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54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两组分别包含向合流方向长度依次减小的多个可转动滚筒,两组滚筒对称分布于中部连接装置两侧,驱动装置驱动滚筒呈向不相同方向运动,中部连接装置分别连接两组滚筒,形成特定形状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实现不同方向货物的合流居中,以及在合流居中时出现碰撞挤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现不同方向的货物的居中与合流,并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装置速度实现两组滚筒组货物间隔输送,可以实现单行货物依次排列的居中和合流,并在居中合流时,W状的中部连接装置盖板的边缘会减少货物居中时的无动力摩擦,以防治剧烈碰撞。以防治剧烈碰撞。以防治剧烈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


[0001]本技术涉及物流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仅仅通过人工进行移动、搬运、分拣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处理需求,因此需要机器自动化装置进行协助处理。而使用传送带进行物品运输时,往往需要将物品进行自动摆正及居中,有时候还需要将多个传送带传送的物品合流成一起,对于货物居中或合流的需求,分别产生了居中机与合流机,但在实际实践中,如何实现货物传送时良好居中,以及如何同时实现货物居中及合流问题,亟待解决。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497632.8)公开了一种水果包装箱运输居中矫正机构,但装置需要利用非水平的滚筒,即利用滚筒的动力以及水果箱自身的重力实现在行进中居中,该方案解决了相同方向的货物居中问题,但其没有考虑在货物居中时,货物间无动力接触大,出现相互挤压,碰撞的问题,且其两组滚筒为单一动力,同时运行,无法解决平行货物的合流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20849265.1)公开了一种电动辊筒居中机,辊筒中间无缓冲缝隙,存在货物居中时,货物间无动力接触大,出现相互挤压、碰撞的问题,不利于合流。
[0004]对于货物运输、分拣过程中居中与合流问题的解决,人们也做过不同的尝试,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1286283.5)公开了一种摩擦式滚筒合流装置,其通过两侧的两组滚筒进行传送汇集,然后用第三组滚筒进行运输,其仅能实现合流的功能,无法实现居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20735060.3)公开了一种联轴型物流传输合流居中机,虽然可以实现居中合流功能,但联轴会使得两组传输导流线具有相同的驱动,无法根据速度调节来实现需要合流后为单行的货物输送,即对于两组平行的货物无法通过速度调控使得先后排列为一行,并且仍然存在上述货物居中时,货物间无动力接触大,进而出现相互挤压,碰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本技术能实现不同方向的货物的居中与合流。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包括支撑架、两组滚筒以及驱动滚筒转动的驱动装置,支撑架呈五边形设置;还包括中部连接装置,中部连接装置将支撑架均分呈两部分,每组滚筒对应设置在中部连接装置和支撑架之间,滚筒的长度自货物输入到货物输出的方向逐渐减少。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部连接装置包括一对连接板和盖板,其中连接板的两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滚筒与连接板转动连接,盖板与两个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盖板的高度低于滚筒的最高点的高度,滚筒的另一端与固定座转动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边缘呈连续W状。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其板体设置有转向球,转向球可在盖板的板体内万向转动。所述的转向球高度低于滚筒平面,不影响合流,在居中合流时,可以协助货物棱角跌落进缝隙的推出,促进其恢复摆正。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位于滚筒的下部,包括驱动电机、同步带、驱动辊、摩擦带以及U型壳;U型壳的两端与支撑架固定连接,U型壳的开口朝上,驱动电机安装在U型壳一侧支撑架底部,驱动辊与U型壳底部转动连接,摩擦带呈封闭状设置,摩擦带与滚筒和驱动辊转动连接,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与驱动辊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辊和摩擦带之间还依次设有托辊,托辊用来支撑摩擦带上力。居中合流时托辊可以支撑摩擦带上力,防止摩擦力直接作用于传送带上造成其他驱动装置损坏。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两组滚筒下部分别设有驱动装置。由于不同的滚筒组设有不同的驱动装置,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装置速度,来使得同时从滚筒组上的货物间隔排列输送,可以实现最终货物单行依次排列的居中和合流。
[0014]更进一步的,上述合流居中机还包括张紧组件,张紧组件包括张紧轮、内置轴承的套筒、固定板以及调节螺杆,其中U型壳两侧的侧壁均开有直槽口,张紧轮的两端的转轴嵌在套筒的轴承内,套筒的部分筒体位于直槽口内并可沿U型壳的直槽口内移动,固定板设置在U型壳的直槽口的一侧,调节螺杆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调节螺杆与套筒接触,张紧组件用来保持摩擦带的张紧力;张紧组件通过调节螺杆一方面可以主动调节来改变摩擦带张紧情况,保持摩擦带有效运行,防止摩擦带张力过大发生损坏、张力过小无法实现输送。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U型壳在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板体一和板体二,其中板体一与驱动辊转动连接,板体二与U型壳开口处的底部固定连接,板体二设置有开口状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驱动辊的转轴穿过,板体一与板体二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下部设有可调支撑脚,可调支撑脚用于调节支撑架高度,并保持水平,每个可调支撑脚有两个螺母固定。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上设置有挡板,挡板用来防止待运输货物从支撑架上跌落。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至少1个用于增加支撑架连接强度的筋板,筋板用来固定、支撑滚筒组,并防止其相对位置发生移动。
[0019]本技术通过两组分别包含向合流方向长度依次减小的多个可转动滚筒,对称分布于中部连接装置两侧,驱动装置驱动滚筒呈向不相同方向运动。中部连接装置分别连接两组滚筒,形成特定形状的空间,用于减少货物居中合流时动力摩擦,驱动装置与滚筒通过摩擦带滑动连接,使得滚筒围绕轴心转动。驱动装置分别带动滚筒上的货物沿着合流方向运动,由于滚筒组件上的滚筒对称设置且向合流方向长度逐渐减小,货物会随着滚筒滚动逐渐居中,并合流,在即将靠近中部合流时,由于中部连接装置盖板的边缘呈连续W状,会减少货物居中时的无动力摩擦,以防治剧烈碰撞,中部连接装置板上设有高度低于滚筒平面且可万向转动转向球,在居中合流时,可以协助货物棱角跌落进缝隙的推出,促进其恢复摆正;居中合流时托辊可以支撑摩擦带上力,防止摩擦力直接作用于传送带上造成其他驱动装置损坏,张紧组件通过调节螺杆一方面可以主动调节来改变摩擦带张紧情况,保持摩
擦带有效运行,防止摩擦带张力过大发生损坏或张力过小无法实现输送。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通过向合流方向特定长度变化的多个滚筒组成的两个滚筒组,对称分布于中部连接结构两侧,并结合驱动装置及形成的特定形状的中部连接结构,实现不同方向的货物的居中与合流,并可以通过调节驱动装置速度实现两组滚筒组货物间隔输送,可以实现单行货物依次排列的居中和合流,并在居中合流时,可以协助货物棱角跌落进缝隙的推出,促进其恢复摆正。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本技术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中部连接装置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包括支撑架(1)、两组滚筒(5)以及驱动滚筒(5)转动的驱动装置,支撑架(1)呈五边形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部连接装置(7),中部连接装置(7)将支撑架(1)均分呈两部分,每组滚筒(5)对应设置在中部连接装置(7)和支撑架(1)之间,每组滚筒(5)的长度自货物输入到货物输出的方向逐渐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连接装置(7)包括一对连接板(71)和盖板(72),其中连接板(71)的两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滚筒(5)与连接板(71)转动连接,盖板(72)与两个连接板(71)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盖板(72)的高度低于滚筒(5)的最高点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2)的边缘呈连续W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2)其板体设置有转向球,转向球可在盖板(72)的板体内万向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向合流居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位于滚筒(5)的下部,包括驱动电机(61)、同步带(63)、驱动辊(65)、摩擦带(62)以及U型壳(66);U型壳(66)的两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U型壳(66)的开口朝上,驱动电机(61)安装在U型壳(66)一侧支撑架(1)底部,驱动辊(65)与U型壳(66)底部转动连接,摩擦带(62)呈封闭状设置,摩擦带(62)与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应龙张风华曹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荻捷工业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