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6026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包括进水流道、蜗壳流道、泵基础和泵体,泵体包括电机、齿轮箱、泵轴、泵盖、导轴承、挡水圈、轴套、叶轮、主轴密封组件、气囊密封组件和防护罩,所述进水流道、蜗壳流道和泵基础由耐海水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而成,所述泵基础、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金属里衬;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基础的顶面,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采用设置有金属里衬的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增强了流道的耐冲刷性能,满足了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小流量高扬程的需求,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图1,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循环水泵1'的功能是向汽轮机的凝汽器和辅助冷却水系统2'提供必需的冷却水,被加热的冷却水通过压力管道再送至冷却塔3',最终回到冷却塔回水池4'。
[0003]传统的循环水泵一般采用混凝土制成的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耐冲刷性能差,满足不了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小流量高扬程的需求,且整个循环水泵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采用设置有金属里衬的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增强了流道的耐冲刷性能,满足了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小流量高扬程的需求,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包括进水流道、蜗壳流道、泵基础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电机、齿轮箱、泵轴、泵盖、导轴承、挡水圈、轴套、叶轮、主轴密封组件、气囊密封组件和防护罩,其中:
[0006]所述进水流道、蜗壳流道和泵基础由耐海水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而成,所述泵基础、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0007]所述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金属里衬;
[0008]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基础的顶面,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相连,且所述齿轮箱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泵轴的上端连接;
[0009]所述泵盖套在所述泵轴上并固定在所述泵基础的底端;
[0010]所述导轴承、挡水圈和轴套从上至下依次套接在所述泵轴的下部;
[0011]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蜗壳流道中并通过轴端法兰连接在所述泵轴的底端,且所述轴套的底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叶轮连接;
[0012]所述主轴密封组件和气囊密封组件一上一下地套接在所述轴套上;
[0013]所述轴套的外部套接有保护套,且该保护套位于所述主轴密封组件和气囊密封组件之间;
[0014]所述防护罩罩在所述齿轮箱与联轴器的连接处至所述导轴承的底端之间的外部。
[0015]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的金属里衬分别由双相不锈钢焊接而成;
[0016]所述叶轮采用1.4468双相不锈钢整体铸造而成;
[0017]所述泵盖采用1.4462双相不锈钢板焊接而成;
[0018]所述轴套和保护套采用1.4462双相不锈钢焊接而成;
[0019]所述联轴器为刚性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材质为35CrMo。
[0020]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电机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泵基础的顶面,所述齿轮箱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泵基础内。
[0021]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叶轮上设有平衡孔和导流帽,所述叶轮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下密封环。
[0022]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导轴承为水冷却浸油自润滑轴承,所述导轴承的轴瓦采用巴氏合金轴瓦。
[0023]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齿轮箱为行星减速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底部设置有径向和推力组合轴承;所述齿轮箱内还设置有配套的润滑油系统。
[0024]上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防护罩采用分半结构,所述防护罩在靠近所述导轴承处设置有活动窗口。
[0025]本技术的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将核电厂通常采用的混凝土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改为设置有金属里衬的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满足了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小流量高扬程的需求;采用设置有金属里衬的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增强了流道的耐冲刷性能,提高了循环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泵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0]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包括进水流道1、蜗壳流道2、泵基础16和泵体,泵体包括电机10、齿轮箱11、泵轴13、泵盖17、导轴承9、挡水圈8、轴套6、叶轮3、主轴密封组件7、气囊密封组件4和防护罩14。
[0031]进水流道1、蜗壳流道2和泵基础16由耐海水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而成,泵基础16、蜗壳流道2和进水流道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蜗壳流道2和进水流道1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金属里衬15;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的金属里衬15分别由双相不锈钢焊接而成。
[0032]电机10可拆卸地设置在泵基础16的顶面,齿轮箱11可拆卸地设置在泵基础16内,齿轮箱11与电机10的输出轴下端相连,且齿轮箱11通过联轴器12与泵轴13的上端连接;泵盖17套在泵轴13上并固定在泵基础16的底端;导轴承9、挡水圈8和轴套6从上至下依次套接在泵轴13的下部;叶轮3位于蜗壳流道2中并通过轴端法兰连接在泵轴12的底端,且轴套6的底端通过螺钉与叶轮3连接;主轴密封组件7和气囊密封组件4一上一下地套接在轴套6上;轴套6的外部套接有保护套5,且该保护套5位于主轴密封组件7和气囊密封组件4之间;防护罩14罩在齿轮箱11与联轴器12的连接处至导轴承9的底端之间的外部。防护罩采用分半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防护罩14在靠近所述导轴承处设置有活动窗口,便于导轴承添加润滑
油。
[0033]叶轮3采用1.4468双相不锈钢整体铸造而成,叶轮3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了可更换的上、下密封环,提高了叶轮是使用寿命。叶轮3上设置有平衡孔和导流帽。泵轴13选用45或20Cr13锻件,轴端法兰与泵轴13采用整体锻造而成,与叶轮3通过轴端法兰连接,比长键连接方式更便于加工、装拆。泵盖17选用1.4462双相不锈钢板焊接而成,通过法兰将泵盖17连接到泵基础16底部的预埋件上,泵盖17用于支撑导轴承支架和导轴承9,导轴承9通过导轴承支架安装在泵盖17上方。导轴承9为水冷却浸油自润滑轴承,导轴承9的轴瓦采用巴氏合金轴瓦。挡水圈8位于导轴承9下方,防止从主轴密封组件处泄漏的海水飞溅至导轴承9。主轴密封组件7采用填料密封的形式,填料函、填料压盖、水封环都采用分半的结构形式,方便拆装。轴套6和保护套5采用1.4462双相钢焊接而成,与泵轴13配合安装,将海水与该段的泵轴13隔离,连接部分采用O形圈密封,防止海水渗入内部腐蚀泵轴。联轴器12为刚性联轴器,材料为35CrMo。
[0034]齿轮箱11和电机10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齿轮箱11为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流道、蜗壳流道、泵基础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电机、齿轮箱、泵轴、泵盖、导轴承、挡水圈、轴套、叶轮、主轴密封组件、气囊密封组件和防护罩,其中:所述进水流道、蜗壳流道和泵基础由耐海水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而成,所述泵基础、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蜗壳流道和进水流道的内壁面分别设置有金属里衬;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泵基础的顶面,所述齿轮箱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下端相连,且所述齿轮箱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泵轴的上端连接;所述泵盖套在所述泵轴上并固定在所述泵基础的底端;所述导轴承、挡水圈和轴套从上至下依次套接在所述泵轴的下部;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蜗壳流道中并通过轴端法兰连接在所述泵轴的底端,且所述轴套的底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主轴密封组件和气囊密封组件一上一下地套接在所述轴套上;所述轴套的外部套接有保护套,且该保护套位于所述主轴密封组件和气囊密封组件之间;所述防护罩罩在所述齿轮箱与联轴器的连接处至所述导轴承的底端之间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核电站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和蜗壳流道的金属里衬分别由双相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金琪张必文郑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