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253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33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包括操作平台、诊疗床、超声刀本体,所述诊疗床包括床座、床板和侧板,所述床板水平设于所述床座上端且位于超声刀本体下方,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床板一侧且与床板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侧板连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侧板于所述床板上方从两侧朝中间折叠,所述侧板还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床座朝向所述床板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侧板沿所述导向弧面转动至床板所在平面。本申请具有使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能够稳固在诊疗床上,并处于最佳治疗体位的效果。超声刀本体的可替换治疗头,能够实现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治疗深度的病灶,选择最佳的治疗头配置。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机械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持式超声刀操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拥有肿瘤定位功能,通过超声探头能够准确的探测到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然后把这些影像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计算机接收到影像信息后可将对应的图像通过显示器呈现,医生可通过操作手持式超声刀发射出超声波,超声波聚焦于肿瘤,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
[0003]现有技术中,超声刀肿瘤治疗手术时,患者平躺于诊疗床上,医生操作超声刀在患者上方移动至肿瘤正上方对应高度并发出超声波,以对肿瘤进行消融。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异形骨骼、年纪大的、不方便平躺的、或者身体原因只能侧卧的患者,本文中统称为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这些不便于平躺的患者在诊疗床上平躺较为困难,即便平躺在诊疗床上也无法在诊疗床上维持平稳,往往需要用寻找其他工具对他们进行固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在适用于正常患者使用时同样适用于不便于平躺的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能够使不便于平躺的患者稳定的在诊疗床上处于最佳治疗体位进行超声刀肿瘤消融治疗,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包括操作平台、诊疗床、超声刀本体,所述诊疗床包括床座、床板和侧板,所述床板水平设于所述床座上端且位于超声刀本体下方,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床板一侧且与床板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侧板连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侧板于所述床板上方从两侧朝中间折叠,所述侧板还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床座朝向所述床板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侧板沿所述导向弧面转动至床板所在平面。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便于平躺的患者需要接受肿瘤超声消融治疗时,先背部朝向侧板侧躺于床板上,然后启动折叠机构使侧板朝患者背部靠近至与背部贴合,然后启动推动机构推动侧板,侧板在导向弧面的导向下转动至床板所在平面,即侧板转动至超声刀本体下方,此时不便于平躺的患者的正面正对超声刀本体,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的上下两侧由侧板折叠的部分进行支撑,相对于平面对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的支撑,折叠的侧板对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的接触面更大,可减小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受到的压强吗,提高不便于平躺的患者的舒适性,并且由于侧板与患者背部相适应,因此患者也可以稳固于诊疗床上,处于最佳治疗体位。
[0007]优选的,所述床板一侧边缘设有侧座,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座间隔设置,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有多个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侧板有两个且分别位
于多个所述第一侧板两侧,所述折叠机构位于所述侧板与侧座形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侧板折叠动作时,第二侧板在折叠机构的驱动下朝第一侧板前方转动,以对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的上下两侧进行支撑,第一侧板则对不便于平躺的患者背部中部进行支撑。
[0009]优选的,所述侧板与所述侧座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平推机构,所述平推机构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且所述平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板朝床板上方中部平移,所述平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驱动轴端部垂直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沿所述第一侧板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杆电机将第一侧板朝患者背部方向推出,可对患者背部中部进行支撑,由于第一侧板与转动杆转动连接,因此第一侧板在接触患者背部时,可转动至于患者背部更加贴合的角度,提高第一侧板与患者背部的接触面,以提高患者背部的舒适性。
[0011]优选的,所述侧板周侧设有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侧座连接,所述侧座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边框和所述床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侧壁与所述第二侧板一侧边缘连接,所述折叠结构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同轴设有主动齿轮,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以使从动齿轮连接的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二侧板转动,实现折叠动作。
[0013]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立柱侧壁,所述驱动件上设有推杆,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杆沿立柱方向移动,所述侧座远离床板的边缘与所述推杆转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为侧座提供推力,驱使侧座连接的侧板转动至床板所在平面,由于侧座在沿着导向弧面以移动时伴随这转动,因此推杆与侧座之间为转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推杆与侧座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推杆端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座转动连接,所述侧座上设有避让所述连接件的避让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作为推杆与侧座之间的连接构件,可为侧座与推杆之间转动提供转动空间,避免侧座在转动时侧座与推杆之间发生干涉。
[0017]优选的,所述侧座背离所述侧板的一面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位于所述侧座靠近床板的边缘和远离床板的边缘,所述滚轮用于与所述导向弧面上滚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侧座带动侧板转动时,滚轮在导向弧面上滚动,可减小侧座与导向弧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摩擦损耗,使侧座的转动更加顺畅。
[0019]优选的,所述超声刀本体包括壳体、水囊、换能器和超声探头,所述壳体内设有挡板、挡圈和插块,所述换能器设于所述插块上,所述挡圈与所述挡板可拆卸连接且将插块夹紧于挡圈与挡板之间,所述插块上设有插头,所述挡板上设有与所述插头插接配合插孔,所述换能器与所述插头电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上固定的是换能器,换能器的焦距以及排列方式是固定的,当需要更换其它焦距或排列方式的换能器时,可将可拆卸连接在挡板上的挡圈取
下,然后取下插块,换上所需换能器焦距或排列方式的插块。更具体的,针对不同脂肪厚度的患者,或者不同部位肿瘤的患者,肿瘤在人体中的位置距离表皮深浅不一,当肿瘤位置较深时,则换能器需要更长的焦距使得超声波的焦点足以达到肿瘤位置进行消融治疗。若装在超声刀本体中的换能器焦距不够长,则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更换焦距匹配的换能器治疗头。此外,由于部分患者的肿瘤位置受到骨骼或其他不宜穿透超声波的组织遮挡时,可更换为半圈排列的换能器治疗头,以保证上述骨骼或组织免受超声波的冲击。半圈排列的治疗头由于接触面积更小,从而更适用于治疗人体体表凹陷部位(诸如颈部、腋下、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的肿瘤。同时,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对可替换治疗头的位置安装精准性含自检程序系统,即若治疗头未安装到位或有偏差,系统则自动屏蔽治疗功能,从而保证了治疗焦点的精度及安全性。
[0021]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把手,所述把手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所述壳体上设有两组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分别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包括操作平台、诊疗床、超声刀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床包括床座(2)、床板(3)和侧板(4),所述床板(3)水平设于所述床座(2)上端且位于超声刀本体(1)下方,所述侧板(4)设于所述床板(3)一侧且与床板(3)之间形成一定夹角,所述侧板(4)连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侧板(4)于所述床板(3)上方从两侧朝中间折叠,所述侧板(4)还连接有推动机构,所述床座(2)朝向所述床板(3)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5),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所述侧板(4)沿所述导向弧面(5)转动至床板(3)所在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3)一侧边缘设有侧座(6),所述侧板(4)与所述侧座(6)间隔设置,所述侧板(4)包括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所述第一侧板(41)有多个且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侧板(42)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侧板(41)两侧,所述折叠机构位于所述侧板(4)与侧座(6)形成的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二侧板(4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与所述侧座(6)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平推机构,所述平推机构与所述第一侧板(41)连接,且所述平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侧板(41)朝床板(3)上方中部平移,所述平推机构包括推杆电机(25),所述推杆电机(25)的驱动轴端部垂直连接有转动杆(7),所述转动杆(7)沿所述第一侧板(41)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侧板(4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手持式超声刀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周侧设有边框(8),所述边框(8)与所述侧座(6)连接,所述侧座(6)与所述侧板(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两端分别与边框(8)和所述床板(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9)侧壁与所述第二侧板(42)一侧边缘连接,所述折叠结构包括转动电机(10),所述转动电机(10)的驱动轴上同轴设有主动齿轮(11),所述转轴(9)上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11)啮合的从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侃如汪践南叶惟靖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中聚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