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070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包括床体、收卷器、移动块、托腿带、直立踏板,床体的上方设有横杆,收卷器、移动块均在横杆上靠近和远离床尾端水平移动,托腿带的两端均设有拉绳,直立踏板垂直于床体,直立踏板的上面设有可伸缩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固定在移动块上。在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时,训练侧的足部固定在直立踏板上,训练侧的腿部放在托腿带上,收卷器通过旋转电机收卷拉绳,拉绳向上拉动托腿带,托腿带缓慢托起患者训练侧的腿部,训练侧的足部带动直立踏板移动,使训练侧的足部处于背伸状态,使患者达到较佳的锻炼效果,收卷器替代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抬放训练侧下肢,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腿抬高运动是锻炼股四头肌的重要运动,有利于膝关节手术后和因下肢疾病导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的恢复。直腿抬高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股四头肌正常张力及肌力,防止肌萎缩。
[0003]参考图11,直腿抬高锻炼的具体方法为:人体处于仰卧位,屈曲健侧膝关节,使腰骶部固定,训练侧下肢伸直,足部背伸,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抬起训练侧下肢,使训练侧的足部距离床面15~20cm,维持抬起后的位置10~15秒,然后缓慢放下训练侧下肢。休息10秒钟后,重复上述动作。
[0004]在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时,患者较难感知准确训练侧下肢抬起后足部距离床面的高度,若训练侧下肢抬起的高度较低,患者所达到的训练效果较差;患者依靠自身力量抬起训练侧下肢较吃力,难以维持训练侧下肢处于抬起后的位置;患者训练侧下肢放下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肌肉损伤。因此,目前患者通常是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由医护人员矫正患者的躺姿和抬放训练侧下肢,消耗医护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患者自行进行直腿抬高锻炼,能够达到较佳的锻炼效果,有利于患者下肢的康复,无需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抬放训练侧下肢,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包括床体、收卷器、移动块、托腿带、直立踏板,床体的一端设为床尾端,床体的上方设有横杆,横杆从靠近至远离床尾端依次贯穿移动块、收卷器,收卷器、移动块均在横杆上靠近和远离床尾端水平移动,收卷器内设有两个收卷机构,收卷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收卷柱,收卷柱通过旋转电机驱动旋转,旋转电机连接有定时器,定时器控制旋转电机的启闭。托腿带、直立踏板均位于横杆的下方,并且托腿带、直立踏板均位于床体的上方,托腿带的两端均设有拉绳,两个拉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收卷柱上:当两个收卷柱同时向一侧旋转时,两个拉绳分别缠绕在两个收卷柱上,两个拉绳带动托腿带向上升起;当两个收卷柱同时向反侧旋转时,两个拉绳分别从两个收卷柱上脱落,两个拉绳带动托腿带向下降落。直立踏板垂直于床体,直立踏板远离床尾端的面设有足部限位带、托足件,足部限位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固定,托足件设于直立踏板靠近床体的位置,直立踏板的上面设有可伸缩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固定在移动块上。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一、采用本技术的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在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时,患
者将训练侧的腿部放在托腿带上,通过旋转电机将拉绳收卷在收卷柱上,拉绳向上拉动托腿带,托腿带缓慢托起患者训练侧的腿部,收卷机构在训练侧的足部距离床面15~20cm时停止收卷拉绳,使训练侧下肢维持抬起后的位置,在10~15秒后缓慢放下训练侧下肢,防止训练侧下肢放下速度过快导致肌肉损伤,在10秒钟后重复上述运动,从而反复进行训练,使患者达到较佳的锻炼效果,有利于患者下肢的康复。
[0010]二、收卷器替代医护人员帮助患者抬放训练侧下肢,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0011]三、患者将训练侧的足部贴靠在直立踏板上,使训练侧的足部处于背伸状态,足部限位带和托足件均对直立踏板具有限位作用,足部限位带能够防止直立踏板向侧方位移,托足件能够防止直立踏板向下方坠落,使训练侧足部与直立踏板相对固定,在托腿带托动训练侧的腿部时,训练侧的足部带动直立踏板移动。
[0012]优选的,本技术还包括平放踏板,平放踏板平行于床体,平放踏板的上面设有限位件,限位件设于靠近床尾端的位置,平放踏板的侧面设有连接件,床体的侧面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可移动的滑块,滑块固定在连接件上,滑块通过顶杆电机驱动靠近和远离床尾端移动,患者将健侧的足部踩在平放踏板的上面,限位件对健侧的足部具有限位作用,限位件能够防止健侧的足部向床尾端位移,使患者的腰骶部固定,通过顶杆电机能够调节平放踏板离床尾端的距离,根据患者的需求将健侧的足部固定在较舒适的位置。
[0013]优选的,移动块设有可伸缩的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固定在收卷器上,连接杆的伸缩方向朝水平方向伸缩,连接杆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伸缩方向与连接杆的伸缩方向相同,当连接杆伸长时,弹簧被压缩;当连接杆缩短时,弹簧复位,连接杆带动直立踏板施压于训练侧的足部,使训练侧的足部实现背伸。
[0014]优选的,托腿带的上面设有腿部限位带,腿部限位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固定,腿部限位带对托腿带具有限位作用,防止托腿带发生位移导致抬高训练侧的足部高度存在误差,使托腿带固定在训练侧的腿部,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
[0015]优选的,床体的上面设有腰垫,腰垫具有弹性,腰垫位于平放踏板远离床尾端的位置,腰垫的上面设有凹槽,患者躺在床体上面时,患者的腰部位于腰垫的凹槽内,腰垫的凹槽对患者腰部的位置具有限位作用,腰垫的凹槽能够校准患者的躺姿,使患者的腰骶部固定,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
[0016]优选的,腰垫的上面设有腰部限位带,腰部限位带通过魔术贴连接固定,腰部限位带对患者的腰部具有限位作用,使腰部固定在腰垫的凹槽内,使患者的腰骶部固定,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中直立踏板处于低位时,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中直立踏板上升时,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1中收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1中托腿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实施例2中托腿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实施例3中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实施例3中腰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实施例4中腰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患者做直腿抬高锻炼时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床体;10、床尾端;11、横杆;2、连接杆;21、移动块;22、升降杆;23、直立踏板;3、收卷器;30、收卷机构;32、收卷柱;33、拉绳;34、托腿带;35、旋转电机;4、滑块;41、滑槽;42、连接件;43、平放踏板;51、足部限位带;52、腿部限位带;53、腰部限位带;54、托足件;55、限位件;6、腰垫;6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至6所示的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包括床体1、收卷器3、移动块21、托腿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科的直腿抬高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收卷器(3)、移动块(21)、托腿带(34)、直立踏板(23),所述床体(1)的一端设为床尾端(10),所述床体(1)的上方设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从靠近至远离床尾端(10)依次贯穿移动块(21)、收卷器(3),所述收卷器(3)、所述移动块(21)均在横杆(11)上靠近和远离床尾端(10)水平移动,所述收卷器(3)内设有两个收卷机构(30),所述收卷机构(30)包括旋转电机(35)、收卷柱(32),所述收卷柱(32)通过旋转电机(35)驱动旋转,所述托腿带(34)、所述直立踏板(23)均位于所述横杆(11)的下方,并且所述托腿带(34)、所述直立踏板(23)均位于床体(1)的上方,托腿带(34)的两端均设有拉绳(33),两个拉绳(33)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收卷柱(32)上:当两个收卷柱(32)同时向一侧旋转时,两个拉绳(33)分别缠绕在两个收卷柱(32)上,两个拉绳(33)带动托腿带(34)向上升起;当两个收卷柱(32)同时向反侧旋转时,两个拉绳(33)分别从两个收卷柱(32)上脱落,两个拉绳(33)带动托腿带(34)向下降落;所述直立踏板(23)垂直于所述床体(1),直立踏板(23)远离床尾端(10)的面设有足部限位带(51)、托足件(54),所述足部限位带(51)通过魔术贴连接固定,所述托足件(54)设于直立踏板(23)靠近床体(1)的位置,所述直立踏板(23)的上面设有可伸缩的升降杆(22),所述升降杆(22)的上端固定在移动块(21)上。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小丹王建华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