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029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絮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保温絮层以及远红外吸热防护层,所述保温絮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絮片
,具体为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化工、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应用中,经常需要对流体进行远距离保温输送。例如,在地热综合利用领域,地热水或其他液体传热质需要从地下两千多米抽出至地表,北方供暖季节一般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下,散热损失巨大。又如在油田内部及长距离油品输送中,为避免油品结蜡,增加稠油的流动性,需要对管道采取保温和加热措施。
[0003]目前国内外管道保温措施基本上都是在输送管道的外表面涂抹保温涂层或是在其外表面包覆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层,这样的保温方式在长距离且超低温的情况下保温效果略显一般,因而不仅会使得管道输送途中容易出现内部流体冻结或是流速受阻的情况,还容易出现管道冻裂损坏的情况,因而使得管道进行输送过程中的保温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保温棉套的保温性不足使得管道在超低温环境下容易损坏的问题,实现以上可以对管道进行更好的保温蓄热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絮层以及吸热防护层,所述保温絮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0

50份氯纶、35

40份丙纶、15

20份腈纶;
[0005]所述远红外吸热防护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35份丙纶、45份涤纶、30份腈纶,且每一百份丙纶、涤纶、腈纶的混合物配比混合15份陶瓷粉以及5份粘胶。
[0006]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絮层中的氯纶、丙纶、腈纶的细度范围为0.13

0.17丹尼尔,使得保温絮层1所使用的纤维细度更小,从而保温絮层1的保温性能更好。
[0007]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絮层中的氯纶、丙纶以及腈纶的纤维长度在10

7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远红外吸热防护层中的丙纶、涤纶以及腈纶的细度范围为0.6

1.8丹尼尔。
[0009]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对保温絮层所需要的氯纶、丙纶以及腈纶按照所需要的份额比例进行混纺;
[0011]S2、对混纺得到的保温絮层依次进行冷堆、平幅退浆以及热定型操作,得到定型后的保温絮层;
[0012]S3、根据比例对远红外吸热防护层所需要的丙纶、涤纶、腈纶、陶瓷粉以及粘胶进行熔融混合处理,并对熔融后的胶液进行喷丝处理;
[0013]S4、对喷丝进行卷绕拉伸处理,然后对其进行预定型操作;
[0014]S5、将预定型后的远红外吸热防护层放进由纳米防水防油剂制得的整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轧余率为50

65%;
[0015]S6、对浸轧处理后的远红外吸热防护层进行松弛热定型处理;
[0016]S7、通过在保温絮层的外表面喷洒粘胶剂将其与远红外吸热防护层进行粘结合并成保暖絮片。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该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保温絮层以及远红外吸热防护层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保温絮片的保温性能更好,同时还可以对外界自然光中的红外线进行吸收并将其中蕴含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可以很好地对管道进行保温蓄热,使得管道即使在超低温环境下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不易出现内部流体冻结或是管道冻裂损坏的情况。
[0019]2、该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远红外吸热防护层放入纳米防水防油剂制得的整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使得保温絮片的表面不易积聚油污以及水渍,从而可以对絮片内部的结构进行很好地防护,避免了絮片应用与外界环境中容易被雨淋湿导致其保温性能大大降低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保温絮层;2、远红外吸热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该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如下:
[0024]实施例一:
[0025]请参阅图1,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絮层1以及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保温絮层1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0

50份氯纶、35

40份丙纶、15

20份腈纶;
[0026]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35份丙纶、45份涤纶、30份腈纶,且每一百份丙纶、涤纶、腈纶的混合物配比混合15份陶瓷粉以及5份粘胶。
[0027]保温絮层1中的氯纶、丙纶、腈纶的细度范围为0.13

0.17丹尼尔,使得保温絮层1所使用的纤维细度更小,从而保温絮层1的保温性能更好。
[0028]保温絮层1中的氯纶、丙纶以及腈纶的纤维长度在10

70mm。
[0029]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中的丙纶、涤纶以及腈纶的细度范围为0.6

1.8丹尼尔。
[0030]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S1、对保温絮层1所需要的氯纶、丙纶以及腈纶按照所需要的份额比例进行混纺;
[0032]S2、对混纺得到的保温絮层1依次进行冷堆、平幅退浆以及热定型操作,得到定型后的保温絮层1;
[0033]S3、根据比例对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所需要的丙纶、涤纶、腈纶、陶瓷粉以及粘胶进
行熔融混合处理,并对熔融后的胶液进行喷丝处理;
[003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在丙纶、涤纶、以及腈纶纤维材料中混有陶瓷粉末,可以使得熔融制得后的喷丝中混杂有陶瓷粉末,这样就可以使得该喷丝进行加工后制得的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具有对外界自然光中的红外线进行吸收的能力,从而可以将红外线中所蕴含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使得絮片的内部温度不易流失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缓慢加热,从而使得管道在超低温环境下使用时的稳定性依旧较好,不易出现管内冻结的情况,也不易出现管体冻裂损坏的情况。
[0035]S4、对喷丝进行卷绕拉伸处理,然后对其进行预定型操作;
[0036]S5、将预定型后的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放进由纳米防水防油剂制得的整理液中进行浸轧处理,轧余率为50

65%;
[0037]S6、对浸轧处理后的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进行松弛热定型处理;
[0038]S7、通过在保温絮层1的外表面喷洒粘胶剂将其与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进行粘结合并成保暖絮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包括保温絮层(1)以及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絮层(1)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0

50份氯纶、35

40份丙纶、15

20份腈纶;所述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35份丙纶、45份涤纶、30份腈纶,且每一百份丙纶、涤纶、腈纶的混合物配比混合15份陶瓷粉以及5份粘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絮层(1)中的氯纶、丙纶、腈纶的细度范围为0.13

0.17丹尼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絮层(1)中的氯纶、丙纶以及腈纶的纤维长度在10

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温环境下管道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吸热防护层(2)中的丙纶、涤纶以及腈纶的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大无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