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机壳成型领域,涉及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它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转子与定子配合安装于电机机壳的内部。
[0003]常规的电机机壳制造工艺由冲床加模具,在普通冲床上单步完成,一个产品有12道工序完成,每道工序一个冲床、一副模具,一个工人,人工成本高,产品精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加快成型效率的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通过冲床对板材进行预冲压,预冲压成型后的板材中心处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外弧形面;
[0008]S2:对S1中成型的板材进行二次冲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冲床对板材进行预冲压,预冲压成型后的板材中心处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外弧形面;S2:对S1中成型的板材进行二次冲压,二次冲压之后,弧形面形成平整的顶面,顶面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侧边以及沿边;S3:对经过S2步骤冲压成型后的板材进行第三次冲压,第三次冲压之后,侧边与沿边之间压折成直角,顶面与侧边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折角,顶面中心处具有向下凹陷的内弧形面;S4:对经过S3步骤冲压成型后的板材进行第四次冲压,第四次冲压之后,内弧形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凹平面,凹平面与顶面之间通过斜面过渡;S5:对经过S4步骤冲压成型后的板材进行第五次冲压,第五次冲压之后,凹平面向上凸起平成平台,斜面被弯折在平台与顶面之间形成向下凹陷的内槽;S6:对经过S5步骤冲压成型后的板材进行冲切,将沿边的外侧以及平台进行冲切成型,平台中心处冲切之后形成一个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自动拉伸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弧形面的弧度α为115
°‑
120
°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必祥,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通驰汽车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