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束带结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00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用束带结扎器,将多个束带用一根线简单有效地连接,将该线拉出以使多个束带逐一顺序地移动,由此大大提高使用上的可靠性。该结扎器包括:在所述主体的前端面,在圆周上左右相对设置多个限制槽,按照如下方式系住多个束带:将线的两端连接成环状,其一侧在被左右第一限制槽固定的状态下在第一束带的下方从前向后移动,接着在第一束带的上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以系住第一束带。该线在第二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其端部嵌入左右限制槽中,以系住第二束带;该线在第三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分别在第三束带的上方从前向后、接着在第三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其端部嵌入左右限制槽中,从而系住第三束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束带(band)结扎器,其在血管的一部分变弱、曲张出现红色(血色)的病变部位,或者各种水瘤等身体的病变部位中使用内窥镜插入束带中,通过束带在病变部位进行结扎,使所述病变部位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
技术介绍
一般的,如果在食道壁等处由于血管的一部分变弱、曲张或出现红色,则该部分有发生出血的危险。对于这样的病变部位,主要通过电气烧灼、激光、加热照射等热疗法或是使用注射的药物疗法来进行治疗,这样的治疗方法存在可能损伤病变部位周围的组织或有其他影响等各种问题。因此,最近使用了医疗用束带结扎器。这种束带结扎器是通过使用内窥镜将束带插入到身体的病变部位,将血管曲张或出现红色的病变部位进行结扎,使这部分血流不通而坏死,因而是仅对病变部位进行的自然治疗。这样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血管曲张或出现红色的病变部位,也可用于结扎身体的各种水瘤等病变部位,使其坏死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下面将具体说明这种现有技术的方法。以往的结扎器安装在具有软管的通常的内窥镜中使用,包括以下部分与内窥镜的软管的前端连接、其圆周部安装有多个束带的主体,和与所述内窥镜的主体结合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使安装在所述主体的外周边缘的多个束带被逐个顺序地移动提供,以结扎病变部位。此时,在上述的内窥镜中,软管的前端具有提供照明的照明通道、通过软管能够吸入空气的吸入通道等多个通道。而且,所述结扎器还将安装在其外周边的多个束带系在一起的线通过主体的内部和内窥镜的软管与控制器相连。因此,在通过内窥镜观察主体的同时,在将所述结扎器插入病变部位的前方引导之后,通过所述内窥镜的吸入通道的吸入动作,将病变部位吸入到结扎器的主体内部。在此状态下,通过所述控制器的操作,在将线拉出的同时,将在所述结扎器的主体的外周边上安装的多个束带逐一移动提供,将伸张状态的束带缩小以围住病变部位进行结扎,使这部分血液不通,从而使病变部位坏死,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在这样完成对一个病变部位的结扎束带操作之后,还可以不拔出内窥镜,将其继续向其他病变部位移动并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结扎病变部位的操作。这是因为在上述结扎工具的外周边事先安装有多个束带,能够将其逐个顺序地移动提供。在这种技术中,将安装在所述结扎器的主体的外周边的多个束带有效地逐一移动供给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多种方式。首先,在专利文献1即美国专利第6,007,551号的说明书中,在安装在结扎器主体的外周边的多个束带的下方移动线,将该线通过内窥镜连接到牵拉线上,所述多个束带之间至少具有比其前方的束带被移动供给的长度更长的线,束带的后端分别设置有各止动球,其与束带紧密相连。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中,通过拉出所述的线,止动球将第一束带推向前方,使其移动。此时,由于所述第一束带和第二束带之间有大于所述第一束带被移动供给的长度的线,因此在第一束带完全移动供给到结扎器的主体上之前,第二束带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通过调节所述线的拉出,只能将节扎器的主体上的第一束带移动,置于病变部位,通过继续将线拉出,可一边顺序移动供给第二、第三束带,一面进行手术。但是,由于上述构成存在必须在线上安装止动球的不便,以及通过所述止动球将束带系住拉出的缘故,因而除了存在所述止动球与线分离的担心之外,直到所述第一束带完全拉出来之前,第二束带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各束带间必须具有充分的线的冗余,其设置操作非常不方便。特别是,在所述束带间的线的冗余度不适当或线与止动球分离的时候,具有束带的移动供给不顺畅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2即美国特许第5,398,844号的说明书公开了下述结构,即,在结扎器的主体的外周边上安装的多个束带上,分别具有将束带卷起的线,将其通过内窥镜与牵拉线连接。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通过将上述多个束带上被卷起的线依次拉出,从而将支撑在其上的束带逐一拉出。但是,由于这是将多个束带上的各线卷起拉出,具有必须配备和安装多个线的不便,由于多条线结在一起,因而存在可能无法拉出线或发生误将其他线先拉出的误动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根本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问题。因此,其目的是提供将多个束带简单且有效地系在一根线上,将所述线拉出而将多个束带逐一顺序移动供给,以提供有效的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使用上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这样一种结扎器,在与内窥镜的软管的前端连接的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在主体外面安装多个束带,将所述多个束带用线系上,将所述线通过所述软管引出至外部,卷在控制器的卷筒上,通过操作控制器的手柄将线进一步卷在卷筒上,由此将主体上的束带逐一顺序向前移动供给,结扎病变部位。在所述主体的前端面上,在圆周上左、右相对应地设置多个限制槽,所述线构成两端连接的环状,其一侧在嵌入左、右第一限制槽的状态下在第一束带的下方从前向后移动,接着,通过在第一束带上方从后向前的移动卷起,系住第一束带;接着,所述线在第二束带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在左、右各第二束带的上方从前向后移动,最后在第二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其端部嵌入左、右限制槽中,从而系住第二束带;接着,所述线在第三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在第三束带的上方分别在左、右侧从前向后移动,最后在第三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而卷起,并且其端部嵌入左、右限制槽中,由此系住第三束带,从而按照上述方式将多个束带系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使用端部连接成环状的一根线,将在结扎器的主体的外面安装的多个束带简便且有效地系在一起,通过所述线的拉出将多个束带逐一顺序地移动供给。通过拉出所述线,从左右两侧拉伸束带,除了有效地执行移动供给之外,即使不进行线的冗余部分的调节作业,也能准确无误地将束带逐一顺序供给,具有大大提高使用可靠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与本专利技术结合的内窥镜的正面图;图2显示了图1中的控制器的正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部分剖切的正面图;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主体的侧视图;图5a至图5d显示了束带的安装过程;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附图中标号的说明2内窥镜5控制器9线10主体15凹部 20,21,22束带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下,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结扎器中,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与内窥镜2的软管3的前端连接的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12。在主体10的外面安装有多个束带(20,21,22…),用线将所述多个束带(20,21,22…)系住,通过软管3将所述线引导到外部,卷在控制器5的卷筒6上,通过转动所述控制器5的手柄(handle),将线进一步卷绕在卷筒6上从而将线拉出。将主体上的束带逐一向前方顺序移动供给,结扎病变部位。在上述主体10的前端面上,在圆周上左、右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限制槽(a,b,c,d,e,…)(a’,b’,c’,d’,e’…)。线9构成两端连接的环状,在其一侧嵌于左、右第一限制槽a,a’中的状态下,在第一束带20的下方从前向后移动,接着通过在第一束带上从后向前的移动卷起,系住第一束带20。接着,线9在第二束带21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分别在第二束带21的上方的左、右侧从前向后移动,最后在第二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同时其端部嵌入左、右限制槽(b,c)(b’,c’),而系住第二束带21。该线9在第三束带22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在第三束带22的上方,分别在左、右侧从前向后移动,最后在第三束带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医疗用束带结扎器,在与内窥镜的软管的前端连接的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孔,在所述主体外面安装有多个束带,所述多个束带用线系住,所述线通过所述软管引导到外部并卷绕到控制器的卷筒上,通过操作所述控制器的手柄将线拉出进一步在卷筒上卷绕,从而将所述主体上的束带向前逐一顺序地移动供给,结扎病变部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的前端面上,在其圆周上左、右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限制槽,所述线构成为两端连接的环状,在其一侧嵌入左、右第一限制槽的状态下自第一束带的下方从前向后,接着在所述第 一束带的上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以系住所述第一束带,所述线自第二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在第二束带的上方左、右侧分别从前向后,接着在所述第二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其端部嵌入在左、右限制槽中,从而系住所述第二束带,所述线在第三束 带的下方从后向前,在所述第三束带的上方左、右侧分别从前向后,接着在所述第三束带的下方从后向前移动卷起,其端部嵌入在左、右限制槽中,从而系住所述第三束带,所述多个束带按照上述方式被系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卿珉李钟泽
申请(专利权)人:太雄医疗器株式会社辛卿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