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68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凝汽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针对了对汽轮机产生的排汽进行凝结成水的充分性较差以及对不凝结气体进行排出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的相对端可拆卸连接,下筒体的底端连通有凝结液排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溢流管对排汽进行集中导流、分区凝结处理,并且通过喷淋孔a和喷头的作用,对排汽进行初步的凝结处理,提高对溢流管处对排汽的凝结效果,通过喷淋管的作用,在除湿板上方形成雾化式喷水,从而增大对残余排汽与冷却水的接触效果,并且通过喷淋孔b在除湿板上形成水柱,进一步提高对残余排汽的凝结效果,从而使得汽轮机产生的排汽进行充分凝结处理。分凝结处理。分凝结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凝汽器
,尤其涉及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

技术介绍

[0002]凝汽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复水器;凝汽器主要用于汽轮机动力装置中,分为水冷凝汽器和空冷凝汽器两种。
[0003]目前采用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对汽轮机动力装置的排汽进行冷凝处理时,排汽通常通过进汽管进入,并通过冷却管输入冷却水使其与排汽进行接触,继而对排汽凝结成水进行回流使用,此时排汽在凝汽器内凝结成水的充分性则尤为重要,由于汽轮机排汽中含有不凝结气体,此时不凝结气体极易充满凝汽器,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排出也则尤为重要。
[0004]因此,需要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用以解决对汽轮机产生的排汽进行凝结成水的充分性较差以及对不凝结气体进行排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解决了对汽轮机产生的排汽进行凝结成水的充分性较差以及对不凝结气体进行排出不便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的相对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筒体的底端连通有凝结液排出管,所述下筒体的底部外壁连通有进汽管,所述上筒体的顶面连通有排汽管,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的顶部外表面均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的内侧壁均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通孔,位于底部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的溢流管,位于顶部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的喷淋管,所述下筒体的内壁设置有与溢流管相配合的喷淋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板顶面的导流槽,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喷淋孔a,所述导流槽与相邻的所述喷淋孔a之间连通有连通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喷淋孔a一一对应的喷头,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一一对应的集流罩。
[0008]优选的,所述喷淋孔a呈圆台状,所述喷淋孔a的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位于顶部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喷淋孔b,所述喷淋孔b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溢流管与所述喷淋管均呈锥形设置,所述溢流管与所述喷淋管沿上筒体和下筒体对接处呈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上筒体的顶部内壁固定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顶部的所述进水管的上方。
[0011]优选的,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密封槽,两个所述密封槽之
间插接有除湿板,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的相对端外表面均固定有安装法兰,两个所述安装法兰的内部贯穿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锁紧螺栓,位于底部的所述安装法兰的底面设置有与锁紧螺栓相配合的锁紧螺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通过溢流管对排汽进行集中导流、分区凝结处理,并且通过喷淋孔a和喷头的作用,对排汽进行初步的凝结处理,从而提高对溢流管处对排汽的凝结效果,并且通过喷淋管的作用,在除湿板上方形成雾化式喷水,从而增大对残余排汽与冷却水的接触效果,并且通过喷淋孔b在除湿板上形成水柱,进一步提高对残余排汽的凝结效果,从而使得汽轮机产生的排汽进行充分凝结处理,并且不凝结气体依次除湿板和滤网的双重过滤处理,从而及时有效的通过排汽管将不凝结气体进行排出。
[0014]2、本技术中溢流管和喷淋管的外表面孔径从下至上均逐渐增大,溢流管呈锥形设置,使得汽轮机排汽更好的通过集流罩进行分区进行凝结处理,喷淋管呈锥形设置,便于支撑板上的冷却水形成分散式喷射处理,从而加大与排汽的接触效果,从而对排汽进行充分凝结处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的喷淋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的喷头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的除湿板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筒体;2、下筒体;3、凝结液排出管;4、进汽管;5、排汽管;6、进水管;7、支撑板;8、通孔;9、溢流管;10、喷淋管;11、喷淋组件;111、导流槽;112、喷淋孔a;113、连通槽;114、喷头;115、集流罩;12、喷淋孔b;13、滤网;14、密封槽;15、除湿板;16、安装法兰;17、锁紧螺栓;18、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4,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相对端可拆卸连接,下筒体2的底端连通有凝结液排出管3,下筒体2的底部外壁连通有进汽管4,上筒体1的顶面连通有排汽管5,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顶部外表面均连通有进水管6,上筒体1与下筒体2的内侧壁均固定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通孔8,位于底部的支撑板7的顶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8一一对应的溢流管9,位于顶部的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8一一对应的喷淋管10,下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与溢流管9相配合的喷淋组件11,具体的,将汽轮机的出汽管与下筒体2的进气管进行对接处理,并将凝结液排出管3与汽轮机进行回流对接处理,将上筒体1和下筒体2的进水管6分别与外接送水装置对接处理,通过溢流管9对排汽进行集中导流,进行分区凝结处理,从而提高对排汽的凝结效果,喷淋组件11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对溢流管9对排汽的凝结效果。
[0022]其中喷淋组件11包括开设于支撑板7顶面的导流槽111,支撑板7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喷淋孔a112,导流槽111与相邻的喷淋孔a112之间连通有连通槽113,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喷淋孔a112一一对应的喷头114,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8一一对应的集流罩115。
[0023]其中喷淋孔a112呈圆台状,喷淋孔a112的底部直径小于顶部直径,位于顶部的支撑板7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喷淋孔b12,喷淋孔b12的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
[0024]其中溢流管9与喷淋管10均呈锥形设置,溢流管9与喷淋管10沿上筒体1和下筒体2对接处呈对称分布,具体的,溢流管9和喷淋管10的外表面孔径从下至上均逐渐增大,溢流管9呈锥形设置,使得汽轮机排汽更好的通过集流罩115进行分区进行凝结处理,喷淋管10呈锥形设置,便于支撑板7上的冷却水形成分散式喷射处理,从而加大与排汽的接触效果,从而对排汽进行充分凝结处理。
[0025]其中上筒体1的顶部内壁固定有滤网13,滤网13位于顶部的进水管6的上方,滤网13的设置,对排汽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包括呈上下分布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1)与所述下筒体(2)的相对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筒体(2)的底端连通有凝结液排出管(3),所述下筒体(2)的底部外壁连通有进汽管(4),所述上筒体(1)的顶面连通有排汽管(5),所述上筒体(1)和所述下筒体(2)的顶部外表面均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上筒体(1)与所述下筒体(2)的内侧壁均固定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的顶端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通孔(8),位于底部的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8)一一对应的溢流管(9),位于顶部的所述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通孔(8)一一对应的喷淋管(10),所述下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与溢流管(9)相配合的喷淋组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联式复合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11)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板(7)顶面的导流槽(111),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开设有多个呈均匀分布的喷淋孔a(112),所述导流槽(111)与相邻的所述喷淋孔a(112)之间连通有连通槽(113),所述支撑板(7)的底面固定有多个与喷淋孔a(112)一一对应的喷头(114),所述支撑板(7)的底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厚礼穆道徐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华港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