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胶管编织机油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机的零部件润滑
,具体为一种液压胶管编织机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胶管制造是橡胶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胶管结构通常分为内胶层、外胶层和骨架层。一般以带有钢丝、棉线或纤维编织层作为骨架,在钢丝编织机将钢丝编织到胶管内胶层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将内胶层预冷,增加内胶层的硬度,避免钢丝挤压损伤内胶层。其内部的传动部件之间频繁的摩擦会造成部件的磨损较大,而缩短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小摩擦对零部件磨损的影响,一般都会对传动部件之间出现摩擦的地方进行滴油润滑,达到延长传动部件使用寿命的目的。
[0003]传统编织机一般采用往润滑部位滴淋的方式给摩擦和转动部位供油,这样的方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整体供油的均匀性较差,其内部的隐蔽位置无法得到充分的润滑,致使润滑不充分的部件之间出现钢性摩擦的时间较长,造成部件相互之间磨损较为严重;二、局部供油量难以进行控制,导致局部出现供油过量的问题,易出现多余的油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飞溅到钢丝上,从而致使产品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胶管编织机油路结构,用于编织机的梭子轴(25)与补偿器主轴(1)在转动过程中的润滑油供给,所述梭子轴(25)通过行星轮系绕所述补偿器主轴(1)周向转动,所述行星轮系包括装配于转子体(2)内部的行星齿轮轴(51),所述行星齿轮轴(51)外表面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小行星齿轮(52),所述补偿器主轴(1)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套接有大行星齿轮(53),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子轴(25)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套接有凸轮盘(28),所述凸轮盘(28)的一侧将转子体(2)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待润滑腔(7)和第三待润滑腔(37),所述补偿器主轴(1)的一端固定套接转子齿轮(3),所述转子齿轮(3)和转子体(2)与梭子轴(25)的一端共同合围成第二待润滑腔(35),所述补偿器主轴(1)的内部沿轴向开设有主供油路(33),所述主供油路(33)内壁的两端和中间处分别开设有第一供油支路(38)和第三供油支路(40)与第二供油支路(39),所述第一供油支路(38)内部远离主供油路(33)的一端和第三供油支路(40)内部靠近主供油路(33)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阻尼喷嘴(8)和第三阻尼喷嘴(10),所述第二供油支路(39)内部的中间处固定设置有第二阻尼喷嘴(9);所述转子体(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后偏心轴承套座(14),所述转子体(2)与后偏心轴承套座(14)的连接触均开设有输油孔(6),所述转子体(2)内部的一侧固定套接有前偏心轴承套(21),所述转子体(2)和前偏心轴承套(21)的内部均开设有导油槽(36),所述补偿器主轴(1)外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后滚针轴承(11),所述后滚针轴承(11)的内部开设有导油孔(34),所述导油孔(34)内部的一端与第一供油支路(38)内部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油孔(6)内部的一端与第二供油支路(39)内部的一端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导油槽(36)的内部相连通,其中一个所述导油槽(36)内部靠近第三供油支路(40)的一端与第三供油支路(40)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油槽(36)和第一供油支路(38)与第二供油支路(39)的内部均设置有油量控制机构(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胶管编织机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控制机构(41)包括支撑横轴(4101),所述支撑横轴(4101)的两端分别与导油槽(36)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横轴(4101)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右扇叶(4102)和左扇叶(4103),所述支撑横轴(4101)顶部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有螺纹轴(4104),所述导油槽(36)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十字支撑架(4110),所述螺纹轴(4104)的一端与十字支撑架(4110)一侧的中间处转动连接,所述右扇叶(4102)和左扇叶(4103)顶部的一侧均铰接有支撑连杆(4105),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连杆(4105)的一端铰接有配重球(4106),所述配重球(4106)的一侧与另一个支撑连杆(4105)的一端铰接,所述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翼升,李修文,刘霞,曹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液压胶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