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计数器以及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333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计数器以及急救装置,以其中一个为例,一种循环计数器,包括计数器本体,计数器本体包括:计数器壳体;玻璃板,玻璃板连接于计数器壳体的其中一侧面,转动板,转动板转动连接于计数器壳体内,转动板的其中一侧面朝向玻璃板,转动板朝向玻璃板的侧面连接有至少五个标识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于转动板内,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板转动,使至少一个标识牌转动至与玻璃板相互正对设置。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板转动,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标识牌,则能提醒自己对患者实施了第几次的循环,能及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计数器以及急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是一种循环计数器以及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肺复苏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用的救命技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助循环,可以进行CPR现行的操作标准,在连续五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体征,了解CPR是否有效。实际日常应用中,CPR实施者常常因为记忆困难、压力紧张等原因不能及时在五个循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将对CPR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错失挽救患者生命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循环计数器以及急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循环计数器,包括计数器本体,所述计数器本体包括:计数器壳体;玻璃板,所述玻璃板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的其中一侧面,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内,所述转动板的其中一侧面朝向所述玻璃板,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玻璃板的侧面连接有至少五个标识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动板内,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使至少一个所述标识牌转动至与所述玻璃板相互正对设置。
[0006]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板转动,透过玻璃板能看到标识牌,则能提醒自己对患者实施了第几次的循环,能及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内,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玻璃板相互垂直,所述转动杆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计数器壳体的外侧壁;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所述主动齿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动杆的轴线平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连接于所述转动板远离所述标识牌的侧面,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0008]在转动杆的带动下,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使转动板转动,进而改变标识牌的位置,上述传动方式较为平稳,能确保标识牌能转动至目标位置,且操作较为简单。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的外侧壁;扣合组件,所述扣合组件包括第一扣合杆和第二扣合杆,所述第一扣合杆和所述第二扣合杆连接可形成封闭环,所述第一扣合杆或第二扣合杆穿设于所述连接环,所述第一扣合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扣合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扣合杆和所述第二扣合杆的转动处连接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扣合杆的另一端可卡紧于所述第二扣合杆的另一端,且使所述第一扣合杆和所述第二扣合杆围绕形成所述封闭环。
[0010]在第二扣合杆的配合下,第一扣合杆和第二扣合杆能形成封闭环,其能将计数器壳体挂设在医护人员的衣服上,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取出使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计数器壳体的外侧壁,所述缓冲套背向所述玻璃板设置;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连接于所述缓冲套,所述缓冲垫与所述计数器壳体背向所述玻璃板的侧面相抵,所述缓冲垫呈空心设置,所述缓冲垫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缓冲套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排气孔。
[0012]实际使用时,缓冲套与地面或者支撑座接触,实施者每次循环后为了保证能准确的按压驱动组件,会较大力的拍打计数器本体,因此增设缓冲垫和缓冲套,通过缓冲垫将计数器本体和地面隔开,其对计数器本体起到保护的效果,且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手拍打计数器本体的异物感。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急救装置,包括收纳壳体、除颤仪和所述的一种循环计数器,所述除颤仪连接于所述收纳壳体内,所述循环计数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收纳壳体的外侧壁。
[0014]目前会定点配置便携型除颤仪,以供紧急使用,当患者具有使用除颤仪的需求时,在除颤前也需要心肺复苏,因此,在条件允许下,一般会将除颤仪和循环计数器放置在一起,在较为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取出使用。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储物壳体,所述收纳壳体连接于所述储物壳体内;安装组件;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导向杆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储物壳体的外侧壁;所述丝杆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丝杆与所述连接板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竖直连接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导向杆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
[0016]定点放置除颤仪的位置可能在室外也可能在室内,因此,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除颤仪放置的位置高一点,能避免雨水的浸泡,且能避免儿童误以为是玩具将其带走,但是将除颤仪的位置放置较高时,对于身高较矮的成年人较难将除颤仪取出使用,因此增设升降组件,转动丝杆,使连接板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使储物壳体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便于将除颤仪从储物壳体内取出。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壳体包括:盒体,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外侧壁;盖体,所述盖体呈竖直设置,所述盖体和所述盒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连接有透明板;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水平连接于所述盒体的内侧壁,所述分隔板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分隔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收纳壳体位于所述分隔板。
[0018]一个储物壳体内放置多个分隔板,则一个储物壳体内能放置多个收纳壳体,增大有效的收纳空间;透过透明板可以观察储物壳体内除颤仪的数量,能及时补充足够的数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循环计数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循环计数器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急救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中,1、计数器本体;11、计数器壳体;12、玻璃板;13、转动板;131、标识牌;14、驱动组件;141、转动杆;142、主动齿轮;143、从动齿轮;2、连接环;3、扣合组件;31、第一扣合杆;32、第二扣合杆;33、扭簧;4、缓冲组件;41、缓冲套;42、缓冲垫;5、收纳壳体;51、除颤仪;6、储物壳体;61、盒体;62、盖体;63、透明板;64、分隔板;7、安装组件;8、升降组件;81、丝杆;82、导向杆;83、连接板;9、夹紧组件;91、旋转杆;92、夹紧齿轮;93、夹紧上齿条;94、夹紧上板;95、夹紧下齿条;96、夹紧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计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数器本体(1),所述计数器本体(1)包括:计数器壳体(11);玻璃板(12),所述玻璃板(12)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11)的其中一侧面,转动板(13),所述转动板(13)转动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11)内,所述转动板(13)的其中一侧面朝向所述玻璃板(12),所述转动板(13)朝向所述玻璃板(12)的侧面连接有至少五个标识牌(131);驱动组件(14),所述驱动组件(14)连接于所述转动板(13)内,所述驱动组件(14)驱动所述转动板(13)转动,使至少一个所述标识牌(131)转动至与所述玻璃板(12)相互正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计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4)包括:转动杆(141),所述转动杆(141)转动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11)内,所述转动杆(141)与所述玻璃板(12)相互垂直,所述转动杆(141)的其中一端伸出所述计数器壳体(11)的外侧壁;主动齿轮(142),所述主动齿轮(142)连接于所述转动杆(141)的外侧壁,所述主动齿轮(142)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动杆(141)的轴线平行;从动齿轮(143),所述从动齿轮(143)连接于所述转动板(13)远离所述标识牌(131)的侧面,所述主动齿轮(142)与所述从动齿轮(143)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计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的外侧壁连接于所述计数器壳体(11)的外侧壁;扣合组件(3),所述扣合组件(3)包括第一扣合杆(31)和第二扣合杆(32),所述第一扣合杆(31)和所述第二扣合杆(32)连接可形成封闭环,所述第一扣合杆(31)或第二扣合杆(32)穿设于所述连接环(2),所述第一扣合杆(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扣合杆(32)的一端,所述第一扣合杆(31)和所述第二扣合杆(32)的转动处连接有扭簧(33),在扭簧(33)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扣合杆(31)的另一端可卡紧于所述第二扣合杆(32)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华王巍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