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732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模不便且人工局限性大的缺陷,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包括:模块组件、连接组件和分离组件,模块组件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和下模体之间构成型腔,型腔中心设置有模芯;连接组件包括活动杆和旋转件,活动杆套设在旋转件外,模芯中心设有供活动杆穿过的活动孔;分离组件包括分离棒和推动件,推动件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模块组件外四周,推动件与分离棒活动连接,本脱模机构减少人员在脱模过程中的操作,可以自动顶出分离产品、模芯和上下模,其操作方便,定位准确,能够减少模具损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普通家庭百姓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汽车在我国的销售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轮胎则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轮胎的生产是通过轮胎硫化机来完成的,轮胎硫化机从传统的机械硫化机发展为目前的液压式硫化机,同时轮胎硫化机也从单层模硫化机发展成多层模硫化机,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0003]现有技术中,轮胎在成型后脱模时,由于橡胶的粘附性较强,因此通常会粘附在模具内侧,导致在上模分离后,不能很好的分离下模与模型,影响后续的脱模步骤,使得脱模较为困难;且在轮胎脱模完成后,多使用人工取下产品,但由于人工限制,从而多采用拖动方式取下轮胎产品,极易与下模产生摩擦,影响产品精度,从而影响了轮胎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模不便且人工局限性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组件(1),所述模块组件(1)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所述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同轴设置,所述上模体(11)和下模体(12)之间构成型腔(13),所述型腔(13)中心设置有模芯(14),所述模芯(14)底部与下模体(12)抵接设置;连接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活动杆(21)和旋转件(22),所述活动杆(21)套设在旋转件(22)外,所述活动杆(21)与上模体(11)同轴设置且顶部卡接设置在上模体(11)内,所述模芯(14)中心设有供活动杆(21)穿过的活动孔(141),活动孔(141)贯穿下模体(12)设置;分离组件(3),所述分离组件(3)包括分离棒(31)和推动件(32),所述分离组件(3)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模块组件(1)外四周,所述分离棒(31)设置在靠近下模体(12)一侧,所述推动件(32)与分离棒(31)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1)包括从上至下的卡接端(211)、连接杆(212)和活动端(213),所述卡接端(211)和活动端(213)分别设置在连接杆(212)的两端且与连接杆(212)一体连接,所述卡接端(211)与上模体(11)卡接设置,所述活动端(213)靠近下模体(12)一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2)呈圆柱状,所述卡接端(211)为与连接杆(212)同轴设置的圆盘状,所述卡接端(211)直径大于连接杆(212)直径;所述活动端(213)与连接杆(212)同轴设置,所述活动端(213)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第一爪尺(2131)、卡接柱(2132)和第二爪尺(2133),所述卡接柱(2132)直径与活动孔(141)直径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两半式模具脱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有良季斌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众辰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