掺杂InAlN层内无极化效应,增大量子阱的等效带隙能级,减少波长蓝移。此外,InAlN层掺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处理衬底、生长低温GaN缓冲层、生长非掺杂GaN层、生长n型GaN层、生长Mg掺杂InAlGaN层、生长量子阱层、生长Si掺杂InAlN层、生长AlGaN电子阻挡层、生长P型GaN层和降温冷却,其中,所述生长Mg掺杂InAlGaN层,具体为:将反应腔压力控制在100~300mbar,通入NH3、TMGa、Cp2Mg、TMAl以及TMIn,在所述n型GaN层上面生长厚度为20~70nm的Mg掺杂InAlGaN层,生长过程中控制反应腔温度从1200℃渐变减少至600℃;所述生长Si掺杂InAlN层,具体为:将反应腔压力控制在100~320mba,升高反应腔温度至900~950℃,通入NH3、SiH4、TMAl以及TMIn,在所述量子阱层上面生长厚度为10~50nm的Si掺杂InAlN层,生长过程中,周期性中断TMIn源使所述Si掺杂InAlN层的带隙能级大于所述量子阱层的带隙能级,且控制Al组分从35%渐变减少至8%,其中,TMIn中断和通入反应腔的时间分别是8s和4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00~1100℃的温度下,通入H2,保持反应腔压力100~300mbar,处理蓝宝石衬底5~1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低温GaN缓冲层的具体过程为:降温至500~6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流量为NH3、TMGa及H2,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厚度为20~40nm的低温GaN缓冲层;升高温度到1000~11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NH3和H2,保温300~500s,将低温GaN缓冲层腐蚀成不规则岛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长非掺杂GaN层的具体过程为:升高温度到1000~1200℃,保持反应腔压力300~600mbar,通入NH3、TMG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平许亚兵季辉
申请(专利权)人: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