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993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目前的一些T型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增加自身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包括支撑壳,支撑壳的内腔栓接有电机,支撑壳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开设有通槽,电机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自身进行夹持固定,不仅提高该升降机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该升降机的安全性,而且该升降机还可以对第一液压杆和支撑板进行收回,在需要移动T型升降机时缩小自身体积,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移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机
,涉及一种T型升降机,特别是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机最早的出现应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及欧洲各国,当时都有以辘轳等工具垂直运送人和货物,现代的升降机是十九世纪蒸汽机专利技术之后的产物,1845年,第一台升降机诞生,当时使用的液体为水,1853年,美国人艾利莎奥的斯专利技术自动安全装置,大为提高钢缆曳引升降机的安全,而现在的升降机是一种多功能升降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导轨式、曲臂式,剪叉式、链条式、装卸平台等。
[0003]目前的T型升降机适用于各种场景下工作,而T型升降机在不同场景内工作时,可能会因为场地的地面不平,或者地面过于松软等原因,从而导致整个T型升降机的稳定性不足,可能会发生意外,而在给T型升降机增加稳定性时,一般都是将T型升降机的底部进行垫压,从而增加T型升降机的稳定性,但是不能增加T型升降机与地面的接触面,还是会影响到T型升降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该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可以对自身进行夹持固定,对T型升降机增加稳定性,而底部的第一液压杆和支撑板则可以增加T型升降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T型升降机在不同场景内都可以提高稳定性,同时也提升该升降机的安全性,而且该升降机还可以对第一液压杆和支撑板进行收回,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移动。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包括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内腔栓接有电机,所述支撑壳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电机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连接壳的内腔活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壳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顶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T型升降机本体。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T型升降机本体放置在顶板上,然后开启第二液压杆,随后第二液压杆输出轴带动橡胶垫对T型升降机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随后开启电机,然后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丝杆转动,同时丝杆带动套筒、连接
壳、第一挡板、连接杆、第二挡板、连接板、第一液压杆、支撑板和防滑棱进行移动,待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关闭电机,随后开启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输出轴带动支撑板和防滑棱向下运动,直至接触至地面,同时第一液压杆顶部的连接杆带动第二挡板向连接壳内移动,随后T型升降机本体开始工作。
[0008]所述丝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与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9]采用以上结构,使第一液压杆在移动时不会撞到支撑壳,减少设备产生损坏的可能性。
[0010]所述丝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1]采用以上结构,防止丝杆产生晃动,影响丝杆的使用寿命。
[0012]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贯穿至底板的内部。
[0013]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第一液压杆进行支撑,增加该T型升降机的使用寿命。
[0014]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二液压杆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与T型升降机本体活动连接。
[0015]采用以上结构,对T型升降机本体的表面进行保护,而橡胶垫则不会破坏T型升降机本体。
[0016]所述支撑板和底板的底部均设置有防滑棱,且防滑棱呈等距设置。
[0017]采用以上结构,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同时提升T型升降机的稳定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技术可以对自身进行夹持固定,不仅提高该升降机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该升降机的安全性,而且该升降机还可以对第一液压杆和支撑板进行收回,在需要移动T型升降机时缩小自身体积,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移动,解决了目前的一些T型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增加自身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0020]2、通过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对丝杆靠近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供稳定性,使丝杆转动时不会晃动,同时还可以对套筒进行限位,使第一液压杆在移动时不会撞到支撑壳,减少设备产生损坏的可能性。
[0021]3、通过轴承座的设置,可以对丝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提供稳定性,防止丝杆产生晃动,影响丝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的局部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支撑壳;2、电机;3、第一锥形齿轮;4、第二锥形齿轮;5、丝杆;6、套筒;7、限位板;8、轴承座;9、通槽;10、连接壳;11、第一挡板;12、连接杆;13、第二挡板;14、连接板;15、第一液压杆;16、支撑板;17、底板;18、伸缩杆;19、固定壳;20、第二液压杆;21、固定板;
22、橡胶垫;23、顶板;24、T型升降机本体;25、防滑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图6所示,本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包括支撑壳1,支撑壳1的内腔栓接有电机2,支撑壳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23,顶板23的底部开设有通槽9,电机2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3,第一锥形齿轮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4,第一锥形齿轮3与第二锥形齿轮4相互啮合,第二锥形齿轮4远离第一锥形齿轮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丝杆5,丝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6,套筒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10,连接壳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挡板11,连接壳1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顶部固定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性高的T型升降机,包括支撑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1)的内腔栓接有电机(2),所述支撑壳(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顶板(23),所述顶板(23)的底部开设有通槽(9),所述电机(2)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3),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4),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与第二锥形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锥形齿轮(4)远离第一锥形齿轮(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丝杆(5),所述丝杆(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套筒(6),所述套筒(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10),所述连接壳(1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挡板(11),所述连接壳(10)的内腔活动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13),所述连接杆(1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杆(15),所述第一液压杆(15)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壳(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板(17),所述顶板(23)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固定壳(19),所述固定壳(19)内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液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铭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具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