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涵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341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包括渗液贴本体,所述渗液贴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辅助固定带,所述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一端面均连接有黏胶层;无纺布敷料层,其设置在所述渗液贴本体的中部,所述无纺布敷料层的上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外侧安装有吸附棉垫,且吸附棉垫的内部开设有吸收微孔,所述吸附棉垫的外侧连接有密封胶圈。该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与现有的装置相比,可以通过内置中草药粉的无纺布敷料层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通过空腔能够给伤口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压迫到伤口,吸附棉垫能够对空腔内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伤口渗液贴
,具体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技术,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排气、排积液、观察胸腔内出血等,气胸造成肺部的压缩,置胸腔闭式引流能够排出气体,促进肺部复张;胸腔积液使用胸腔闭式引流,可以排出积液,减少积液对肺部的压迫;通过胸腔闭式引流也能够观察开胸手术病人的胸腔内出血流量,监测胸腔是否有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胸腔闭式引流伤口进行护理过程中要用到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
[0003]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通常为平面状,只能对伤口渗液起到阻流作用,缺乏对渗液的吸收,从而渗液过多时,会向外流出,影响渗液贴的粘贴效果,同时伤口渗液贴直接与伤口接触,易造成与伤口处的粘连,影响伤口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包括:
[0006]渗液贴本体,所述渗液贴本体的两侧均连接有辅助固定带,所述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一端面均连接有黏胶层;
[0007]无纺布敷料层,其设置在所述渗液贴本体的中部,所述无纺布敷料层的上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外侧安装有吸附棉垫,且吸附棉垫的内部开设有吸收微孔,所述吸附棉垫的外侧连接有密封胶圈。
[0008]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带关于渗液贴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辅助固定带与渗液贴本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分别沿辅助固定带和渗液贴本体的内部均匀等距分布,且黏胶层分别与沿辅助固定带和渗液贴本体相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无纺布敷料层与空腔的位置相对应,且吸附棉垫与空腔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
[0011]优选的,所述吸收微孔沿吸附棉垫的内部均匀等距分布,且密封胶圈与吸附棉垫紧密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渗液贴本体还设有:
[0013]防水封层贴,其设置在所述渗液贴本体的一端面,所述防水封层贴与渗液贴本体
粘合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黏胶层还设有:
[0015]离型防菌贴,其安装在所述黏胶层的一端,所述离型防菌贴与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尺寸相吻合。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可以通过内置中草药粉的无纺布敷料层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通过空腔能够给伤口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压迫到伤口,吸附棉垫能够对空腔内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
[0017]本技术通过辅助固定带能够增加渗液贴本体与患者肢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达到便于固定以及增加稳定性的效果,透气孔能够提高辅助固定带和渗液贴本体的透气性,增加使用舒适度,通过黏胶层能够便于辅助固定带和渗液贴本体与伤口周围皮肤的粘贴固定;
[0018]本技术通过内置中草药粉的无纺布敷料层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通过空腔能够给伤口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压迫到伤口,吸附棉垫能够对空腔内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通过吸收微孔能够提高吸附棉垫的吸收效率,密封胶圈能够阻挡吸附棉垫内液体向外继续渗流;
[0019]本技术通过防水封层贴能够使得渗液贴本体具有防水性,避免外部液体渗进渗液贴本体内,影响伤口,离型防菌贴能够对黏胶层起到封闭防护的效果,避免黏胶层的粘性丧失,影响渗液贴本体和辅助固定带的粘贴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吸附棉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渗液贴本体和防水封层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离型防菌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渗液贴本体;2、辅助固定带;3、透气孔;4、黏胶层;5、无纺布敷料层;6、空腔;7、吸附棉垫;8、吸收微孔;9、密封胶圈;10、防水封层贴;11、离型防菌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2,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包括:渗液贴本体1,渗液贴本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辅助固定带2,辅助固定带2关于渗液贴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辅助固定带2与渗液贴本体1固定连接;通过辅助固定带2能够增加渗液贴本体1与患者肢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达到便于固定以及增加稳定性的效果;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3,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一端面均连接有黏胶层4;透气孔3分别沿辅助固定带2和渗液贴本体1的内部均匀等距分布,且黏胶层4分别与沿辅助固定带2和
渗液贴本体1相贴合;透气孔3能够提高辅助固定带2和渗液贴本体1的透气性,增加使用舒适度,通过黏胶层4能够便于辅助固定带2和渗液贴本体1与伤口周围皮肤的粘贴固定;无纺布敷料层5,其设置在渗液贴本体1的中部,无纺布敷料层5的上方设有空腔6,无纺布敷料层5与空腔6的位置相对应,且吸附棉垫7与空腔6的竖直中心线相重合;通过内置中草药粉的无纺布敷料层5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通过空腔6能够给伤口留出一定的空间,避免压迫到伤口;空腔6的外侧安装有吸附棉垫7,且吸附棉垫7的内部开设有吸收微孔8,吸附棉垫7的外侧连接有密封胶圈9;吸收微孔8沿吸附棉垫7的内部均匀等距分布,且密封胶圈9与吸附棉垫7紧密贴合;吸附棉垫7能够对空腔6内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通过吸收微孔8能够提高吸附棉垫7的吸收效率,密封胶圈9能够阻挡吸附棉垫7内液体向外继续渗流,解决了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通常为平面状,只能对伤口渗液起到阻流作用,缺乏对渗液的吸收,从而渗液过多时,会向外流出,影响渗液贴的粘贴效果,同时伤口渗液贴直接与伤口接触,易造成与伤口处的粘连,影响伤口恢复的问题。
[0027]请参阅图1、3和4,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包括:防水封层贴10,其设置在渗液贴本体1的一端面,防水封层贴10与渗液贴本体1粘合连接;通过防水封层贴10能够使得渗液贴本体1具有防水性,避免外部液体渗进渗液贴本体1内,影响伤口;离型防菌贴11,其安装在黏胶层4的一端,离型防菌贴11与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尺寸相吻合;离型防菌贴11能够对黏胶层4起到封闭防护的效果,避免黏胶层4的粘性丧失,影响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粘贴稳定性。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液贴本体(1),所述渗液贴本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辅助固定带(2),所述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内部均开设有透气孔(3),所述渗液贴本体(1)和辅助固定带(2)的一端面均连接有黏胶层(4);无纺布敷料层(5),其设置在所述渗液贴本体(1)的中部,所述无纺布敷料层(5)的上方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的外侧安装有吸附棉垫(7),且吸附棉垫(7)的内部开设有吸收微孔(8),所述吸附棉垫(7)的外侧连接有密封胶圈(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带(2)关于渗液贴本体(1)的竖直中心线呈对称分布,且辅助固定带(2)与渗液贴本体(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渗液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3)分别沿辅助固定带(2)和渗液贴本体(1)的内部均匀等距分布,且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涵
申请(专利权)人:徐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