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71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充电电路,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以及控制模块;输出模块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对其进行充电;储能件的一端与输入模块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输出模块和可控开关的开关端连接;控制模块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其开关端通断;可控开关导通的状态下,输入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形成回路以对储能件进行储能;可控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输入模块、储能件向输出模块泄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利用储能件的充能泄能实现输出模块输出的电压高于输入模块输入的电压;有效降低了整个方案的成本;且其可通过调节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断开时间,以使输出模块输出用户想要的电压大小。户想要的电压大小。户想要的电压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充电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是一种升压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充电方案1.采用专用充电器充电:由于锂电产品可能是1串、2串、3串等,这样就要求专用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对应适配,生产端物料管控成本增加,用户端由于适配器不通用,导致一旦用户错用输出电压较高的适配器,容易导致产品损坏。
[0003]现有的充电方案2.使用专用的升压充电管理芯片主要问题就是成本比较高,另外工作频率非常高,容易产生高频辐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压充电电路,其利用储能件的充能泄能实现输出模块输出的电压高于输入模块输入的电压;有效降低了整个方案的成本;且其可通过调节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断开时间,以使输出模块输出用户想要的电压大小。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升压充电电路,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与电源连接以获取电能;所述输出模块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对其进行充电;所述储能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模块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模块和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其开关端通断;
[0007]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导通的状态下,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形成回路以对储能件进行储能;
[0008]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断开的状态下,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向所述输出模块泄能。/>[0009]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将所述输入模块与电源连接、以及将所述输出模块与充电设备连接,所述升压充电电路开始运行,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通断,当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导通时,所述储能件从所述输入模块获取电能继而储能,当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断开时,所述可控开关会呈现高阻状态,所述输入模块和储能件向所述输出模块泄能,从而使得所述输出模块输出的电压高于所述输入模块输入的电压;
[0010]当所述控制模块不断的控制所述可控开关通断,则所述储能件就会不断重复储能和泄能的过程,以此实现所述升压充电电路的升压功能。
[0011]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储能件为电感,所述电感采用22μH的电感。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通过PWM对所述可控开关进行控制,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的状态下,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的状态下,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与第一状态相反的第二状态。
[0014]所述第一状态可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导通状态或断开状态,而当第一状态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导通状态,则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断开状态;当第一状态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处于导通状态;
[0015]采用上述结构,PWM波为具有连续高低电平交替的波形,以实现所述可控开关连续通断动作;由于所述储能件的储能以及泄能大小和所述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断开时间相关,故用户可以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以使所述输出模块输出用户想要的电压大小;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PWM的端口形成为PWM输出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可控开关为MOS管,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储能件的一端连接、源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栅极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7]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
[0018]所述MOS管的漏极和源极形成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所述MOS管的栅极形成为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
[0019]进一步地,所述可控开关采用JST8205,所述JST8205的两个D引脚均与所述储能件的一端连接、S1引脚和S2引脚连接后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G1引脚和G2引脚连接后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0020]所述TST8205为具有两个N沟道的场效应管,其两个D引脚对应其引脚2、5,其S1引脚对应其引脚1,其S2引脚对应其引脚3,其G1引脚对应其引脚6,其G2引脚对应其引脚4;
[0021]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JST8205的G1、G2引脚连接,所述JST8205的G1、G2引脚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JST8205的一个D引脚和S1引脚形成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所述JST8205的另一个D引脚和S2引脚形成为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所述JST8205的G1、G2引脚成为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
[0022]进一步地,所述储能件的一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连接后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
[0023]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设置可以保证电流的流向为所述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到所述输出模块,避免所述输出模块的电流反向流向所述储能件、输入模块,同时也避免所述输出模块的电流流向所述可控开关对可控开关造成影响;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设置保证了所述升压充电电路的可靠、稳定运行;具体的,所述第一二极管为肖特基二极管。
[002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流监测端与所述可控开关的开关端连接以对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形成的回路中的电流进行监测。
[0025]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流监测端具有A/D转化的能力。
[002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流监测端与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以对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可控开关形成的回路中的电流进行监测;
[0027]所述MOS管的源极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流监测端、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8]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三电容配合形成RC滤波以平滑波纹;
[0029]具体的,所述JST8205的S1、S2引脚连接后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以及第五
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电流监测端、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30]进一步地,所述升压充电电路包括限压模块,所述限压模块与所述储能件与输出模块、可控开关连接的一端连接以限制所述输入模块、储能件向所述输出模块、可控开关输出的电压。
[0031]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限压模块的设置可以避免后边电路免收瞬态高能力的冲击,保护电路安全。
[0032]进一步地,所述限压包括瞬态二极管,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储能件与输出模块连接的一端连接、负极接地。
[0033]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接正端、以及接地端,所述接正端通过限流保险丝与所述储能件连接;所述接地端接地。
[0034]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限流保险丝起到过流保护,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模块(1)、输出模块(2)、储能件(3)、可控开关(4)、以及控制模块(5);所述输入模块(1)用于与电源连接以获取电能;所述输出模块(2)与充电设备连接以对其进行充电;所述储能件(3)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模块(1)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模块(2)和所述可控开关(4)的开关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5)与所述可控开关(4)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其开关端通断;所述可控开关(4)的开关端导通的状态下,所述输入模块(1)、储能件(3)、可控开关(4)形成回路以对储能件(3)进行储能;所述可控开关(4)的开关端断开的状态下,所述输入模块(1)、储能件(3)向所述输出模块(2)泄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件(3)为电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5)通过PWM对所述可控开关(4)进行控制,所述可控开关(4)的控制端为高电平的状态下,所述可控开关(4)的开关端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可控开关(4)的控制端为低电平的状态下,所述可控开关(4)的开关端处于与第一状态相反的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4)为MOS管,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储能件(3)的一端连接、源极与第五电阻(15)的一端连接、栅极与所述控制模块(5)连接,所述第五电阻(15)的另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压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4)采用JST8205,所述JST8205的两个D引脚均与所述储能件(3)的一端连接、S1引脚和S2引脚连接后与所述第五电阻(15)的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荣华高贵章安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