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顶和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73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顶,包括: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与电梯轿厢的轿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吊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吊顶开孔,所述上层轿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轿顶开孔,所述吊顶开孔和轿顶开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空间能供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装潢部件,所述装潢部件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上,覆盖所述吊顶开孔;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轿顶盖板,所述轿顶盖板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上层轿顶框架上,覆盖所述轿顶开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将整个轿顶旋转打开,照明板或装饰板通常只占轿顶总大小的一般或更少,实际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更安全。更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顶和电梯轿厢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顶和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在维保时,需要工作人员对轿顶上方的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通常工作人员将电梯停在两个楼层中间,通过三角钥匙打开层门进入轿顶上方进行检修。由于人员进入井道,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预防轿顶移动带来的危险,需在顶上预留较大的空间作为避险空间,浪费了井道高度。
[0003]公开文献CN107867619A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将轿顶整体旋转打开进行检修。但该方式需将轿顶整体旋转,难度大,重量大。操作不变且容易发生碰撞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既要实现无需将轿顶整体打开,又能实现进入轿顶上方对井道内设备进行检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顶,包括:
[0006]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与电梯轿厢的轿壁固定连接;
[0007]所述下层吊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吊顶开孔,所述上层轿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轿顶开孔,所述吊顶开孔和轿顶开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空间能供维修人员通过;
[0008]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装潢部件,所述装潢部件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上,覆盖所述吊顶开孔;
[0009]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轿顶盖板,所述轿顶盖板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上层轿顶框架上,覆盖所述轿顶开孔。
[0010]优选地,所述轿顶盖板打开后位于上层轿顶框架上部。
[0011]优选地,所述轿顶盖板以平移或翻转方式打开。
[0012]优选地,所述轿顶盖板为可折叠的卷帘板。
[0013]优选地,所述电梯轿顶还具有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安装在上层轿顶框架的轿顶开孔附近,用于验证所述轿顶盖板是否处于关闭位置,所述触点开关接入电梯安全回路。
[0014]优选地,所述装潢部件以铰链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上,可延下层吊顶框架向下翻转。
[0015]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为长方形,长度大于600mm,宽度大于300mm。
[0016]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为圆形,直径大于600mm。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包括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梯轿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无需将整个轿顶旋转打开,照明板或装饰板通常只占轿顶总大小的一般或更少,实际操作更方便,更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的电梯轿顶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例2的电梯轿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3的电梯轿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梯轿顶,包括:
[0025]下层吊顶框架1与上层轿顶框架2,下层吊顶框架1与上层轿顶框架2与电梯轿厢的轿壁5固定连接;
[0026]所述下层吊顶框架1具有至少一个吊顶开孔(图中未示出),所述上层轿顶框架2具有至少一个轿顶开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吊顶开孔和轿顶开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空间能供维修人员通过;
[0027]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装潢部件3,所述装潢部件3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1上,覆盖所述吊顶开孔;
[0028]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轿顶盖板4,所述轿顶盖板4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上层轿顶框架2上,覆盖所述轿顶开孔。
[0029]所述轿顶盖板4打开后位于上层轿顶框架2上部。所述轿顶盖板以平移或翻转方式打开。
[0030]装潢部件3包括但不限于照明板、装饰板或导光板等。装潢部件3平时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1上,在需要检修时可拆下。装潢部件3也可以通过卡簧卡在下层吊顶框架1上,需要检修时可拉开后移除。装潢部件3也可通过螺栓、插销等方式与下层吊顶框架1固定,需要检修时可拆下固定件后取下。移除下层吊顶框架1上的装潢部件3后,露出吊顶开孔,工作人员可通过吊顶开孔打开轿顶盖板4,露出轿顶开孔,可对轿顶上方及电梯井道内的部件进行检修。轿顶盖板4以可打开方式,通过卡簧、螺栓、插销等方式固定及拆卸移动。
[0031]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为长方形,长度大于600mm,宽度大于300mm。
[0032]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为圆形,直径大于600mm。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装潢部件3以铰链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1上,可延下层吊顶框架1向下翻转。
[0035]装潢部件3在拆卸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存在装潢部件跌落的可能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梯的振动等也会偏离原有位置。一般装潢部件3会增加卡件、吊绳等防脱落的装置。但在拆卸检修时,需要取下防脱落的装置,如果检修完成后没有复原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可在装潢部件3的一边通过铰链6与下层吊顶框架1,另一端通过插销、螺栓或其他
方式锁住。打开时,通过拉开插销装潢部件3可沿铰链旋转。避免了装潢部件3坠落,使用也更方便。
[0036]实施例3
[0037]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轿顶盖板4为可折叠的卷帘板。
[0038]在轿顶盖板4移开后检修,检修完成后如果忘记还原轿顶盖板4的位置,井道内灰尘等容易进入轿厢内。而每次检修通过移开、移回的方式使用不变。轿顶盖板4还原放置位置偏离还会造成使用过程中坠落或声音等发生。通过卷帘方式打开,使用很方便。只要沿中间向两端卷起即可完成轿顶的打开检修。检修完成后,只要沿反方向闭合即可完成操作,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也不存在坠落风险。
[0039]优选地,所述电梯轿顶还具有触点开关7,所述触点开关7安装在上层轿顶框架2的轿顶开孔附近,用于验证所述轿顶盖板4是否处于关闭位置,所述触点开关7接入电梯安全回路。
[0040]当轿顶盖板4打开时,可启动安全回路,避免检修时轿厢意外移动。由于轿顶盖板4在使用过程中无法看到,如果检修后未复位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在关闭位置增加触点开关,如果轿顶盖板4没有还原到正确位置,开关未闭合电梯无法运行。
[0041]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下层吊顶框架与上层轿顶框架与电梯轿厢的轿壁固定连接;所述下层吊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吊顶开孔,所述上层轿顶框架具有至少一个轿顶开孔,所述吊顶开孔和轿顶开孔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的空间能供维修人员通过;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装潢部件,所述装潢部件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下层吊顶框架上,覆盖所述吊顶开孔;所述电梯轿顶还包括轿顶盖板,所述轿顶盖板以可打开方式固定在上层轿顶框架上,覆盖所述轿顶开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盖板打开后位于上层轿顶框架上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顶盖板以平移或翻转方式打开。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燮申马泽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