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63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站和升降防潮机构,所述变电站的正面靠近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变电站的正面正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检修门,所述变电站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雨棚,所述升降防潮机构设置于变电站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防潮机构,将固定螺栓上的螺帽松开,将固定螺栓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拔出,然后将移动柱沿着固定柱内的滑动槽滑动到需要的高度后再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插入固定螺栓固定,目前大多数变电站无法调节高度,底部容易返潮,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设备的实用性。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集成式智能变电站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式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0003]目前大多数变电站无法调节高度,底部容易返潮,大多数变电站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高温,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站和升降防潮机构,所述变电站的正面靠近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变电站的正面正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检修门,所述变电站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雨棚,所述升降防潮机构设置于变电站的底部,所述变电站的雨棚之间设置有换风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防潮机构包括防潮底座,所述防潮底座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变电站的下端,所述移动柱的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大小与第一通孔一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螺帽。
[0009]优选的,所述换风机构包括全热交换器、回风孔和进风孔,所述全热交换器固定安装在变电站的上表面,所述回风孔开设于变电站的上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处,所述进风孔开设于变电站的上表面靠近右侧位置处。
[0010]优选的,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新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远离全热交换器的一端插接在回风孔的内部,所述全热交换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风管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远离全热交换器的一端插接在进风孔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全热交换器的上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插接有滤网。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升降防潮机构,将固定螺栓上的螺帽松开,将固定螺栓
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拔出,然后将移动柱沿着固定柱内的滑动槽滑动到需要的高度后再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插入固定螺栓固定,目前大多数变电站无法调节高度,底部容易返潮,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换风机构,打开全热交换器,使得变电站内部的空气被回风管吸入,然后经过全热交换器的处理之后留下热量,将气体从排风管排出,室外的新风从新风管吸入,经过滤网过滤掉灰尘,然后经过处理后从进风管进入变电站内部,目前大多数变电站内部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高温,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的升降防潮机构的爆炸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的换风机构的爆炸图。
[0019]图例说明:1、变电站;2、检修门;3、指示灯;4、支撑柱;5、雨棚;6、升降防潮机构;61、固定柱;62、第一通孔;63、滑动槽;64、移动柱;65、第二通孔;66、固定螺栓;67、螺帽;68、防潮底座;7、换风机构;71、全热交换器;72、卡槽;73、滤网;74、新风管;75、回风管;76、排风管;77、进风管;78、回风孔;79、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站1、升降防潮机构6和换风机构7。
[0023]下面具体说一下其升降防潮机构6和换风机构7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4]如图1

3所示,升降防潮机构6设置于变电站1的底部,升降防潮机构6包括防潮底座68,防潮底座68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柱61,固定柱61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3,固定柱61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62,滑动槽6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柱64,移动柱64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变电站1的下端,移动柱64的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65,第二通孔65的大小与第一通孔62一致,第一通孔62和第二通孔6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螺栓66,固定螺栓6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螺帽67。
[0025]其整个升降防潮机构6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升降防潮机构6,将固定螺栓66上的螺帽67松开,将固定螺栓66从第一通孔62和第二通孔65内拔出,然后将移动柱64沿着固定柱61内的滑动槽63滑动到需要的高度后再将第一通孔62和第二通孔65对齐,插入固定螺栓66固定,目前大多数变电站1无法调节高度,底部容易返潮,该装置的应用有效的避免了
上述问题并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0026]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变电站1的雨棚5之间设置有换风机构7,换风机构7包括全热交换器71、回风孔78和进风孔79,全热交换器71固定安装在变电站1的上表面,回风孔78开设于变电站1的上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处,进风孔79开设于变电站1的上表面靠近右侧位置处,全热交换器7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新风管74和回风管75,回风管75远离全热交换器71的一端插接在回风孔78的内部,全热交换器7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风管76和进风管77,进风管77远离全热交换器71的一端插接在进风孔79的内部,全热交换器71的上表面靠近左侧位置处开设有卡槽72,卡槽72的内部插接有滤网73。
[0027]其整个的换风机构7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换风机构7,打开全热交换器71,使得变电站1内部的空气被回风管75吸入,然后经过全热交换器71的处理之后留下热量,将气体从排风管76排出,室外的新风从新风管74吸入,经过滤网73过滤掉灰尘,然后经过处理后从进风管77进入变电站1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包括变电站(1)和升降防潮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1)的正面靠近上方位置处设置有指示灯(3),所述变电站(1)的正面正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检修门(2),所述变电站(1)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雨棚(5),所述升降防潮机构(6)设置于变电站(1)的底部,所述变电站(1)的雨棚(5)之间设置有换风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防潮机构(6)包括防潮底座(68),所述防潮底座(68)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柱(61),所述固定柱(61)的内部开设有滑动槽(63),所述固定柱(61)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6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柱(64),所述移动柱(64)的上端固定安装在变电站(1)的下端,所述移动柱(64)的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65),所述第二通孔(65)的大小与第一通孔(62)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变电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国许超胡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塔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