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404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包括纵向设置且前部位于炉膛两侧的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之间设置有后部炉胆及位于后部炉胆上部前侧的总集汽罐,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内均设置有烟道并分隔为前部与后部,且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内侧均设置有进烟口,左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均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经设置于后部炉胆的烟道及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外界相通。该烟道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烟气热量,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用于将水加热形成蒸汽以便供给需要蒸汽的工艺或生产设备的装置。蒸汽发生器通常采用燃烧物料进行水加热,但是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的烟道较简单,无法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烟气的利用率不高,造成烟气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该烟道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烟气热量,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包括纵向设置且前部位于炉膛两侧的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之间设置有后部炉胆及位于后部炉胆上部前侧的总集汽罐,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内均设置有烟道并分隔为前部与后部,且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内侧均设置有进烟口,左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均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经设置于后部炉胆的烟道及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外界相通。
[000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炉胆包括左集汽罐和位于左集汽罐下侧的左供水管,所述左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左集汽罐相连通的左第一水管组、左第二水管组及左第三水管组,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三水管组的前、后端之间均经封板封闭形成U型烟道、倒U型烟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二水管组之间的中部经一对第一隔板分隔为不相通的前部与后部,一对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通入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之间的烟气汇入口,左第一水管组上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竖向开设进烟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上部的之间且位于前侧的第一隔板的旁侧固定有挡压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右侧炉胆包括右集汽罐和位于右集汽罐下侧的右供水管,所述右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右集汽罐相连通的右第一水管组、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所述右第一水管组和右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经封板封闭形成U型烟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右第一水管组和右第二水管组之间的中部经第二隔板分隔为不相通的前部与后部,右第一水管组位于第二隔板的前侧竖向开设进烟口,位于第二隔板的后侧设置有依次连接右第一水管组、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的第三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形成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的烟气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右第一水管组的后部开设有与后部炉胆的烟道相连通的入烟口,
所述右第三水管组的后部开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出烟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上部的之间且位于第三隔板的前侧设置有挡压板。
[0012]进一步地,位于炉膛的后部自前向后依次横向设置有过渡第一水管组、过渡第二水管组及过渡第三水管组,所述过渡第一水管组、过渡第二水管组及过渡第三水管组的上、下端对应连通供水管和总集汽罐,所述过渡第一水管组沿横向间隔设置有连通炉膛及进烟口的间隙,所述过渡第二水管组、过渡第三水管组的两端分别与右侧炉胆、左侧炉胆密封连接,过渡第二水管组及过渡第三水管组形成连通右侧炉胆前部烟道和左侧炉胆后部烟道的过渡烟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后部炉胆包括后集汽罐和位于后集汽罐下侧的后供水管,所述后供水管上沿横向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后集汽罐相连通的后第一水管组、后第二水管组及后第三水管组,后第一水管组、后第二水管组及后第三水管组的后端之间封板封闭,后第一水管组和后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经封板封闭使后第一水管组、后第二水管组及后第三水管组之间形成U型烟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烟道结构紧凑,通过增加烟道的长度,从而可以充分利用烟气热量,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同时,在烟道内设置挡压板,可以让烟气集中在炉胆的下部,从而更好地加热炉胆水管内的水,进一步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图2的A

A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集汽罐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中:100

炉膛
ꢀꢀ
200

左侧炉胆
ꢀꢀ
201

进烟口
ꢀꢀ
202

U型烟道
ꢀꢀ
203

倒U型烟道
ꢀꢀ
210

左集汽罐
ꢀꢀ
220

左供水管
ꢀꢀ
230

左第一水管组
ꢀꢀ
231

第一隔板
ꢀꢀ
232

烟气汇入口
ꢀꢀ
233

输出口
ꢀꢀ
240

左第二水管组
ꢀꢀ
250

左第三水管组
ꢀꢀ
260

封板
ꢀꢀ
270

挡压板
ꢀꢀ
300

右侧炉胆
ꢀꢀ
301

进烟口
ꢀꢀ
302

入烟口
ꢀꢀ
303

出烟口
ꢀꢀ
310

右集汽罐
ꢀꢀ
320

右供水管
ꢀꢀ
330

右第一水管组
ꢀꢀ
331

第二隔板
ꢀꢀ
332

第三隔板
ꢀꢀ
333

烟气出口
ꢀꢀ
340

右第二水管组
ꢀꢀ
350

右第三水管组
ꢀꢀ
360

封板
ꢀꢀ
370

挡压板
ꢀꢀ
400

后部炉胆
ꢀꢀ
410

后集汽罐
ꢀꢀ
420

后供水管
ꢀꢀ
430

后第一水管组
ꢀꢀ
440

后第二水管组
ꢀꢀ
450

后第三水管组
ꢀꢀ
460

封板
ꢀꢀ
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包括纵向设置且前部位于炉膛两侧的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之间设置有后部炉胆及位于后部炉胆上部前侧的总集汽罐,所述左侧炉胆、右侧炉胆内均设置有烟道并分隔为前部与后部,且左侧炉胆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内侧均设置有进烟口,左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和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均与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相连通,左侧炉胆的后部烟道经设置于后部炉胆的烟道及右侧炉胆的后部烟道与外界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炉胆包括左集汽罐和位于左集汽罐下侧的左供水管,所述左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左集汽罐相连通的左第一水管组、左第二水管组及左第三水管组,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三水管组的前、后端之间均经封板封闭形成U型烟道、倒U型烟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一水管组和左第二水管组之间的中部经一对第一隔板分隔为不相通的前部与后部,一对第一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右侧炉胆的前部烟道通入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之间的烟气汇入口,左第一水管组上位于第一隔板的前侧竖向开设进烟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第二水管组与左第三水管组上部的之间且位于前侧的第一隔板的旁侧固定有挡压板。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炉胆包括右集汽罐和位于右集汽罐下侧的右供水管,所述右供水管上自内侧向外侧依次安装有纵向设置且上端与右集汽罐相连通的右第一水管组、右第二水管组及右第三水管组,所述右第一水管组和右第三水管组的前端之间经封板封闭形成U型烟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燃料蒸汽发生器烟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叶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叶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