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硝酸钠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95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亚硝酸钠干燥装置,包括自下而上布置并连接在一起的风室、干燥室、吸气罩,风室、干燥室为长方体结构,吸气罩位于干燥室上方,下部通过梯形缓冲段与干燥室相连,所述干燥室沿长度方向水平分为三段,依次为打散段、加热段、冷却段,打散段为空腔结构,打散段中设有打散装置,加热段中安装有内置换热器,冷却段中安装有内置冷却器,干燥室与风室之间安装有布风板;风室下部设有进风口,吸气罩顶部设有出风口,打散段上方的吸气罩侧部设有进料口,冷却段侧下部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能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可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工业大规模生产。工业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硝酸钠干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尤其是一种亚硝酸钠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亚硝酸钠生产用的干燥设备,基本采用单层圆筒形流化床或盘式多层流化床。由于该型流化床顶部须设搅拌装置,其特点是:采用低风压操作,料层薄,仅20
‑‑
30cm,物料停留时间短,热风利用率低,产能底,仅3t/h左右;出料水分高,含水量2%左右,增加了成品物料包装难度,且无降温冷却装置,出料温度高。因动密封点多,泄漏率高,导致维修费用高、易死床,且跑冒滴漏严重,现场环境恶劣。
[0003]亚硝酸钠物料的特点是:含水量大、粘性大、流动性差;因此,传统的圆筒形流化床难以适应扩大产能、降低能耗、连续稳定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能高、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可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的超高料层亚硝酸钠干燥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自下而上布置并连接在一起的风室、干燥室、吸气罩,风室、干燥室为长方体结构,吸气罩位于干燥室上方,下部通过梯形缓冲段与干燥室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干燥室沿长度方向水平分为三段,依次为打散段、加热段、冷却段,打散段为空腔结构,打散段中设有打散装置,加热段中安装有内置换热器,冷却段中安装有内置冷却器,干燥室与风室之间安装有布风板;风室下部设有进风口,吸气罩顶部设有出风口,打散段上方的吸气罩侧部设有进料口,冷却段侧下部设有出料口。
[0006]优选地,所述的干燥室顶部与吸气罩底部密闭连接,风室内设有2个竖向隔板将其分隔为三个独立空间,分别与其上部的打散段、加热段、冷却段相对应。
[0007]优选地,所述的加热段内设置二组内置加热器,内置加热器沿干燥室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每组内置加热器由多层水平加热管组成,加热管上下层正中错开排列,各层加热管在干燥室外部一端与蒸汽母管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母管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的吸气罩顶部还设有回料下料口,出风口与回料下料口上设有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进口与出风口连接,旋风除尘器回料出口与回料下料口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的回料下料口位于冷却段的上方位置。
[0010]采用上述结构后,将打散段为空腔结构,在打散段设打散装置,亚硝酸钠物料经脱水分离后,水份在3.5%左右,进料时如果温差太大会自融、粘结,造成堵塞,由于打散段为空腔结构,不设内置加热装置,防止物料温差太大造成板结。通过增设打散装置,物料先进行打散、预干燥再进入加热段与内置加热器接触,有效解决了物料自融、粘结造成流化床堵塞的问题。本技术采用高料位、高风压操作,料层高度是国内现有亚硝酸钠流化床料层的4倍,产品水分含量由原来的2%降低到0.5%;可实现成品物料自动化包装。设外置加热器对热风进行二次加热,及内置加热器与物料进行直接换热,最大限度提高热效率。采用超高料
层结构和内置加热器后,蒸汽消耗比同行业最好水平降低约90kg/t。
[0011]本技术实现了干燥冷却一体化,各部件都是直接相连,是一种静设备,解决了现有亚硝酸钠流化床设备动密封点多,泄漏率高的问题,改善了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照图1和图2,该亚硝酸钠干燥装置具有自下而上布置,连接在一起的风室3、干燥室2、吸气罩1,风室3、干燥室2为长方体结构,吸气罩1位于干燥室2上方,其横向(宽度方向)截面积大于干燥室2和风室3的横向截面积,下部通过梯形缓冲段与干燥室2相连,且干燥室2的顶部与吸气罩1底部密闭连接,吸气罩横向截面积一般为干燥室的1.5

3倍,本实施例中为2倍。干燥室2内沿长度方向水平分为三段,依次为预打散段4、加热段5、冷却段6,打散段4为空腔结构,作为物料落料区,加热段5内安装有内置换热器7,冷却段6内安装有内置冷却器8,干燥室2与下方的风室3之间安装有布风板9。风室3下部带有进风口,分别是第一进风口10、第二进风口11、第三进风口12及第四进风口13,吸气罩1顶部带有出气口14,打散段4上方的吸气罩1侧部设有进料口15,打散段4上方的吸气罩1上设有伸入到打散段4内腔中的打散装置17,打散装置17靠近进料口15,打散装置17包括位于打散段4顶部外侧的电机、减速机和伸入打散段4内腔中的连杆、桨叶,其结构为公知结构。冷却段6端面下部设有出料口16。本实施例中,干燥室2的总长度6450mm,宽度1500mm,高度1350mm;该亚硝酸钠干燥装置总高度5150mm,加热段5长度2500mm,冷却段6长度2500mm。
[0015]本实施例中,在干燥室2内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打散段4、加热段5、冷却段6,不设独立空间,为整体贯通结构,打散段4内不设内置加热装置,防止物料温差太大造成板结。物料的工作高度通过调节风压和风量控制在800
‑‑
1000mm;风室3内设置2个竖向隔板19分隔为三个独立空间,分别与其上部的打散段4、加热段5、冷却段6相对应,吸气罩1顶部设置出风口14,吸气罩1上部还设有用于旋风除尘器的回料下料口18,该回料下料口18位于冷却段6的上方位置,出风口14与回料下料口18上设有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进口与出风口14连接,旋风除尘器回料出口与回料下料口18连接,旋风除尘器回料回到流化床冷却段,可实现旋风分离后的高温物料降温冷却。在加热段5内设置二组内置加热器7,设单排水平管,内置加热器7沿干燥室2长度方向并排布置,每组由多层水平加热管组成,本实施例为12层,上下水平管正中错开排列,各层水平管在干燥室2外部一端与蒸汽母管连接,另一端与冷凝水母管连接;内置冷却器8采取和内置加热器7相似的结构;为方便安装和维修,内置冷却器8和内置加热器7为可拆卸式安装。
[0016]内置加热器7并排设置,2组尺寸相同,每组尺寸为715mm宽、1100 mm长、1450mm高,每组水平加热管成蛇形排列,水平间距50mm,内置加热器7的加热管间距,可根据不同物料的粒径或尺寸调节,本实施例所采取的间距适合亚硝酸钠的干燥。
[0017]风室3下部设置的进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10对应打散段4,第二进风口11对应加热段5中的2组内置加热器,即2组内置加热器对应设置1个进风口,第三进风口12、第四进风
口13对应冷却段6。布风板9采用压条接口,侧出风,开孔率为3

4.5%。
[0018]本技术工作时,将含水量3.5%、温度45℃的亚硝酸钠通过振动给料机进料口15送入,物料进打散段4,经打散装置17打散,与下部风室3送入的温度110℃,压力5.2Kpa(表压)的热空气换热,脱出部分游离水,再进入干燥段5,与下部风室3送入的温度165℃,压力5.2Kpa(表压)的热风和内置加热器7换热,脱除游离水分后,进入冷却段6与下部风室3送入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硝酸钠干燥装置,包括自下而上布置并连接在一起的风室、干燥室、吸气罩,风室、干燥室为长方体结构,吸气罩位于干燥室上方,下部通过梯形缓冲段与干燥室相连,其特征是所述干燥室沿长度方向水平分为三段,依次为打散段、加热段、冷却段,打散段为空腔结构,打散段中设有打散装置,加热段中安装有内置换热器,冷却段中安装有内置冷却器,干燥室与风室之间安装有布风板;风室下部设有进风口,吸气罩顶部设有出风口,打散段上方的吸气罩侧部设有进料口,冷却段侧下部设有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硝酸钠干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干燥室顶部与吸气罩底部密闭连接,风室内设有2个竖向隔板将其分隔为三个独立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兆张国兴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