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20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其通过噬菌体富集、分离及纯化等步骤,初步筛选得到4株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分别为WXLRAP2、WXLRAP3、WXLRAP4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然后再对初筛获得的4株噬菌体经过发酵效率、pH耐受性实验、温度敏感性测定及裂解谱测定等复筛,最终筛选得到该具有宽裂解谱、高裂解效率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同时,还提供了该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具有很高的发酵效价,在实验室小量发酵中效价可达2.2x109pfu/mL,对温度及pH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具有较宽的裂解谱,可裂解6种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对1型鸭疫里氏杆菌的裂解率高达75.5%,同时,其裂解鸭疫里氏杆菌的速度快且维持裂解的时间长。且维持裂解的时间长。且维持裂解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
,具体为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

技术介绍

[0002]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是引起的水禽及火鸡等家禽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该菌血清型众多,各种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弱,且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上防控该菌引起的浆膜炎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亟需寻找出一种新的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制剂。
[0003]噬菌体用于临床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被证明是有效果的,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鸭疫里氏杆菌的病毒,其对机体其他正常菌群没有杀灭作用,可专一性解决因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浆膜炎问题,为绿色养殖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控策略,而现有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手段有疫苗免疫和抗生素药物防控,但因免疫效果不理想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的问题,使得现有方法不足以有效地防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该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可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裂解,具有较宽的裂解谱且裂解效率高、抗性出现时间慢,能够短时间内杀能灭鸭疫里氏杆菌,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经济损失。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其能对鸭疫里氏杆菌发生裂解作用,所述噬菌体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Riemerella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WXLRAP15于2021年11月2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CCTCC NO:M20211477。
[0008]所述噬菌体以鸭疫里氏杆菌菌株WXLRA15为宿主分离得到,其为长尾噬菌体,噬菌斑大小为1mm,所述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47956bp,G+C含量为 34.9%,共有83个ORF。
[0009]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具有较好的裂解效果,裂解速度快且维持裂解的时间长,对多种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均具有防治作用,能应用在鸭疫里氏杆菌所导致的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成为用于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抗生素的替代制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采集自湖北某肉鸭养殖场附近水样、粪便样品及土壤样品共计50 份,将样品简单前处理后,5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过滤除菌,滤液与同体积的2
×
TSB液体培养
基(含10%新生牛血清)及1mL处于对数期的鸭疫里氏杆菌菌液(107cfu/mL)均匀混合,于5%CO2培养箱中37℃过夜培养,富集噬菌体;
[0012](2)将样本富集液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过0.22μm的微孔滤膜除菌得到含有噬菌体的滤液;
[0013](3)取滤液100uL与其宿主鸭疫里氏杆菌菌液500uL均匀混合,静置 15min使其与细菌表面的受体充分结合;
[0014](4)将上述混合液加入7mL冷却至50℃的TSB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含 5%新生牛血清),混匀后立即铺于已凝固的TSA平板上,待琼脂凝固后于5%CO2培养箱中37℃倒置培养12

16h,观察噬菌斑生长情况;
[0015](5)在形成噬菌斑的双层平板上,用无菌枪头挑取大而透亮的噬菌斑,于1mL SM液中振荡解吸附后过0.22μm的微孔滤膜除菌得噬菌体滤液,将其接种于5mL TSB液体培养基(含5%新生牛血清)中,加入100uL相应的宿主鸭疫里氏杆菌菌液并混匀,5%CO2培养箱37℃条件下过夜培养,5000rpm离心 10min取上清后以细菌滤膜过滤,采用双层平板法观察噬菌斑形态,重复操作 3

5次后,即可得形状和大小一致的噬菌斑。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经测定,本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 具有很高的发酵效价,在实验室小量发酵中效价可达2.2x109pfu/mL,对温度及pH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具有较宽的裂解谱,可裂解6种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对1型鸭疫里氏杆菌的裂解率高达75.5%,同时,其裂解鸭疫里氏杆菌的速度快且维持裂解的时间长,可成为用于防治鸭疫里氏杆菌病抗生素的替代制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的扫描电镜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的噬菌斑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的基因组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的裂解效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现有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手段有疫苗免疫和抗生素药物防控,但因免疫效果不理想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等的问题,使得现有方法不足以有效地防控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噬菌体用于临床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被证明是有效果的,其对机体其他正常菌群没有杀灭作用,可专一性解决因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浆膜炎问题。
[0025]基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该噬菌体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是以鸭疫里氏杆菌菌株WXLRA15为宿主分离得到,具体为:通过噬菌体富集、分离及纯化等步骤,初步筛选得到4株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分别为WXLRAP2、 WXLRAP3、WXLRAP4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然后再对初筛获得的4株噬菌体经过发酵效率、pH耐受性实验、温度敏感性测定及裂解谱测定等复筛,最终筛选得到具有宽裂解谱、高裂解效率的噬菌体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其特征在于,其能对鸭疫里氏杆菌发生裂解作用,所述噬菌体命名为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噬菌体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phage WXLRAP15于2021年11月2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147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噬菌体以鸭疫里氏杆菌菌株WXLRA15为宿主分离得到,其为长尾噬菌体,噬菌斑大小为1mm,所述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47956bp,G+C含量为34.9%,共有83个ORF。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在鸭疫里氏杆菌所导致的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鸭疫里氏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自湖北某肉鸭养殖场附近水样、粪便样品及土壤样品共计50份,将样品简单前处理后,5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过滤除菌,滤液与同体积的2
×
TSB液体培养基(含10%新生牛血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喜亮黄金梅李越李家奎张秀玲金秀娥吕佩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