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72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无水乙醇对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清洗预处理;B、未封端WPU聚合物的制备;C、采用GTP对WPU聚合物进行封端改性,制备得到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D、将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进行稀释并配置得到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再对清洗后的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浸轧烘燥,得到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抗紫外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的环保性。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紫外涤纶窗帘布,特别是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在卧室、办公、会议和学校等各种场景会大量使用到窗帘,主要目的集中于达到视线遮挡、调节光线、抗紫外、防尘防噪以及装饰美观的效果,这种对于窗帘布特殊功能迫切要求促进了窗帘行业创新发展的引致需求加速凸显。目前市场上涤纶窗帘凭借遮光效果好、价格低廉、性价比高,且拥有抗皱垂坠、外形挺阔、品质丝滑等多重优点,成为了室内外视听隔离的普通窗饰装修首选面料。但是,涤纶织物的耐晒牢度不高,紫外线照射对纤维断裂强力具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紫外辐射能够促进涤纶大分子链的断裂降解,聚酯纤维聚合度降低,从而降低涤纶分子模量,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大幅度下降,使涤纶织物结构损坏,材料性能失效,宏观上表现为窗帘的老化、脆损。
[0003]为了研究涤纶抗紫外性能,提高涤纶窗帘的生产质量和使用耐久性,人们从织物表面改性角度出发,展开了染整抗紫外整理剂和工艺开发的多项研究。
[0004]文献(郭伊丽,鲁漓江,张朝霞,张国庆.氨气相沉积法制备抗紫外织物[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1(07):348

353.)中提到郭伊丽等人利用气相沉积法通过Ce
3+
与释放出来的氨气反应,在涤纶织物表面原位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CeO2抗紫外薄膜,制备的抗紫外涤纶织物在30次水洗后UPF值由30.21提高到71.80,UVA透过率由21.35%降低到4.34%,表面稳定性好,耐洗效果优秀,但这种方法在浸渍液中添加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致癌物质来促进润湿和增溶效果,不利于涤纶窗帘的生产应用和用户体验。
[0005]专利(CN107164963A)以纺织胶乳、阻燃剂、纳米二氧化钛等化学试剂作为原料,通过调配的重量比,探究出新型抗紫外整理剂,最终获得抗紫外涤纶织物的UPF值超过40,但是这种整理剂的制备运用了多种填充剂、交联剂,增加生产难度和环保负担。
[0006]王建昆等人在文献(王建昆,张贵.涤纶织物抗紫外线处理工艺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47(07):29

32.)中通过传统浸轧烘干的整理方式将紫外线整理剂分散液处理到涤纶织物上,其中使用的UV

326和UV

328属于苯并三唑类抗紫外整理剂,是通过吸收紫外线能量来阻止涤纶纤维光老化,但这类抗紫外整理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涤纶表面易发生迁移和挥发,整理织物耐磨性能和持久防晒效果较差。
[0007]因此,现有的技术存在着抗紫外性能较差以及环保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抗紫外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A、采用无水乙醇对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清洗预处理;
[0011]B、未封端WPU(水性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
[0012]C、采用GTP(茶多酚)对WPU聚合物进行封端改性,制备得到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
[0013]D、将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进行稀释并配置得到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再对清洗后的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浸轧烘燥,得到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
[0014]前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中,步骤A中,涤纶纤维窗帘的厚度为1~2mm,涤纶纤维窗帘的织物密度为400~700kg/m3,无水乙醇清洗的次数为1~2次。
[0015]前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中,步骤B中未封端WPU聚合物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0016]b1、在真空条件下,按摩尔当量比计ODX

218(聚酯多元醇):P TMEG(聚四氢呋喃)为0.6~1向容器中加入原料,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混合液升温至55~75℃;随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1~2摩尔当量的聚合单体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继续升温至80~90℃反应1~2h,完成预聚,得到预聚液;
[0017]b2、向预聚液中加入1~2摩尔当量的TMP(三羟甲基丙烷)扩链剂,将反应温度调整为80~100℃,反应时间为1~2h,反应完毕后,用超纯水清洗一至两次,完成未封端WPU聚合物的制备,封存备用。
[0018]前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中,所述步骤C中,采用GTP对未封端WPU聚合物封端改性的具体过程为:按摩尔当量比,将GTP:未封端WPU聚合物=7~5进行混合,温度为75~95℃,制备得到GTPWPU(茶多酚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混合物,随后用三乙胺中和,超纯水清洗,最终制得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
[0019]前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中,步骤D中,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的配置过程是将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作为溶质溶于超纯水中稀释,经过超声处理制备成质量分数为1%~5%的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
[0020]前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中,清洗后的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浸轧烘燥的具体过程为:将清洗后的涤纶纤维窗帘放置在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中浸轧处理,轧液率100%~120%,然后在70~80℃预烘5min,再于120~130℃焙烘5min,最后回潮10~20min。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由以生物质环境可降解的GTP(茶多酚)作为原料对WPU(水性聚氨酯)进行封端改性处理得到的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对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浸轧烘燥处理,一方面通过控制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的生产制备步骤和工艺参数,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浸轧烘燥的具体过程和工艺参数,使得制备得到的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和环保性。具体的:
[0022]1)生物质GTP原料主要成分是表儿茶素,是从茶叶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属于天然可降解材料,具有抗菌环保、防污防霉、抗辐抗氧化的特殊功效,其中表儿茶素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一方面可以实现涤纶织物染整后处理的水加工,减轻印染废水
净化压力,另一方面使得整理后涤纶织物的表面极性增大,赋予织物一定的抗静电性能,降低灰尘吸附。
[0023]2)采用水性聚氨酯作为抗紫外组分GTP的载体,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同时改变了未缩合聚合物带有的毒性端基,通过加成封端处理,引入生物质环境可降解的GTP作为端基,无毒无害,对涤纶织物后处理适应性强。WPU分子结构中富含亲水性羟基,增加其作为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同时其分子内能大,主链各个单元由大量酰胺基团键合连接,显著增加了整理液粘性和弹性。采用这种载体协同抗紫外组分制备整理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无水乙醇对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清洗预处理;B、未封端WPU聚合物的制备;C、采用GTP对WPU聚合物进行封端改性,制备得到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D、将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整理剂进行稀释并配置得到涤纶织物功能涂层表面改性整理液,再对清洗后的涤纶纤维窗帘进行浸轧烘燥,得到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涤纶纤维窗帘的厚度为1~2mm,涤纶纤维窗帘的织物密度为400~700kg/m3,无水乙醇清洗的次数为1~2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质抗紫外涂层的涤纶窗帘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未封端WPU聚合物的具体制备过程为:b1、在真空条件下,按摩尔当量比计聚酯多元醇:聚四氢呋喃为0.6~1向容器中加入原料,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混合液升温至55~75℃;随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1~2摩尔当量的聚合单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继续升温至80~90℃反应1~2h,完成预聚,得到预聚液;b2、向预聚液中加入1~2摩尔当量的三羟甲基丙烷扩链剂,将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芳董旭丽陈涛王修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